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槐泽王氏大宗
澄海南洋上王的王氏家庙敦本堂,俗称上王大宗,位于槐泽大宗巷。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原为坐北朝南(今名贤牌坊前的外埕处),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移址扩建为现所见坐西向东之格局,占地面积约4亩(含公厅馀堂及前外埕),民国十年(1921)重建,民国二十二年(1993)续修,现代1993、2003年再修,格局延按旧制。
莲下大街
大宗巷地面皆铺鹅卵石,村人介绍,这象征龙鳞
槐泽王氏大宗祠与其前牌坊
王氏大宗最大的特点,大概是未入门而即之祠前牌坊。该坊朝北而建,为冲天四柱三门一层楼样式。正中门上置石匾科甲名贤世家,右书乡进士文林郎知澄海县事温陵、刘琦龄题赠,左书康熙癸已夏月縠旦立。回照瑯琊嫡派,右刻赐进士第敕中宪大夫知潮州府事龙岩宗姪源敬题,左刻吏部推选知县举人姪孙成高拜书、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夏月谷旦重立。
牌坊前,即为王氏大宗原址,其照壁仍留
祠前麒麟照壁
王氏大宗为五间二进式,祠前阳埕设牌坊、官旗十余座、麒麟照壁。前进三山门为全石构,配有石狮(原狮现置澄海公园)、石鼓,门额镌王氏家庙,回照刻积厚流光,两旁落款民国七年八月、廿三世孙维新重修。前厅内悬门婿进士吏部主事唐伯元敬赠之科甲名贤世家匾额。后进大厅上悬进士举人等科举牌匾众多,设三龛,主祀一世祖王淳流,配祀二世元、享、利、贞四房祖,及明清十二位进士举人、官七品知县以上之列代先祖,每年冬节为大祭日。
后进
据资料介绍,南洋上王槐泽始祖王淳流,字一麟,谥敦厚,系闽王王审知十六世孙,司徒王圿十二世孙(下王槐南王氏亦为其后),原居福建莆田,因避宋景炎之难(1276)而迁居潮州海阳之南洋。自一世王淳流创居上王槐泽,传今七百余年衍有三十一世,丁口近二万。
在南洋,共有三支王姓毗邻而居,自北而南按序列上、中、下,此处称上王,也称王厝。民国二十二年(1933),澄海县长钟岐建议,以王氏三槐堂始祖王祜手植三槐于庭而预言其子孙必有三公的典故,取槐庭遗泽之意,改上王称槐泽。
上王槐泽面积2.75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全村共有2284户9324人,有王、张、杨、李等30余姓,王是主姓。明末此处设有市内埠,清康熙间卡路下设有货运码头,商船来往香港、泰国等地,清末有厚丰、瑞丰等钱庄和益泰当铺、邮政代办所和货运码头,并开始有锡纸业,村自古工业发达,商贸繁荣。清嘉庆间,境内两院祠内设有义塾,为是时全县几所义塾之一。有始创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端本学校,有现代新传之槐睦曲乐社,有古建王氏家庙敦本堂、木坑圣王庙、福德庙等,以及各类祠堂35座,还有刁刀桥和保存完好的康熙圣旨原物二件。有明进士王彰,清进士王拱,革命志士王慕真,史学家吴贯因,民主人士、教育家、书法家王鼎新等……
1950年,槐泽与建睦乡合为槐睦镇。1952年,槐泽分拆为槐泽、槐东。1953年,槐泽、槐东合为槐泽乡。1956年,槐泽、许厝、李厝宫合称槐泽乡。1958年,槐泽称106团。1959年称槐泽生产大队。1973年以莲下大街为界分拆为两村,西为槐泽,东为槐东。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文化/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请尊重劳动成果!谢绝非完整性转载!请勿剽窃抄袭。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