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有用的肾囊肿验方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代历史进程中保驾护航,抵御和战胜灾害,才使得华夏民族繁衍昌盛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也积累且沉淀了大量的医学文明而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天分享岐黄国医国术,为其传承发扬光大,更好的造福人类。

治肾囊肿验方(曾广洪方):处方:核桃3枚,蛇皮1条,金胆粉3克。配法:把核桃的一端钻成如玉米粒大的孔眼,剔初三分之一的核桃仁,把蛇皮分别纳入3枚核桃内,用面块糊住孔眼,放瓦上以炭火焙黄,制成细面,加入金胆粉,分为45包。服法:每天3次,每次1包,白开水内加黄酒半两,在饭前送服,服后盖被子发出微汗为佳,15天服完,肿胀消失而愈。

肾囊肿方(多囊肾):制附片9克、干姜6克、肉桂3克、生苡仁15克、茯苓12克,白术15克、猪苓9克、陈皮9克、泽泻9克、柴胡9克、白芍9克、香附9克、巴戟天15克、淫羊藿15克、补骨脂30克、半枝莲30克。水煎服。血尿酌加茅根、藕节、侧柏炭、焦茜草等;腰痛加杜仲、续断、桑寄生;血压高去柴胡,加夏枯草、龙骨、牡蛎、牛膝;贫血加当归、鸡血藤。功效主治:利水消肿;主治多囊肾。

攻补消囊方(湖北中医学院方):川牛膝、益智仁、桂枝、白术各15g,茯苓30g,桃仁、虎杖各12g,红花、王不留行、郁金、枳实、陈皮、莪术各10g。脾肾阳虚者,加熟附子12g,吴茱萸6g;肾虚腰酸明显者,加续断、杜仲各15g;血尿者,加大、小蓟各15g,白茅根30g;湿热下注者,加瞿麦30g,车前子(包煎)15g,滑石15g;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15g;阴虚盗汗者,加阿胶、炙龟板、山茱萸各10g;阴虚内热明显者,加知母、黄芩各10g;苔黄口苦者,加黄连6g;舌苔厚腻者,加白蔻仁(后下)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多饮水、勤排尿,注意休息。

五苓散(治肾囊肿、水肿)出自《伤寒论》:猪苓 十八铢[12g]去皮 泽泻 一两六株[20g]白术 十八铢[12g]茯苓 十八铢[12g]桂枝 半两[8g]去皮。主治:肾水肿、糖尿病肾炎。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心悸、吐涎沫而头眩等症。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经曰:「淡味渗泄为阳。」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为君。「咸味涌泄为阴。」泽泻甘咸入肾膀胱,同利水道为臣。益土所以制水。」故以白术苦温,健脾去湿为佐。「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以肉桂辛热为使。热因热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气,使湿热之邪,皆从小水而出也。

(1)本方去桂,名四苓散。本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并治小便不利。  

(2)本方加苍术,名苍桂五苓散,治寒湿。  

(3)本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发黄,便秘烦渴。  

(4)本方加羌活,名元戎五苓散,治中焦积热。  

(5)本方加石膏、滑石、寒水石,以清六腑之热,名桂苓甘露饮。  

(6)本方去桂、泽泻,名猪苓散,治呕吐病在膈上,思饮水者。  

(7)本方单用肉桂、茯苓等分,蜜丸,名桂苓丸,治冒暑烦渴,引饮过多,腹胀便赤。  

(8)本方单用泽泻、白术,名泽泻汤,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9)本方单用茯苓、白术等分,名茯苓白术汤,治脾虚不能制水,湿盛泄泻。再加郁李仁,入姜汁服,名白茯苓汤,治水肿。  

(10)本方加川楝子,治水疝。  

(11)本方加人参,名春泽汤。再加甘草,亦名春泽汤。治无病而渴,与病瘥后渴者。  

(12)本方去桂,加苍术、甘草、芍药、栀子、黄芩、羌活,名二术四苓汤,  通治表里湿邪,兼清暑热。  

(13)本方倍桂,加黄耆如术之数,治伤暑大汗不止。  

(14)本方加甘草、滑石、栀子,入食盐、灯草煎,名节庵导赤散,治热畜膀胱,便秘而渴。如中湿发黄,加茵陈;水结胸,加木通。  

(15)本方合益元散,治诸湿淋沥。再加琥珀,名茯苓琥珀汤,治小便数而欠。  

(16)本方合平胃散,名胃苓汤,一名对金饮子,治中暑伤湿,停饮夹食,腹痛泄泻,及口渴便秘。  

(17)本方合黄连香薷饮,名薷苓汤,治伤暑泄泻。  

(18)本方合小柴胡汤,名柴苓汤,治发热泄泻口渴,疟疾热多寒少,口燥心烦。以上三方,并加姜、枣煎。  

(19)深师用本方治发白及秃落。术、桂、二苓泽泻,更名茯苓术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