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通天教主在封神结束后干什么去了,他跟灵宝道人是同一个人吗?
首先说结论:《封神演义》中的通天教主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并不和现实生活中的宗教神灵相对应,所以通天教主并不是灵宝道人,至于通天教主在封神结束后的去向,他是被鸿钧道人带回紫霄宫了,但是具体的情况,也没有更多的描写。
在《封神演义》小说中,虽然老子、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是师兄弟的关系,但相对于道教的三清来说,三者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在封神演义中老子是大师兄,元始天尊是二师兄,通天教主是三师弟,而三清中元始天尊是灵宝天尊的师傅,元始天尊是当之无愧的最尊神,只此一点就知道了两者间并没有对应关系,所以通天教主肯定不是灵宝道人。
《封神演义》中的通天教主是小说中最悲剧化的角色之一,身为圣境的混元大罗金仙,却因为自己的门人数量过多而遭到两位师兄的算计,最终落得截教四分五裂,从万仙来朝到只剩二三百小仙的局面,而自己也被师尊教育,还和两位师兄一起被喂下殒圣丹,最后还被师傅带走单独教育,从风光无限的教主到最后教派衰亡,自己被师尊带走,可以说这位圣境在《封神演义》这本小说中是过得最不愉快的圣境了。
咱们看看万仙阵后鸿钧道人是怎么处置通天教主的
鸿钧道人曰:“你为何设此一阵,涂炭无限生灵,这是何说?”通天教主曰:“启老师,二位师兄欺灭吾教,纵门人毁骂弟子,又杀戮弟子门下,全不念同堂手足,一味欺凌,分明是欺老师一般,望老师慈悲!”鸿钧道人曰:“你这等欺心,分明是你自己作业,致生杀伐,该这些生灵遭此劫运。你不自责,尚去责人,情殊可恨!当日三教共佥封神榜,你何得尽忘之也?名利乃凡夫俗子之所争,嗔怒乃儿女之所事,纵是未斩三尸之仙,未赴蟠桃之客,也要脱此苦恼。岂意你三人乃是混元大罗金仙,历万劫不磨之体,为三教元首,为因小事,生此嗔痴,作此欲。他二人原无此意,都是你作此过恶,他不得不应耳。虽是劫数使然,也都是你约束不严,你的门徒生事,你的不是居多。我若不来彼此报复,何日是了?我特来大发慈悲,与你等解释冤愆,各掌宗教,毋得生事!”随分付左右散仙:“你等各归洞府,自养天真,以俟超脱。”众仙叩首而散。鸿钧道人命通天教主,先至芦蓬通报。通天教主不敢有违师命,只得先往芦蓬下来,心中自思:“如何好见他们?”不得已腼腆而行。
从这一点来看,鸿钧道人对万仙阵一事其实意见颇大,主要是导致生灵涂炭,杀孽太重,所以他不得不亲自出面控制局势,不然的化他怕三个弟子能将整个封神世界都毁掉了,而对通天教主的处置上,似乎他也没有真的对他进行多严厉的处罚,“与你等解释冤愆,各掌宗教,毋得生事!”看起来鸿钧道人的本意就是三教大战熄火就好了,其他的各人管各教,别打来打去了,就此了事就好,所以在此时并没有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处理。
而之后再面对三位门人弟子的时候,鸿钧道人对通天教主的罪责说的虽然重,但是处置却不太重,三个弟子都一起吃了殒圣丹,可见鸿钧道人并不觉得通天教主真的是罪大恶极,不然不至于以殒圣丹来约束三人,甚至还替通天教主向老子求情
道人问曰:“当时只因周家国运将兴,汤数将尽,神仙逢此杀运,故命你三个共立'封神榜’,以观众仙根行浅深,或仙或神,各成其品。不意通天弟子轻信门徒,致生事端。虽是劫数难逃,终是你不守清净,自背盟言,不能善为众仙解脱,以致俱遭屠戮,罪诚在你。非是我为师的有偏向,这是公论。”接引与准提齐曰:“老师之言不差。”鸿钧曰:“今日我与你讲明,从此解释。大徒弟你须让过他罢。俱各归仙阙,毋得戕害生灵。况众弟子厄满,姜尚大功垂成,再毋多言,从此各修宗教。”鸿钧吩咐三人:“过来跪下!”三位教主,齐至面前,双膝跪下。道人袖内取出一个葫芦,倒出三粒丹来,每一位赐与他一粒:“你们吞入腹中,吾自有话说。”三位教主,俱依师命,各吞一粒。鸿钧道人曰:“此丹非是却病长生之物,你听我道来。诗曰:
此丹炼就有玄功,因你三人各自攻。若有先将念头改,腹中丹发即时薨。
看看,在这里依然是说“俱各归仙阙,毋得戕害生灵“,”从此各修宗教”,所以最终的处理就是三人各打五十大板,都回去各家待着不许出山惹事了。当然执掌天道的鸿钧道人当然也知道,虽然通天教主的行为是阐教所设计,但是通天自己所作所为的确是有不妥的地方,必然也会有一些教育和敲打,所以在人前处理完三弟子后,临走又将通天教主带走了
鸿钧道人作罢诗,三位教主叩首:“拜谢老师慈悲。”鸿钧道人起身,作辞西方教主,命通天三弟子:“你随我去。”通天教主不敢违命。只见接引道人与准提俱起身,同老子、元始率众门人,同送至蓬下。鸿钧别过西方二位教主,老子与众门人等又拜伏道旁,俟鸿钧发驾。鸿钧分付:“你等去罢!”众人起立拱候。只见鸿钧与通天教主,驾祥云冉冉而去。
至于通天教主被带走后会有什么样的处境,文中并没有明写,但是从之前的分析来看,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处罚,毕竟这件事通天也是受害者,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将通天教主拘禁一段时间,面壁思过之类的,然后可能还会对他的短板进行一些小灶传授,比如推演天道之类的,对通天教主来说不见得必然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