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曾:刚刚亲历的一场造神闹剧之二。
图片源自网络
二
我成为“新三届”的作者之一,以及后来成为其作者群的一员,纯属误打误撞。
疫情期间,我偶然发现了先父的两部遗作。在这一新发现的基础上,我写了一篇祭奠父亲的文章。并在清明节前完成了初稿。
我当时不太懂自媒体的规矩。把这一初稿在清明节那天,同时投给了三个微信公众号:“30号院”“新三届”“在人间living”。认为反正不拿稿费,多投几家也无妨。
“30号院”的反应最快,好像在我投稿的当天,还是第二天,文章就被发表了出来。
“在人间living”立即回复了我的投稿邮件,说:“文稿收悉。谢谢。稍后安排发”。
只有“新三届”没有音信。但没过几天,他们也把这篇文章改换了标题后,发表了出来。
具有凤凰背景的“在人间living”尽管回复我稍后安排发,但我始终未见动静。估计是他们在刊出时,发现了其他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刊出了这篇文章。由于版权等原因,最终放弃了。
父亲遗作的偶然发现,吸引我更多地探寻父亲的历史。
不久前,我看到一篇网文,涉及到了一个中统特务。这个特务的名字和我父亲的名字完全一样。而我父亲解放前就职的单位——北平市地政局又属于国民党中统系统。所以想找那篇文章的作者贺越明先生了解一下情况。
通过网络查询,知道这位先生是一个多产作家。后来又发现他曾经在“新三届”上发表过文章。
我知道,我的一位老友高宽众和“新三届”的编辑有联系,于是就委托他,给“新三届”的编辑带个信儿。打听一下贺越明先生的联系方式,以解开我的心中之谜。
很快高宽众就把贺先生的微信号告诉了我,于是我就联系上了他,打听清楚了我要问的事情。
不久,高宽众在微信对我说,新三届的编辑郭少达先生,通过他给我带信儿,希望我能够加入他们新三届的作者群。
我的稿子在“新三届”上刊出前,尽管知道公众号上有他们编辑的联系方式。但我想,无非是投篇稿子,也没必要跟他们建立什么联系。所以并未加他们为微友。只是通过他们公示的邮箱投了稿。
我对微信群的选择性强,一般不轻易加入什么群。因为我这人好较真,一看到群内发些不着四六的东西,就好出来说话。而我平时也忙,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管人家的闲事呀,还是少入群为佳。
但现在,一边是发过我文章、又帮过我忙的“新三届”编辑的邀请,另一边是老友高宽众的建议,于是我就加入了这个作者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