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传世书法作品,仅此两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的诗文享誉很高,排名唐宋八大家之七,但是他的书法很少传世。

王安石的书法真迹确实传世很少,现存公认的真迹只有两幅,一幅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过从帖》,一幅是上海博物馆藏的《楞严经旨要》卷。从这两幅真迹来看,鉴赏观念不同,评价也就会截然相反。如果用传统的书法艺术鉴赏眼光,或者从世俗欣赏的喜好来看,那确实很难受到推崇和喜爱。

王安石《过从帖》 纸本行书 26×32.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译文:安石启 过从谓必得奉见 承书示 乃知违豫 又不敢谒见 唯祈将理 以副颂盼 不宣 安石上 通判比部阁下

《过从帖》是王安石传世书法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宣和书谱》说:“荆公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未尝经意。”此说很有道理。在章法上,王安石确是率意为之,绝无矫柔造作的痕迹,这是作者法古而出新的重要标志。作品的字里行间,每每散发着浓郁的魏晋书家风气。

北宋王安石行书真迹《楞严经旨要》卷

纸本29.9×119cm,上海博物馆藏

此卷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亲自校正楞严经卷文字。自署"余归锺山,道原假楞严本,手自校正,刻之寺中,时元丰八年(1085)四月十一日临川王安石稽首敬书"。作者时年六十五岁。卷后有南宋牟献之,元王蒙,明项元汴、周诗题跋。曾经元陈惟寅,明项元汴、曹溶鉴藏。

王安石对笔画的安排,不论横、竖、撇、捺,还是转折迂回处,都蓄意突出个人特色。米芾说:“文公学杨凝式,人少知之。”黄庭坚说:“荆公书法奇古,似晋宋间人笔墨。”吴师道说:“公书字学王濛,要为萧散高远,非余人所可及也。”可见王安石善于撷取前人之长,融为己意,捉笔出锋,娴熟自然,以表达他炉火纯青的韵致和性灵的流泻。字距行距疏疏朗朗,气息畅达,线条的安排表现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力感,但纵敛自有分寸。

王书的结体,构架宽阔,清劲而峭拔,有“横风斜雨”的气派。他深知疏雅的气息必定要与简约的形质相匹配,好似几树疏枝,随坡种植,方能相映成趣。

苏轼对王安石的书法有精致的见解,曾有“荆公书得无法之法,然不可学”之语。所谓“无法之法”指的是作者总结他人之法,加以提炼,经过升华而达到“自我”的境界。至于说“不可学”者,是担心企图学王的人不能准确理解王书的“无法之法”,以至刻鹄类鹜。画虎类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