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人不在力取而在谋划,患不在取缔而在预知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最大的智慧不仅仅在于问题出现时,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是在于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已经有足够睿智的眼光去体察问题,并且有效避免问题的发生。因为个人主观意识的力量对于客观规律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对问题形成的影响也是非常受局限的,我们能改变的命运因素很少很少,甚至当问题出现时,我们所做的也只能是及时止损。所以在问题出现之前如果能够意识到问题将要发生,从而避免问题的出现,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在《素书》之中有一句话,叫: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怨恨产生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产生于事前未做仔细的谋划。人没有长远忧虑的思维,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祸患,祸患的到来,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提前预知祸患的思维和眼光。很多人说,“未雨绸缪”的智慧岂不是未卜先知的神明才能具备了的吗?其实并非如此。任何事情看似表象的发展背后,都有其本源的规律,只要能抓住背后事物的必然发展,从人性中、从事物的规律中找到根源,然后在此基础上审视问题,那么此时想要看透一件事物的走向,其实是很容易的。
安定郡和羌人走得很接近,太守毋丘兴到安定上任的时候,曹操提前就警告他说:“羌人想和我们交往,自然会派人前来,你不要提前派人去,因为好的使者是很难遇到的,你一旦派人前去,这个人就一定会为了私利教唆羌人提出各种非分请求,如果不答应,他们会感到不满,而且还会失去民心,如果答应了对于我们又没有任何好处。”毋丘兴当时假装答应了。而他到了安定县之后,就派使者去会见羌人,这个使者叫范陵,范陵到了那里之后,果然教唆羌人使者请求当属国都尉。后来曹操知道这件事情,就说:“我预测到会是这样,我不是圣人,只是经历的事情多而已。”任何事情经历多了都会掌握规律,有知事之识,才能避免将要形成的祸患。类似的智者还有很多,比如说公仪休拒绝他人送鱼;齐国宰相管仲离去之前,建议齐桓公远离易牙、竖刁、常子巫、启方四人;再比如,郭子仪精通处世之道,选择以柔克刚的智慧,来避开奸邪小人的举动等等。他们所有人的作为,其实不都是在熟悉了事物规律之后所做出的必要应对法则,从而避免祸患降临的道理吗?
二、如果不能具备这个智慧,那么只能在危机出现的时候仓促应对,事情就难以办成,所以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白。能够抓住事物规律的人,能够在很轻松顺应的状态,就得以完成自己期望的方向,而没有智慧的人,则会在事物的出现之时勉强的顽力抵抗,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及时止损,而最坏的结果则是在稍有不慎之下,被问题吞噬自身,从而陷入问题的深渊之中。就像《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叫:病而后思强之为宝,处乱而后思平之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困,其卓见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得病以后才知道健康是人生的财富,身处乱世的时候才知道平安和顺的生活就是福气,这并不算是先见之明;身在福中却能知道这是祸患的根源,贪恋生命的时候也能明白这是死亡的缘由,这才是真正的远见卓识。吃亏可以增长见识,但是人却不可能完全靠吃亏来增长自己人生的经验。因为人生虽然有漫漫几十年的长路,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放在吃亏长经验上面,只有用未雨绸缪的智慧来抵消那些现未现的祸患,懂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是真正的智者高人。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一生都会在走弯路上耽误时间,你这一生还能做出什么样的成就呢?
能够将生死看破,将事物规律掌握其中,多一些警醒睿智的眼光和思维,就能获得非凡的智慧。这并不是多么高深的而又堪破天机的智慧,而是能认清自己,能熟知事物规律便能达到的人生正常状态。以此为智慧者,方为至上智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