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花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东篱木庵门前往东,一片花开吸引了我的目光。
上前细瞅,却是梧桐。
从不曾注意过大大咧咧的梧桐竟然有此等姿色,努力绽放的容颜,在繁花似锦的春天里亦算是一首好歌。
这首歌几千年前就有位诗人唱过。
《诗经·大雅·卷阿》里说:“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茂盛的生长着,身披灿烂朝阳。
几千年前的那位诗人,看到的也是这般景象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若联想起古人的“栽桐引凤”之说,就会觉得梧桐花开满东篱,格外有些意味。
堂主老沈仿佛将栽桐引凤的念想进一步白热化了,架个树屋,举面旗子。
起初你看不出它的高雅面目,不就是一片茅屋瓦舍,几个院子,时不时的招惹一帮画画写字的、弹琴泡茶的,没事跑这里来疯么?
待梧桐花开,琴吟茶香的情景打动了小城的许多人,渐渐的便熏陶出自适自在的古典生活样式。
淮师大老教授、著名的大运河学者张秉政讲,古代传说里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是忠贞爱情的象征。
堂主老沈十年来坚守东篱,不仅引凤,那份热爱传统文化的心思亦如梧桐般的坚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秉政教授刚从上海回到小城闲住,惦记起一帮老朋友,约去东篱相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他其实一直在关心东篱的现状和未来。
参加通稿的几本新著出来,先想着送给东篱书院一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到东篱的果园遛一圈,古建高楼虽已被拆去,残迹荒在那里,花草果圃却依旧显出一派生机。
站在园林里抒开怀,有感慨却并无沮丧。
他好像在自言自说:七贤的竹林里有高楼明堂么?文化讲的是意气、节操、风韵。
一旁的老沈连说对对对,留得青山在,何患无柴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秉政兄特意领来三位高徒,煤师院时代的亲学生。
当年在中文系教过他们写作;那时的张秉政是诗人也是学报主编。
如今小树成材,在各自的大学任教,担当了重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80后的杨庆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煤师院四年走出去后,读了人大的文学博士,留校供职于人大学文学院,现任副院长。
如今已跻身于国内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评委之列。
杨庆祥的文学批评已是一支名笔。
2011年获中国青年批评家奖;2014年摘下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
出了两本诗集。
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的《无法命名的个人》、《当代小资产阶级的历史意识和主体想象》、《历史重建和历史叙事的困境》等文学批评作品颇受关注。
《妥协的结局和解放的难度——重读<人生>》等篇目由《新华文摘》选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庆祥这回是受母校之邀,在淮师大做了两场学术报告。
在亲老师跟前,他仍旧是那个大三时跑合肥领了诗歌奖,兴奋得一夜没睡好觉的杨庆祥。
师生关系最暖心的一面,并非只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喜悦,而是人生位置和角色的变化,并没有削弱当初形成的那份同学情、师生情。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携有成就的弟子同来,与老友会面、晤谈,秉政兄极为开心。
一群人和他几个高足合个影,成为东篱春景的动人一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秉政教授的性情里书卷气甚浓。
闲扯里他给马尔的散文归总为接地气、展风气、藏骨气之“三气”;赞姚中华近期文字文质大进,有解除镣铐后的龙飞凤舞之相。
一起听杨庆祥讲安徽诗歌在国内雄姿不减,文坛非虚构、科幻与类型化的三大潮流。
暖春庭院里站着说话,几个人竟演绎出小城文学与当代文坛的对话和研讨交流。
秉政兄喜欢寻常的聚会有些学术特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他能将喝茶、闲聊变得有意义、有深度。
摸索写作规律,编刊物,探索摄影奥妙,涉足民俗,全方面研究隋唐大运河等,他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标注了主题。
每个主题在他的岁月里皆熠熠生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堂主老沈则别开一面,他擅于将每次聚会的场景变得有趣。
有意和有趣之不同的河流,汇聚于文化之大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见东篱老院子木棉花开,秉政兄非要给几个人拍个纪念照。
我想,他这个老摄影人手又痒痒了。
他的构图,瞬间表情捕捉,都显示了宝刀未老。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云开晴空,青山葱绿,小院旁的几株梧桐跃上山脊,形成一片氤氲。
“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我觉得秉政兄和堂主老沈便是梧桐生矣,凤凰鸣矣。
作者相关文章
关注马尔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