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研读:午后低热案 – 经方派

原案作者/刘渡舟

【原文】

张某,男,71岁。1994年5月4日初诊。因高血压心脏病,服进口扩张血管药过量,至午后低热不退。体温徘徊在37.5~38℃,口中干渴,频频饮水不解。短气乏力,气逆欲吐,汗出,不思饮食,头之前额与两侧疼痛。舌红绛少苔,脉来细数。

【研读】

如果单看患者午后低热不退、口中干渴、频频饮水不解的症状,表明是阳明有热,而且这个热是实热,应该用白虎汤治疗。何谓阳明?阳明包括人体的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在脏腑,胃家(胃、大肠)属阳明。

可是再看其短气乏力,气逆欲吐,不思饮食的症状,则不单纯的是阳明有热了,而且这个热也不是实热了,是什么呢?是阳明胃家虚热。

何谓实热?又何谓虚热?举个例子,拿我们平常烧开水来说,有的时候水很快就烧开是火比较大,有的时候水很快就烧开是水加得比较少。而实热就好比是火太大、太过,治疗要以泻为主;虚热就好比是水太少,为水不及,治疗要以补为主。

对应人体来说也是如此。阳明实热是由于阳明的火太大引起的,而阳明虚热则是因为阳明的水不足引起的。阳明实热应该以泻火攻下为主,譬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调胃承气汤等。阳明虚热则应该以补虚清热为主,譬如竹叶石膏汤等。当然,这些汤方使用时都需要辨证分析才行,有其证才能用其方,而不是盲目照搬。

最后看其脉象为脉细数,脉细为津液不足,脉数为有热,脉细数则为津液不足引起的虚热之象。若是脉洪大,则是实热之象了。

综合上述症状判断,患者的表现乃津液不足、气虚有热之象,所以这个患者应该用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竹叶石膏汤是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了竹叶、麦冬、人参以补充津液;加了半夏,意在降逆;因为是虚热,所以去掉了知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竹叶石膏汤的煎法比较特别:“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意思是:先用十份水煮竹叶、石膏、半夏、人参、炙甘草、麦冬这六味药,煮一阵子后,剩六份水,这时去掉药渣,再放入粳米,煮到米熟后,汤成去米。也就是说先煮药,药煮好后去药渣,后下粳米,待米煮熟后,去米再服用。

为什么这样煎呢?粳米的作用为益气、止烦、止泄。仲景在《伤寒论》中用粳米者,有六个汤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麦门冬汤、附子粳米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煮法分三种:

1.米药俱下。于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麦门冬汤、附子粳米汤可见。

2.先煮米汁,后入他药。于桃花汤可见。

3.先煮药,后煮米。于竹叶石膏汤可见。

为什么非要如此煎煮呢?先煮米,则粳米煮的时间长,气散而味全,以止泻为主;后煮米,则粳米煮的时间短,味寡而气全,以益气为主;药、米同时煎,则气味均衡,以止烦为主。所以,汤方的煎煮方法非常重要,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疗效的好坏,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不能忽视。

还有一种患者午后发低热不用服药的情况必须注意,《伤寒论》第398条:“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就是患者本来病已经好了,又出现了午后发低热或微烦的症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患者病刚好就吃得太多或吃得太补,脾胃之气还没有完全恢复,不能运化,这种情况下减少食量,尽量吃容易消化的东西即可,不必服药。

【原文】

辨证属于阳明气阴两虚,虚热上扰之证。治当补气阴,清虚热。方用竹叶石膏汤:竹叶12克,生石膏40克,麦冬30克,党参15克,炙甘草10克,半夏12克,粳米20克。服五剂则热退,体温正常,渴止而不呕,胃开而欲食。惟余心烦少寐未去。上方加黄连8克,阿胶10克以滋阴降火;服七剂,诸症得安。

【研读】

医案中医生开出的正是竹叶石膏汤,五剂热退后只剩下心烦少寐一症,于是又在原方中加了黄连、阿胶以解少阴之热。

往期回顾:

以上医案原文选自《经方百案研读》专栏。

你也可能感兴趣

  •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经前乳胀汤
  • 痛风性关节炎案
  • 胡希恕讲伤寒(65):感冒小便不利
  • 大黄黄连泻心汤之临床应用
  • 桂枝加葛根汤里到底有没有麻黄?
  • 辨方证的“三步走”
  • 学习黄煌经方医案(16/50):牙痛
  • 麻黄汤类方
  • 条文解读:桂枝附子汤
打赏赞分享
(0)

相关推荐

  • 竹叶石膏汤(清热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石膏50克 竹叶6克   人参6克 麦冬20克 半夏9克  粳米10克 甘草6克.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

  • 经方研读:午后低热案

    原案作者/刘渡舟 [原文] 张某,男,71岁.1994年5月4日初诊.因高血压心脏病,服进口扩张血管药过量,至午后低热不退.体温徘徊在37.5-38℃,口中干渴,频频饮水不解.短气乏力,气逆欲吐,汗出 ...

  • 小柴胡合白虎汤治低热案 – 经方派

    初诊日期:2019年9月7日 患者姓名:Z某,女,32岁. 身高(厘米):160 体重(公斤):43 BMI指数:16.8 主诉:发热,出汗,口渴一周. 现病史:一周前,患者单位同事新买了体温枪,不经 ...

  • 黄煌经方医案(1/50):长期低热案 – 经方派

    李某,女,22岁,河间市城关镇野场村人. 三个月前不明原因引起低热,体温波动在37.3-38.2之间,反复发作,无规律,胸闷.无恶寒身痛,咳嗽咽痛口苦等症.二便可,眠差,血常规,血沉化验正常.胸片无异 ...

  • 德国经方医生的验案 – 经方派

    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黄煌教授 这次来德国,遇到不少跟我学经方的自然疗法师,他们与我分享了一些运用经方治疗疾病的成功案例. 克雷蒂亚,大眼睛高鼻子的漂亮女人,爽朗爱笑.她说,有个4岁的孩子, ...

  • 经方百案研读 案003:午后低热

    金梅 吕旭升 小白郎中 昨天 经方百案研读 金梅 吕旭升 小白郎中推荐搜索 刘渡舟 午后低热 竹叶石膏汤 三 午后低热 [原文] 张某,男,71岁.1994年5月4日初诊.因高血压心脏病,服进口扩张血 ...

  • 温经汤合四逆散治愈月经淋漓半月余案 – 经方派

    患者:张某,女,39,初诊日期:2019―10―06 主诉:月经淋漓不净半月余 现病史:月经淋漓不净半月余,小腹下坠,发凉,在医院开口服药不效,具体药物不详,遂来我处 刻下症:患者中年女性,体型偏胖, ...

  • 经方合用治腹痛两天案 – 经方派

    关键词:轻时重者属于虚:当归芍药散:腹满不减者属于实:疝无阳证:大黄附子汤: 姓名:李,性别:女,年龄:14岁:初诊日期:2020年9月29日 主诉:腹痛两天. 现病史:患者往有痛经病史三年,每次月经 ...

  • 经方数剂治愈多梦易醒2年案 – 经方派

    患者:李 女 58岁 主诉:多梦易醒2年 现病史:入睡困难,多梦易醒2年余,早晨起来不解乏,白天头脑不清,昏昏沉沉,没劲乏力有时口苦,饮食不香,也能吃下去,大便颜色有时发黑,平时怕热,好想事,烦躁易怒 ...

  • 桂枝汤加减治愈咳嗽案 – 经方派

    刘某,男,75岁,初诊日期,2020年11月19日 主诉:咳嗽五天. 现病史:患者五天前手术后刚出院,着凉引起咳嗽,夜晚加重,到药店买了些止咳药,效果不好,特来我处就诊. 刻下症:咳嗽五天,夜间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