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五寨沟畅想曲
管涔山南承吕梁余脉,北达内蒙阴山,东携洪畴侧翼,西抵黄河东岸,绵延数千里,乃拱卫华北的天然屏障,古称晋山之祖。
巍巍管涔山途径晋西北名城五寨,感于此地绿野与蓝天之胜美,民风与俗例之淳朴,于是赏赐五寨黎民百姓一支原始而又深邃,秀丽而又雄奇的悠悠乐曲——五寨沟。
五寨沟这支优美的乐曲,涓涓流淌着一串串鲜活而又灵动的音符:奇山、逸水、莽林、怪石、绿草、古庙、飞泉……曲调舒缓,乐音清扬,节奏明快,真乃“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序曲:南禅寺
南禅寺是一首历史与现实交融的抒情写意曲。
寺院高踞五寨沟口,始建于北魏,和闻名于世的大同云冈石窟是同一时代的建筑。北距县城仅五华里,僧侣于晨钟暮鼓中可以随时俯瞰山下的人间烟火。
“石壁千仞立,古寺半空悬”,南禅寺位处南峰台顶,百丈峭壁,古寺巍屹,远眺雾霭缭绕,渺渺茫茫。
拾数百级台阶而上,但见古柏参天,殿阁嵯峨,红墙碧瓦,飞檐流角。寺门端悬对联“登宝地百福齐臻,入山门千祥云集”,似乎墨香幽幽,典雅之气迎风飘逸。
款步入寺院,林木葱郁,碧瓦飞甍。殿宇宏伟而古朴,斗拱镶龙凤而交错。登临钟楼,极目力之远,“俯视行人小,飘然意欲仙”。
五寨城全貌,尽收眼底。林立的高楼大厦、环绕城边的村庄、阡陌纵横的道路、玉带般的清涟河、袅袅的炊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朦胧虚幻感慨,对于五寨人来说,恐怕肤浅了点。
佛的意念在五寨人的心目中也许是淡漠的。他们喜欢踏着夕阳的余晖登临南禅寺,这是一个敏感的时间,也是人们情感最脆弱的时刻。
此刻,特殊的情境拉长了空间的距离,五寨人少有的乡愁随之而生,并且被无限地放大。登临者俨然即将远行的游子,转身对故土投下最后一瞥,所谓“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凝望山下被夕阳染成桔红色的家园,五寨人觉得,此情此景能够最充分地弥补他们情感体验上的缺憾。因为,他们固守“好出门不如歹在家”的信条,安土重迁的观念代代延续,他们感受离乡、漂泊、思家的机会并不多……
南禅寺,一首历史与现实交融、登高与乡愁重叠的抒情写意曲!
第一乐章:南峰水库
南峰水库是一支小提琴奏鸣曲,轻柔婉转,悠扬迂回于五寨沟口,恰似“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确切地说,南峰水库是一潭人工点化了的天然湖泊。南有清涟河水汇入,东西两山夹峙,北为大坝所控,“高峡出平湖”。清潭一碧,犹如天开宝镜,地设锦图;山光云影,水中倒影,清波粼粼,潋滟迷离;除杂念而清心,摄心魄而销魂。
夏之晨,水库西岸景色宜人,陶醉其间,神清气爽。湖水轻轻拍打壁立的石岸,描绘出一层层深浅不一的色痕。山峰高耸,绿草连绵;草色由深黛及翠绿蔓延而上。山之巅,朝阳泼金,一片光明。
清涟河水聚五寨沟涓涓细流,汇入水库之时,泥沙淤积,遂成沃土;西育杏林,东滋杨树。杏林春溢芳香,夏结青果,玲珑而聚雅致;杨树秋染晨霜,风雨黄叶,色浓而凝沧桑。
五寨人览南峰水库,心情是复杂的,正如那波光粼粼的湖水,千褶百皱。也许,湖水里浸润着他们的前辈筑湖时流淌的汗水,甚或血水;也许,他们感恩于湖水,湖水滋养的粮食养育了他们的生命;也许,多少年间,那些“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殉情者,勾起了他们对爱情的百般唏嘘……
南峰水库这首悠扬的小提琴奏鸣曲,还包含着一支小插曲,那就是马家寺。
沿水库东岸向南而行,曲弯处有一石拱桥,桥下泉水,自东而来,潺潺涌流,汇入水库。有水就有沟,沟曰神路沟;有沟就有山,山曰东雪山。马家寺、琴台、凌仙阁;断碑、石阶、青砖、蓝瓦。这些历史的足迹在千百年后,也许会被淙淙山泉和悠悠时光磨成细沙,随水而流……
第二乐章:清涟河谷
从情调上来说,清涟河谷是一支深邃而悠长的小夜曲;从结构上来说,它却是五寨沟的主旋律。因为它北承南峰水库之余韵,南启芦芽山与荷叶坪之黄钟大吕,天籁之音,袅袅飘荡二十多公里。
清涟谷得名于清涟河。清涟河是清涟谷的精魂,它一路汇万泉之清流,聚高山之冰雪融水,不停地上演场景变换、情节曲折、高潮迭起的温润长剧。世世代代的五寨人,虽然很容易走近它清澈的心灵,但是永远也无法理解它深邃的思想。
清涟谷的山,因清涟水而有灵,石借水而琢巧,树汲水而拔萃,草涵水而凝碧,庙近水而得月……面对流水,静坐沉思,任何一个有情怀的人都会吟诵千古箴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清涟谷山叠叠,水潺潺,山山有泉,谷谷有溪。涧壑林泉,云迷石洞花眉碧;松郁郁,柏森森,连峰绝壑,溪流波皱碧粼粼。
流连于谷中,仰头但见山泼黛,俯首只观水如蓝。山泉清幽,水面游鱼冲散浮萍千点绿;林下生风,碧草如茵,苍苔染墨。郁郁涧边松,挂百尺之垂藤,山云含雨天边蔽日卷还舒。
如若兴致勃发,可以漫步曲径寻芳,偷香粉蝶,采蜜黄蜂,环绕身边。亦可登上石桥,静听流水响淙淙,仰观赫赫丽天,落日流霞。
饮酒游谷,恰好微醺,“醉里行歌相答,步随泉石松云”,也不枉满腹情怀。古代那些有超凡雅致的文人墨客们置身清涟谷,恐怕也会生发“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的感慨吧?
对于五寨人来说,清涟谷永远是一支抚慰他们心灵的悠悠乐曲。仕途失意,商界折戟,爱情落寞,学子落榜,哪怕是夫妻拌嘴,他们都会来清涟谷转一圈。
当他们再次走出清涟谷的时候,看着南峰水库的粼粼波光,听着南禅寺的隐隐佛音,他们的呼吸畅快了,心胸开阔了,一个崭新的精神境界向四方扩展,延伸……
第三乐章:芦芽山
在精彩浩淼的音乐世界里,交响乐恐怕最让人思绪激荡、感情勃发、想象绽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谱写了芦芽山这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
芦芽山因山峰挺拔,形似芦芽,源此得名。“西接岢岚,东带宁武,南连静乐,而雄踞五寨”,是五寨人心目中的圣地。
奇峰怪石、林海松涛、雾锁蓝天是芦芽山的音乐“三部曲”,奏响的是“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的瑰丽篇章。
芦芽之石,峭拔高耸,嶙峋突兀,接天而揽白云,凌空而承翠雨。形虽峥嵘,态却妙俏,石佛、石狮、石鹰、石人、石珠、石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芦芽之松,踞孤峰,挂云壁;跨深涧,越高岭。千里云杉,莽莽苍苍;万顷落叶松,绵延不绝;松风飒飒,松涛阵阵,绿波滚滚;波澜壮阔,雄伟壮观。
芦芽之雾,变幻莫测,雾来山如画,雾去松玲珑。晓雾濛濛,松林似隐似现;晚烟袅袅,泉水似凝似流。“雾锁山头山锁雾”,梦里梦外皆如雾。
芦芽诸胜,风光无限。凤凰岭、五龙洞、金龙池、说法台、紫峰崖、金佛堂……各具特色,皆成绝美图画。芦芽银盘蘑菇,菌盖伞形,菌肉细嫩,落口爽魂,“芦芽秋雨白银盘,香簟天花腻齿寒”。
芦芽之巅,太子殿飞踞峰尖,下临万丈深涧。手抚殿外铁索,目视寰宇,一切美景、情怀、语言都幻化为空灵灵的两个字——净魂;伴随两句空灵灵的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近几年,谈及芦芽山圣地,五寨人心里颇纠结。山那边的宁武人依托芦芽山,将旅游业打理得风生水起,五寨这边相对冷清了许多,五寨人难免有些失落。
我觉得,五寨人有些着急了。正如一坛美酒,与众友聚饮,图其热闹;独自小酌,多了一份安闲与优雅。况且,在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氛围里,能有这么一方清静的圣土慰藉心灵,难道不是大自然的恩赐吗?!
第四乐章:荷叶坪
荷叶坪是大自然演奏的一支狂想曲,也是回荡在五寨人心目中的一支神曲。
荷叶坪乃高山草甸,美名曰高原翡翠,素称为管涔之冠。因漫山遍野生长旱荷花而得名,另有状如一柄阔大无比的荷叶之说。名源于何,皆相称于“荷叶坪”这个美丽动听的美称。
伫立坪上,放眼遥望,满目绿锦无限伸展,景色醉人。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光影律动而自然天成。
蓝天如洗,昊然澄澈;白云似玉,祥瑞飘逸;雄鹰掠过,健影翩然。远山连绵,聚眉黛,叠青螺,山浪峰涛显雄浑。
松杉环拱四周,林茂而日影疏,鸟飞而片羽落。山涧深幽,清泉涌流,溪水淙淙,“疏泉流地脉,移石动云根”。村舍散落,紫气岚光,万里锦绣,江山如画。
荷叶之坪,地肥水美草鲜,乃绝好天然牧场。农闲之时,数县农民,驱牛策马赶羊,来此人间仙境放牧。漫山遍野的牛羊,在蓝天白云下休养生息,岂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之所能描绘?
踏上荷叶坪,五寨人是理直气壮的,这块碧绿的净土,唯其独有。登北齐长城,踏六郎点将台,观弥莲异水,攀骆驼石峰。一年四季,他们都要来此风水宝地与苍天对话。春赏野花,夏望绿草,秋送斜阳,冬掬琼花。
在与苍天对话的精神升华中,五寨人便远离尘烟,遗世独立,浩浩乎而羽化,飘飘然以成仙……
部分图片摄影:朱和森 潘晓华
参考文章:
①冯德英《荷叶坪赋》 ②闫治平《五寨沟纪事》 ③朱和森《五寨》 ④刘秀女《请到五寨来》 ⑤陈巨锁《清涟河》 ⑥李新隆《南峰水库》 ⑦贾志清《两上芦芽两净魂》 ⑧徐茂斌《西雪山上看落日》 ⑨唐破虏《芦芽山赋》 ⑩路向东《清涟河畔马家寺》(向以上作者表示敬意)
作者简介
徐茂,1968年生,山西省五寨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散文代表作品有《活在五寨》《难忘初为人师时》《家乡人》《怀念路遥》《古镇缘南校情》《西行散记》等。
特别申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