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在气功中的地位
气功中许多功法都讲究周天运行。小周天的途径是督脉和任脉相应连接所形成,疏通周天又是气功锻炼基本功,因此,督脉在气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生理基础
1.分布路线 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难经》说:“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于脑。”近代研究指出,督脉从会阴部起始,沿着脊柱的里面,往上行到风府穴进入颅脑内,然后再出来到头顶,从前额下行到上唇系带处止。
2.交会经脉 督脉的分支有三条,第一条与冲任同起于胞中,在骶尾部与足少阴和足太阳经脉相通,贯脊入里归于肾;第二条起于小腹内,上贯肚脐,并行至咽喉部与冲任脉相通;第三条起于内毗(内眼角),在头顶与足太阳经相交,入脑达脊贯于肾。督脉的主干虽在脊里,但它的络脉与足太阳经构成横向联系,总运背部经气,故清代张志聪《灵枢集注·背俞》说:“太阳督脉相通。”
3.生理功能 “总督诸阳”是督脉的主要功能,其理有四:
①根据阴阳属性,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等,督脉由下走上,位于脊背,本为阳经。
②督脉在大椎穴与手足三阳经相会,有总督诸阳之意。
③督脉由风府入脑,脑为元神之府,支配人的精神意识,是生命活动的中枢。
④督脉与足太阳经及手足少阳经,足厥阴经交于百会穴,称为“三阳五会”,支配全身的一些脏腑器官、肌肉皮毛的功能活动,功能为气所主,气属阳。因此,督脉和全身各阳经都有直接联系,这样就把脑、髓、肾、胞、眼、鼻、唇等密切的通调在一起,成为阳脉之都纲,有产生神气的功能。
督脉又是气的生发之源,督任冲脉同起于胞中,胞中实际指的就是丹田,丹田的部位,《难经》说是“脐下,肾间动气。”气功锻炼不但注重呼吸之气,而更注重丹田之气,当意念集中于丹田,丹田动气,气团由小增大,气流由弱而强,并通过尾闾沿脊里上升,使经气循环全身。故督脉是产生元气的根源之一。
二、病理基础
由于督脉总督阳脉,故患病部位常在外在表,疾病的性质多热症、风症,症状表现以邪气亢盛的实证为多。《难经》说:“督之为病,脊强而厥。”出现脑膜刺激症,引起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素问》说:“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可出现脑出血,脑血栓等形成脑血管意外的症状。总之督脉的病变,主要是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反映。
三、医疗上的应用
当人体在气功状态下,有意识的调动内气,集中一定的强度和密度,向督脉的一定穴位发放气功能量和信息,通过传导感应的作用,以调节督脉所属经脉的气血虚实,治疗某些疾病,甚至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医家或气功师采用发放外气,气功点穴,气功按摩等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人在临床实践中,对督脉及其穴位治病的规律亦有一点体会,如气功点穴百会、人中可使昏迷的病人苏醒,点穴大椎、陶道治疗精神分裂症,外气作用于百会、风府治疗中风偏瘫,气功按摩百会、神庭治疗神经衰弱,气功按摩腰俞、命门治疗肾虚腰痛等。
总之,气功治病,以气为主,气所运行的路线为经脉,督脉在十四经脉中据有独特的地位,它不但是气功锻炼,增强气感和功夫的主要通道,而且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一些全身脏腑疾病的重要经脉。(金国华)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