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分析:习惯,到底有多可怕?
作者:胡慎之
知名亲子关系专家
向日葵心理创始人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胡慎之家庭教育课》《情绪课》在头条专栏热销中
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习惯是一件可怕的事”。
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习惯很可怕?
因为它会慢慢磨掉我们对事物的兴趣、好奇或喜爱,会让一件原本很特别的事变得很普通,完成它也就成为了下意识的机械动作。
心理学里有个效应,叫贝勃定律,它就是指第二次刺激会减弱第一次刺激的影响。就像男生如果每天都送花给女朋友,第一次女朋友可能很开心,但慢慢地,这种开心的感觉就会降低,因为对方已经习惯了送花这一行为。
我有个来访者,他每次做咨询都一定要坐在我的正对面。坦白说,这会带给我一些小小的压力。
后来,有次我问他,你是不是比较习惯坐在别人的正对面?听到我的提问,他有点呆住了,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我说,可能是因为从小父母就教育他,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一定要正面对着别人,这是一种尊重。所以,他每次跟别人交谈,就会下意识地站在或坐在对方的正对面。
习惯的养成,除了来自有意识的培养外,还有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做”什么,只是下意识去进行或重复这个动作和行为。
最近微博热搜有个“职业假笑哥”,他是一个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在视频一开始,他是面无表情地工作,然后把零钱给回司机时,突然露出了一个很职业的微笑。
其实,很多服务行业都规定,在面对服务对象时必须要微笑示人,无论你有多累,多辛苦,都必须保持微笑。所以他们是真的开心吗?有可能并不是,甚至有时候他们笑了,自己也没有察觉到,比较微笑已经成为他们潜意识里的一个习惯。
但不是所有的习惯都是好的,对我们有益的。如果我们无意识中不断重复一个会损耗我们的习惯,长期以往,它肯定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行为或者认知。
我说一个自己的习惯,就是当我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我必须把它花光。
在90年代末,钱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那时候的我,凭借自己的努力赚了很多钱,但我总有一种感觉,就是这些钱是我偷来的,我必须要尽快摆脱它们。
所以,我就不断请朋友吃饭,而且还叫朋友他们,再叫更多的朋友过来一起吃饭。有时明明是两个人出去吃饭,可到最后,人多到三张桌子都坐不下。
除了请朋友吃饭,朋友问我借东西,我也是不拒绝的,甚至还让朋友自己去配我家的钥匙,想借什么自己去拿。等钱花得差不多的时候,我的心才开始安定下来,觉得日子轻松多了。
直到后来,我遇到了一个心理咨询师,才明白为什么我对钱这么恐惧。
钱曾经给我家带来过灭顶之灾。
在我父亲很小的时候,他就亲眼看过我爷爷因为财富的问题,被挂着牌子押上了刑场两次,差点就失去了性命。而我父亲也因为这件事受到了牵连,无法正常上学,甚至无法参军。
这些创伤性体验让我爸对钱,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以致于我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钱不是一个好东西。因此,当这种观念慢慢演变成我价值观的一部分后,我对于钱也就有了必须要花掉的习惯。
那么,这些习惯能否被改变?或者说,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有效去控制自己的习惯,规避掉一些会消耗自己的习惯?
答案就是,改变你的内心世界。
前不久,我遇到了一个来访者,他是一个非常有钱的富豪。按照他的说法,他的钱花十辈子都花不完。可就是这么有钱有势的一个人,他觉得自己的世界是灰色的,没有任何意义。
他说,曾经自己的世界是很精彩的,五颜六色,看什么都觉得很开心,而且每天自己还会打扮得很精致,很喜欢跟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但现在,只想每天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就静静地待着。以前喜欢的东西,现在一点都不喜欢,丝毫提不起任何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发现他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就是他不允许自己哭。
每个人都有情绪,哭也是其中一种。遇到难过或伤心的事,我们哭是很正常的。但他并不这么觉得,他认为哭是一件很没有必要的事,而且自己身为男人,不能随意将脆弱流露出来。所以无论遇到任何事,哭都是不允许的。
长期压抑痛苦的结果,就是失去了对世界的兴趣。他觉得是现实世界变了,但其实是他内心世界变了。
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但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双眼、自己的双手去感受、感知的。就像榴莲,有可能在你的世界里,榴莲是很好吃的,可在我的世界里,榴莲是种我接受不了的。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内心世界,决定了你的外在世界。而习惯的养成,正是源于我们内心中对事物不同程度的认识。
我们可以尝试去挖掘每个习惯背后的原因,思考一下这个习惯是否对我们有好处?同时,它是我们有意识地培养,还是无意识中,为了逃避或恐惧某样事物而形成的。
那么当下次这个“习惯”再次出现时,我们就能做出不一样的选择,获得新的感受体验。
了解自己的习惯,也是多了一个了解自己的通道。
有一部分人对了解自己是存在着一些误区,以为那是一个很高大上的话题,要有很深刻的自我觉察才能做到。但其实,只要我们多把关注力放在自己身上,认识自己也就变得轻松多了。
从认识习惯开始,接近更真实的自己。
作者简介:胡慎之,最懂关系的心理学家。著有《胡慎之家庭教育课》《胡慎之家庭课:重建亲密关系》《高情商人际关系沟通术》。看清真相,是为了更好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