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科普】福州地名——中洲
中洲
中洲岛位置在仓山龙潭角闽江窄段下口的江心,昔时作为万寿桥和仓前桥连接处,地势重要。
现在两桥合一建为“解放大桥”,中洲原有街市和民居全已拆除,改建成步行购物岛。全岛建筑为欧式仿古风格,中洲岛被誉为“南台明珠”,是福州十大景观之一。
宋崇宁二年(西元1103年),楞严洲与仓前山之间,因泥沙淤积出现沙洲,将宋元祐八年(西元1093)福州知府王祖道建造的浮桥一分为二,故将沙洲称之为“中洲”。
中洲,元代筑构炮台,驻防要塞;明代重兵驻守,设立塘汛;清代初年领以千总把守,驻军置有巡防所,称“中洲汛”,同时在元代炮城旧址设关榷税,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
《七闽现代骨董录》的“中洲大桥设税馆”句,便说明了中洲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兼以设关榷税,是不可替代的要害地点。
“五口通商”后,外国人开始进入中洲岛。
道光二十七年(西元1847年)五月,美国美以美会布道士杨顺及弼理仁夫妇在中洲设立教堂,是外国教徒在仓山地区设立的第一座教堂。是年,美国传教士怀特也在中洲岛设立私人诊所,为福州最早的西医诊所。
道光二十八年(西元1848年)三月,美以美会布道士柯林在中洲开办私塾,为仓山地区最早的教会私塾。
同治五年(西元1866年),英、德等国侨民又集资在中洲设立海港医院(后迁往上藤路,改为塔亭医院,即福州市二医院的前身),这是外人在仓山设立的第一所医院。
随着近代商业的发展,中洲的民居渐多,而仓库围地尤见突出。20世纪90年代初期,闽江大洪水屡淹中洲,受灾之后,居民只好迁移他处,而中洲的整片民居,全拆建为江心小公园了,此后又重建为购物岛。从此,中洲的地名,仅存在公共交通汽车站的站名上。
图文来自:《福州地名》及网络 |
|
微信号 : fzsbwg 新浪微博:@福州市博物馆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