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在悬崖峭壁上写了5个字后,苏轼说将来必狠毒害人,果然成真

我们知道,大宋王朝的奸臣出奇的多。纵观历史数千年,恐怕没有哪一个朝代出过宋代那么多奸臣。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宋朝恐怕就占一半以上。
宋朝是一个盛产奸臣的时代。从宋徽宗赵佶君临天下到南宋末年这100多年间,可以说奸臣不胜枚举。比较有名的大奸臣,有以蔡京为首的“北宋六贼”,还有白时中、张邦昌、秦桧、万俟卨(xie)、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陈宜中、留梦炎等等。
当然,在众多的奸臣中,有一个人我们不得不说,他胆子很大,而且跟苏轼还是好朋友,他就是章惇(dun)。
苏东坡年轻时任凤翔通判,与商洛(今陕西商洛市)令的章惇既是同僚,又是好友。
文人雅兴,遇到景点就手痒,章惇也不例外。他客气地先请苏轼到对面石壁上题词,苏轼望了望深渊,连说不敢。
谁知章惇笑了笑,然后紧了紧袍袖,满不在乎地走过那独木桥,又像猿猴一样轻巧地缘着树木跳下,然后用笔饱蘸漆墨在石壁上写下五个大字:苏轼、章惇来。写完之后再缘索回来,面不改色心不跳。
章惇问:“何也?”
苏轼回答说:“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宋史·章惇传》)意思是对自己都这么狠,何况对别人?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懂得珍惜的人,还会珍惜他人的生命吗?这种人,一旦大权在握,必然残酷无情,杀人不眨眼。
章惇是福建建州浦城人。他是父亲章愈与其乳母的私生子,章惇“惇豪俊、博学善文”。跟两宋所有的大臣一样,后来当了宰相的他也是进士出身,只不过考了两次。
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22岁的章惇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可这位倔脾气的年轻人,却因为侄儿章衡高中状元,耻于屈居晚辈之下,结果在殿中将敕书退还,然后扬长而去。
后来章惇被宰相王安石和宋神宗看中,连连提拔为编修三司条例官、知制诰、三司使、参知政事,官运亨通,步步高升,成为了权威赫赫的副宰相,并参与和推动了“熙宁变法”,成为了革新派的实权人物。
可惜好景不长,熙宁八年十月吕惠卿被贬,章惇也被邓绾状告为同恶,贬到外地。
公元1093年,元祐八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改年号为绍圣。宋哲宗年轻气盛,面对当时疲乏的国力、低迷的士气,决定重启改革。那么,谁将受益?当然是章惇了。他是革新派的支持者。
“首起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于是专以'绍述’为国是,凡元祐所革一切复之。”(《宋史·章惇传》)
可惜的是章惇上台后,并没有抛弃门户之见,恪守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团结一切力量稳步推进革新。而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收拾和报复反对派,来强行推动改革举措,其手段之卑劣,打击之残酷,北宋以来罕见。
《宋史·章惇传》上记载说:“(章惇)协谋朋奸,报复仇怨,小大之臣,无一得免,死者祸及其孥。”
意思是凡有旧仇宿怨的,无论官职大小,统统报复,即便是已经死了的人,都要报复到他的妻子儿女身上,无人幸免。吕大防、刘安世、范祖禹、刘挚等大臣被纷纷贬至岭南,连好朋友苏东坡也不放过,被贬至茫茫海外。
这就实在太过分了,宋哲宗不忍,其他人也看不下去。吏部尚书许将就认为这样做有亏圣德,同知枢密院事曾布则秘密上书,请求不要毁掉吕公著的墓碑。
苏轼当年所言,果然成真。而且章惇这个人,身为高级官僚,却未管好自己的家人,他父亲横行乡里,占用良田。而且到处打招呼。
所以说,权力是柄双刃剑,既可成就大善,也可制造大恶。章惇胆子大有才干有魄力,用在正确的事情上,利国利民,但用在错误的事情和徇私上,就是害人害己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