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再发文重视康复发展,康复全民化时代真的要来了!
近日,国家卫健委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4116号(医疗体育类448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提出
康复医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康复医疗事业经过40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随着经济社会转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老龄化,人民对于医疗的需求不再停留在挽救生命的层次,而对弥补和重建功能缺失、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份答复函,对于我国的康复发展进程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重视康复医疗科普宣传工作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高度重视康复医疗事业发展的宣传工作。
组织、指导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大力普及康复医疗相关知识,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指导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在重点栏目、重要时段,运用新闻、专题、节目、纪录片等多种形式,提高受众对康复医疗事业的认知。
通过助残日、医师节、护士节等做好康复知识宣传及普及工作
组织引导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做好宣传引导和康复医疗科普宣传工作,引导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群体,树立正确康复医疗观念,为康复医疗事业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了解各地康复现状
因地制宜推广康复发展计划
开展康复医疗调研工作,厘清康复发展问题和薄弱环节
卫健委同中国残联等部门赴东中西部多个省份开展康复医疗工作调研,了解各地康复医疗工作现状,为制定康复医疗领域有关政策措施提供循证依据。
运用大数据分析,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不断推进全民健康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康复医疗数据作为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一部分,依托健康医疗大数据的信息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统筹发展。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精准分析研判,找准制约行业发展、群众需求最为迫切的康复医学薄弱环节,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进政策制定和落实。
深入开展康复医疗
上升到国家产业发展重点战略
我委不断加强政策落实,不断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康复医疗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学科能力不断提升。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从2009年的3600余家增加到目前的7400余家,康复床位从约5万张增加到约26万张,康复医师、护士、治疗师数从4万人增加到13.2万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一贯重视预防康复体系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预防为主
提高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在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慢性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等方面能力。推动重大疾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二、着力加强高水平医院能力建设
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113个专科优势突出、辐射能力强的高水平医院。
三、鼓励公立医院过剩地区将相关机构转型为康复医疗机构。
鼓励采取迁建、整合、转型等多种途径将其他公立医院改造为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和康复等机构。
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康复医疗服务。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的体检、养老和养生保健机构。将康复辅助器具研发创新和应用示范纳入相关重点支持范围,重点发展远程医疗系统。
未来,我委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贫困地区和边远老区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社区和家庭康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推动基于互联网+康复模式建设,多管齐下强化康复医疗服务,更好推动康复医学学科发展。
加强高校康复医学专业建设
推动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认证
加大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力度,根据临床需要结合个人需求,加强对康复医师、护士、治疗师康复知识的培训培养,完善康复大学建设,加大复合型康复人才培训培养力度。积极推动康复医疗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推动完善康复治疗师准入标准相关政策。教育部将继续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主动适应卫生健康事业对康复医学日益增长的需求,积极设置康复医学相关专业以及康复医学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培养高素质康复医疗专业人才。
设立专项资金
加强康复医学学术交流与合作
积极协调财政等部门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设置专项资金,资助有关学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国内的康复医学学术组织、公益机构、爱心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未来康复,大有可为
因为早在2016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康复医疗机构建设。这是中国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中国目前有8000多万残疾人,其中5000多万需要康复。而且还有超过1亿的老年人和超过2.6亿的慢性病患者,需要康复的人超过1000万人,上述两项加在一起,需要康复的患者超过6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