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74章)

第174章 日本帝师
733年春天,当长安城朱雀大街两边的槐花渐次盛开,长安城处处充溢着槐花的清香时,李隆基带着武惠妃一行,浩浩荡荡地从华清宫返回了大明宫。
和每年春天一样,这个春天似乎并无特别之处。长安人一如既往地喜欢到长安第一郊游圣地曲江池踏春。放眼望去,江边道路上,雕鞍骏马和油壁香车络绎不绝;曲江池畔,更是一派热闹喧哗。山坡上下,或立着古朴雅致的六曲屏风,或围着色彩艳丽的绣锦帷幕,或扎着五颜六色的各种毡帐;更有兴致高涨者,随着节奏欢快的胡旋舞曲,尽情扭动腰肢,端的歌舞升平……
但在大明宫紫宸殿里,李隆基却对着满园春色提不起丝毫兴致。因为,他已答应要为他最宠爱的女子做一件事——废掉太子李瑛,改立李瑁为太子。
但李隆基明白,要废掉太子,绝非易事。即便他是一言九鼎的天子,也不能拿废立太子之事当儿戏。更何况,太子李瑛一向安分守己,轻易挑不出他的错处来。但是,既然已在华清宫的星辰汤里答应了惠妃,便也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对惠妃三个孩子的早逝,是有深深的自责的。
他比谁都更清楚,这三个孩子的早夭,绝非天意,而是人为。因此,当他和惠妃的第四个孩子李瑁出生后,便吸取教训,赶紧送到大哥宁王府中抚养,这才躲过一劫,平安长大。之后的李琦、咸宜公主、太华公主也都被抱出皇宫抚养,两周岁后再接回宫里。
那么,谁是导致三个孩子早夭的元凶呢?他虽不能肯定具体是谁所为,但定是后宫嫉恨武惠妃专宠之人,被废的王皇后、失宠的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等,都有可能。
但是,无论是谁所为,他都无法原谅自己。如果他能及早发现惠妃身处险境,如果能将惠妃和孩子妥善地保护起来,就可以阻止惨剧的发生,惠妃就不会连续失去三个亲生骨肉了!
人死不能复生,他对惠妃的这份亏欠,注定已经无法偿还!因此,让瑁儿当上太子,也算是弥补惠妃失去三子之痛于万一吧!
这样想着,李隆基便决定着手处理此事。第一步,需要先探探太子身边人的口风。他想到了一个人——太子李瑛的师傅、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
698年,阿倍仲麻吕出生于日本奈良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位上。阿倍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大唐文化,对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的大唐充满了向往之情。
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630年,他们不顾海上交通的艰难险阻和巨大牺牲,向大唐派出第一批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大唐学习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人情等。之后每隔几年,就会派出一个百人以上的遣唐使团,最多时有五百余人。716年,听说日本天皇要派遣以多治比县守为首、由557人组成的第八次遣唐使团,18岁的阿倍仲麻吕赶紧报名,成功入选遣唐留学生。
717年3月,19岁的阿倍仲麻吕随多治比县守大使一行,从难波(今日本大阪)起航,历经半年艰辛,9月底到达他日夜向往的长安。和他一起到达长安的,还有比他年长三岁的遣唐留学生吉备真备。
各国纷纷派遣本国的使者和留学生来长安,学习大唐杰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而大唐也拿出了大国应有的气度和风范,以礼相待各国的使者和留学生。鸿胪寺负责接待、管理各国使者和留学生,留学生学习上课的地方,则统一在国子监。国子监在长安、洛阳均设立校区,分别称为西监、东监。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等六学,各学皆设立博士。
阿倍仲麻吕进入国子监太学,学习礼记、周礼、礼仪、诗经、左传等经典。吉备真备则进入国子监四门学,学习天文、历法、音乐、法律、兵法、建筑等知识。
718年10月,日本遣唐使团返回日本,但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都仰慕大唐文化,并未随船返回,而是留在了长安,阿倍仲麻吕还为自己取了一个汉名——晁衡。从国子监毕业后,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都参加了大唐的科举考试。阿倍仲麻吕聪敏勤奋,学识渊博,一举成为当时各国遣唐留学生中唯一考中进士之人,立即引起了李隆基的关注。
725年,李隆基任命阿倍仲麻吕担任洛阳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职掌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图书,并辅佐太子研习学问。请一个日本留学生担任太子的老师,足见李隆基对阿倍仲麻吕才学和人品的赏识。
阿倍仲麻吕比太子李瑛年长八岁,和李瑛亦师亦友,很受李瑛敬重。因经常出入宫中,阿倍仲麻吕有很多机会接触李隆基,和李隆基谈论他对大唐文化的学习和看法。李隆基甚为满意,不断对其升官晋爵。731年,擢任他为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除了继续担任太子老师外,还职掌供俸、讽谏、扈从、乘舆等事。
这日,李隆基着人请阿倍仲麻吕到大明宫紫宸殿,照例问了他一些有关太子学问方面的近况,忽然话锋一转,问道:“晁爱卿,朕听说你们日本天皇血统纯正,号称万世一系,果真如此么?”
“启禀陛下,确实如此。日本崇拜太阳神,天皇是太阳神的后裔,从第一代神武天皇开始,血缘世系稳定,一脉相承,从没有被更换过。”
“哦,如此说来,能和你们天皇联姻的,只能是贵族了?”
“是的,天皇家族非常讲究血统,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正,天皇家族实行内部通婚制度。比如,571年,第30代天皇——敏达天皇就娶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额田部为妃。五年后,广姬皇后去世,额田部还被册立为皇后。天皇和皇后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这在大唐是要被千夫所指的吧?”
李隆基凝神细听,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朕近来时常寻思,太子李瑛的生母赵丽妃是歌舞伎出身,若用你们天皇的眼光去看,太子的出生是否不够高贵?”
李隆基话音刚落,阿倍仲麻吕顿时心中一惊。俗话说,听话听音,看人看心,皇上说太子出生不够高贵,言下之意是要废掉太子吗?
这一惊非同小可,阿倍仲麻吕心思转了几转后,连忙定了定神,向李隆基抱拳道:“启禀陛下,虽说天皇家族重视血统,但也不是没有例外。天皇除了皇后以外,还允许拥有妃子二人、夫人三人、嫔四人。其中,皇后和妃子由皇族出,夫人、嫔由臣庶的女儿出。远的不说,就说当今的日本光明皇后,就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臣庶出身的皇后。光明皇后所生的女儿阿倍内亲王,已被立为皇太女。由此可见,天皇家族也不是唯血统论。至于太子李瑛,这些年来,微臣和太子朝夕相处,深感太子为人忠厚,敏而好学,是不可多得的贤良太子。”
阿倍仲麻吕娓娓道来,语气柔和,但说到太子李瑛时,却故意放慢了语速,话里话外自有一种笃定的力量。李隆基微微向后靠了靠,不以为然地看着阿倍仲麻吕,良久后才“哈”的一声笑了出来,拍了拍阿倍仲麻吕的肩,漫不经心道:“晁爱卿,太子有师傅如你,也是他的造化,还请晁爱卿多多费心了。”
李隆基脸上的不以为然,明白如阿倍仲麻吕,怎能看不出来?但他不能为了投皇上所好而说违心的话,因为太子确实贤良忠厚,因此,即便要得罪皇上,也只能在所不惜了。听李隆基说“多多费心”,阿倍仲麻吕忙肃然行了一礼:“陛下折煞微臣也。此乃微臣职责所在,担不起'费心’二字。太子勤勉好学,时有进益,微臣甚是欣慰。”
听了阿倍仲麻吕这番挑不出一丝错处的话,李隆基不由几分怅然、几分欢喜。怅然的是,阿倍仲麻吕显然很维护太子,不愿顺着他的话往下说;欢喜的是,他果然没有看错人,他来到长安十六年,不仅汉学功底已和唐人一般无二甚至还有过之,而且为人耿直、处事公允,担得起门下省左补阙这份职务。这样想着,便摇头笑了笑,挥了挥袖袍道:“说了这半日话,朕也有些乏了,晁爱卿请回罢。”
“陛下保重龙体,微臣这便告退。”阿倍仲麻吕躬身行了一礼,在心里轻轻舒了口气,转身向殿外稳步走去。(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她本是宠妃,儿子被封为太子,却遇到了最强的情敌

    关于唐明皇的后宫女子,可能绝对部分人都知道杨贵妃,有些人也会听说过武惠妃.王皇后,甚至疑似并不存在的梅妃江采萍.其实,在此之前,还有一位女子,曾经俘获过年轻时李隆基的龙心.她不仅宠冠六宫,而且她的儿子 ...

  • 他是名留学生,仰慕唐风,和王维、李白等诗人是诗友,想回国却没回去

    澹澹的沧水,竦峙的山岛,海阔也天空,一位白发老者站立船头,一边感慨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一边泪眼迷离的遥望东方,茫茫东海,日出之处就是阔别多年的故乡. 37年前,十九岁的他远离家乡, ...

  • 皇上看孙子洗澡,皇孙溅了皇上一脸水,皇上大喜:这屋有3个天子

    唐朝始建于公元618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以及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李隆基出生于公元685年,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但他早年时过得很艰难,虽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