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内心求变的表达
有人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那么,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读书对我们的一生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读书数十载,我一直在阅读的路上寻寻觅觅。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这样一段话:在我看来,读书远没有如此重要。我们的人生之所以会发生重大的改变,那只能是因为我们内心的需要;而读书,很有可能只是这种内心求变的具体表达……读书从不曾改变过我的人生;相反,倒是我的人生不断地改变着我的读书方向。
这是被《书择十本》这本书选入的文章——梁卫星老师的《我们全部的人生问题其实就是阅读问题》。
反观我的读书,好像正是如此。读书于我而言,正是内心求变的具体表达。谈到读书,我最初的想法是要改变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生活方式。
正如那时,我进入一所新学校,放弃教了9年的语文,开始尝试教数学。我觉得自己过得不够好,我想改变自己,改变现有的状况,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恰巧学校组织了读书共同体,开展了一系列读书活动,我抓住了这个契机。所以,一开始并不是读书在改变我,而是我想要改变,读书正是我内心求变的一种具体表达。
我是在读书的路上,也是在求知的路上、求学的路上、自我求变的路上,我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个人的思想认识、生活状态、精神面貌等都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影响到我阅读的方向。我阅读的范围不再仅限于教育类书籍、叙事性比较强的书籍,转而阅读各方面的书籍,比如文学类、心理学类、哲学类的,读的内容越来越有深度,理解起来也越来越有自己的见地。
读书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的内心世界,我的言谈举止、我的待人处事、我的教育教学等都在悄悄发生着改变,朝着自己想看到的状态发展。
在学生面前,我是一个陪伴者,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他们一起读书,一起活动,一起学习。我愿意走在他们的前面,也愿意尾随其后;我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与他们同频共振。在家长面前,我是一个盟友,理解尊重他们,竭尽所能帮助他们成为合格甚至优秀的家长。在家人面前,我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生活品位的人,我关爱家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读书于我而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具体表达。
在《书择十本》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许多教育大家、名师、媒体人,他们谈到了对自己影响非常深远的十本书。于是,我也在脑海中盘点,尝试找到属于自己的十本书。想来想去,我觉得在读书共同体读的第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应该“首当其冲”。因为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教育类书籍,正是这本书开启了我的读书生活,把我领到读书这条路上。如果说初读这本书是团队安排的,那两年后再次阅读这本书,则是我内心的需求。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同时也开始自主阅读适合自己的书籍,比如《陶行知文集》《儿童立场》《窗边的小豆豆》《苏菲的世界》《高效管理》……
盘点来盘点去,我发现居然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十本书。我读的书太少,没有书中教师那样的阅读广度、深度和高度。为了“补齐”十本书,我将在读书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与我生命中的十本书甚至二十本书不期而遇。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合肥市行知学校教育集团)
《中国教师报》2021年02月24日第9版
作者:费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