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自然,是中国人的诗意
沐浴自然,是中国人独特的一种美学。
风花雪月,雨露冰霜等自然物象在中国文人笔下,都能幻化成诗意的存在。
春天的雨婆娑朦胧,冬天的雪宛如飘絮;夏夜的风沁人心脾,秋夜的月皎白洁净。
种种美妙,只有沐浴其中才能感受,可感受万物掠过肌肤时的触感,感知天地经历四季的流变。
到自然中,去浴春雨、沐夏风、澡秋月、去晒那冬日柔和日光,是现代生活里一件奢侈又诗意的事情。
人,应当诗意地沐浴自然之中。
浴雨
春天浴雨。
中国的文人,爱把这种雨叫“烟”。
杜牧看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隐在烟雨中;张耒则看见万柳含烟翠不分;柳永也看见了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黄庭坚看见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
江南的烟雨绵绵,最适合撑着把油纸伞,走入白墙乌瓦,小桥古巷间。
不必刻意遮挡,让伞随缘选择它的角度,享受烟雨朦胧身旁,水珠附着在脸上绒毛上的亲昵。
王阳明说:“天地万物不外于心。”
今天的我们,步履匆忙,四季困于空调房,少有机会感受自然风物。
但是只要留心观察,保持天真和热爱,你也可以看见雨的颜色,触摸雨的温度。
雨落在青瓦屋檐上有声音,降在乡间田野会有节奏,伸手接一把,还可能有点甜润的味道。
春将逝,不如一起沐浴春雨,共听最后一缕春声,让它的美好,落在你楼下那棵开花的树,落在你窗外的天桥,落在你的每一个良辰。
沐风
夏夜沐风。
不习惯待在空调屋里吹冷风,也不喜欢电扇送来的那股风。
唯独钟情于大地之上的自然风,或是开窗而生的过堂风。
那才是真正的夏风,不硬、不烈、不躁,亲和、熨帖、沁心。
如唐代诗人高骈说: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的风,带着一阵独特的花香,幽微隐于无形, 需要带着闲情去寻。
推窗,檐角风铃响,夏风至。
悠悠地、微微地、 缓缓地,吹出一个舒爽、通透的夏日时光。
或是午阴嘉树清圆,手把扇摇,风吹夏蝉鸣。
或是明月别枝惊雀,亭柏交翠,清风半夜鸣蝉。
卧夏夜中,闻蝉鸣,数流萤,赏清风,听蛙声……俱是风流。
风过,吹散溽热,遥寄清凉。
烦恼与忧愁、纠结与积郁,如过眼云烟一切释然。那一刻,风和畅,山和畅,心和畅,天地一派和畅。
最难得,人间清凉且值得。
澡月
秋夜澡月。
秋月不同于春夏冬,中国人给秋月赋予了一层层的诗意和情绪。
当月色入户,沐浴其中,你几乎能感受这千百年来中国人在秋月上的积淀。
闲的古体字,就是“门”加一个“月”,是意门内望月。
但苏东坡不满足门中望月,他要澡月。
即便是睡觉之时,月色入户,朦胧中仿佛听见秋风吹落梧桐叶,于是起身,与朋友步入中庭,沐浴月光。
他看到积水空明是月光的清澈,藻荇交横是竹柏的倒影,这给正在贬谪的他极大的安慰。
人生之闲,不过中庭的一缕月色。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似乎忘记了月亮。
月色被城市的灯火淹没,不见它苍苍茫茫照大地,失去了古老的光泽;也不见它飘落在树影间,增添情侣之间的浪漫。
但月亮却从不遗忘人们,待中秋时分,它要圆满,我们一定会特意看看它。
负暄
冬日负暄。
负暄是雅词,负是背负,暄是日光,背驮着太阳,就是晒太阳。
古人对冬日负暄尤为钟爱。
如白居易的《负冬日》: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冬日暖阳,照耀着人间,照耀着屋子的南边。阳光洒落在身上,心生惬意。
闭目养神,一团和气自心中升起,蔓延至肌肤。初时,犹如饮下了一杯醇酒,又如蛰伏很久刚刚苏醒。
阳光明媚,心情也愉悦,放下过往的忧伤,放下沉重的心事,任阳光翻晒心情,任欢喜一寸又一寸的抚慰心灵。
冬日暖阳,好日常在。人间烟火,谁能不爱。
倘若老去,愿寻一处村庄,依山,临水,负暄而坐。一壶茶,一本书,就这样终老。
恒愚法师的《半点禅》中说: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共同家园。
我们是如此依赖地球,但是地球却不需要我们。
说到底,我们只是地球的客人,别等到人类进入自毁,才开始想起保护这颗星球。
2021年4月22日,是第51个地球日。
惟愿江山风月,雨露风雪,处处可沐,时时能浴。
保护这颗蓝色星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保护心中的一方诗意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