北宋大儒邵雍提出用三、人心起经纶的主体思想
思想家喜欢思考,天地万物是怎么展现、形成、产生的?
老子提出最伟大的假设,那就是道生万物。这个假设一直影响着我们。
通行本《老子》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那一、二、三是指什么?特别是三,到底指什么?
一、六种解释
1、符号。一划一划,不断划下去,代表产生万物。
2、“无、有”。“无”即道,“有”为一,“无”“有”为二,“无有相生”出现“三”。
此解明显不代表老子思想。
3、“一与言”。这是庄子在《齐物论》中的观点。“一”与说“一”的语言形成二,二加上未分之前、不可言说的“一”,就形成“三”。
4、“阴阳”。道为“一”,“阴与阳”为“二”,阴阳相交的和气为“三”。
5、“天地”。道为“一”,“天与地”为“二”,“三”为万物。
6、“天地”。太极为“一”,太极分而为天地,“天与地”为“二”,天之四象和地之四象为八卦,即“天地”生八卦,八卦为“三”, 八卦相错而得六十四卦,以象征万物。邵雍就是这个观点。
以上都是我们的假设和理解,可发散思维,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
其实这是我国先民的标识符号或筹算符号。
筹算符号:为了将计数和运算结果记录下来,刻画在某些物体是的象形符号。
主要有两种:中间有断口的“— —”,中间无断口的“—”。
“— —”对应阴,“—”对应阳,然后继续组合,于是就有四象、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
坤(☷)艮(☶)坎(☵)巽(☴)震(☳)离(☲)兑(☱)乾(☰)
我们可以用《八卦取象卦歌》进行记忆:
乾三联,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盆;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配上方向: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配上现象:坤地,艮山,坎水,巽风,震雷,离火,兑泽,乾天。
我国先民就是靠这些符号来认识世界。
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自然条件差,气候恶劣,每做一件事特别是大事,先民都要进行占卜预测,后来通过卜筮,观察六十四卦作为决策方式。
二、有用者三
邵雍在《观物外篇》说:
天数五,地数五,合而为十也。天以一而变四,地以一而变四。
四者有体也,而其一者无体也,是谓有无之极也。
天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地之体数四而用者三,不用者一也。
是故无体之一,以况自然也,不用之一,以况道也。
用之者三,以况天地人。
一就是太极,太极一气分天地,天有四象(日月星辰),这就是一而变四。
地也有四象(水火土石),这就是一而变四。
太极之一寓于天地,天地之一寓于天地四象中,这就是四者有体,其一无体。
有体是可以目视的,无体是看不见的。
为什么邵雍重视三呢?
天有四象:太阳为日,少阳为星,太阴为月,少阴为辰。
地有四象:太刚为火,少刚为石,太柔为水,少柔为土。
天地四象都是二阳二阴,有用的只有三个,其中一阳一阴不用,才成三爻的卦,也就是四爻就不是卦了。只有这样,八卦相错才能成为六四卦。
《观物外篇》接着写道:
体者八变,用者六变。是以八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二,以六卦变而成八也。
八卦之中,乾、坤、离、坎这四卦方向是四至,正反看都是本卦,是不会变的。
但震反着看是艮,巽反着看是兑,就是“反易者二”。
以震巽二卦反易,得艮兑二卦,就是“以六卦变而成八”。
用数学平方可以这样表示。
太极生两仪,就是一生二,即2的一次方;
两仪生四象,即2的二次方;四象生八卦,即2的三次方,3出来了。
一直到六十四卦,就是2的六次方,6出来了。
三,人的主体性
邵雍在《观物内篇》说:
用也者,心也。体也者,跡也。心跡之间有权存焉者,圣人之事。
人面对天地万物的变化,是顺应自然呀,还是人心起经纶,对万事万物起一定的影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都变了,若衰世出现,那人怎么办,我们总不可能袖手旁观吧。
天地之体的现象我们很难改变,那人总要为这个世界、社会和我本人做些什么改变,既然要做改变,那就要根据易经的原理,做出判断和决策,那就是要重视3的作用,因为3代表八卦。八卦就是变化,六十四卦就是更细微的变化,即64种可能。
《说文解字》说:
易,蜥易,蝘蜓(壁虎),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周易折中》说:
易有四义,不易也;交易也;变易也;易简也。
所以,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既重视先天之学,也要重视后天之学。
用邵雍《观易吟》来作总结:
一物其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别看邵雍道士着装,其实他是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