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乃大用
1
亲爱的欢乐:
某晚,9点多了,姐姐还在书房抄写《成语大全》。听她说,最近要参加学校的成语大赛,得好好准备准备。
夜深了,我提醒姐姐可以睡了。姐姐伸着懒腰,打着哈欠,说:“妈妈,看了这么多成语,万一比赛时不考这些,不就白看了吗?”
我说:“不是的。无论比赛时考不考,你都学到了这些成语,这就是收获啊。”
姐姐点点头,若有所思,说:“那倒是,下次写作文时,我就能把新学的成语用上去啦。”
妹妹在一旁扮鬼脸,调皮地说:“姐姐真臭美。”
2
因为姐姐在看成语,我不由想起了自己高中时读《汉语成语词典》的经历。
那本《汉语成语词典》,是1993年7月买的,至今仍带在身边。翻开这本词典,上面有我用红笔做的密密麻麻的标记。那时,我一边读,一边用红笔写写划划。大概用了一个学期,利用课余时间,看完了整本词典。
你们或许会问我,语文考试时只会考那些重点的成语,《汉语成语词典》中的绝大多数成语都不会考,这样通读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
孩子,其实,不是的。
我读成语词典的初衷,不完全是为了对付考试,而是觉得,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是一个典故,仿佛文字海洋中的一颗颗珍珠。我想要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因此,读成语词典的过程,对我而言,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通读之后,就像武侠小说中高手们练武功,内力似乎大增。之后,无论是考试,还是作文,感觉得心应手,脑袋里的成语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真是如有神助。
我不是为了考试去看成语词典,但看了成语词典,一定是对考试有利的。
去年,我曾给你们写过一封信,题目是《笨功夫,并不笨》。在那封信中,我告诉你们,要肯花时间下苦功夫,下那些在常人眼中有些笨笨的苦功夫。当时或许会觉得傻,但事后回头去看,会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
3
把字典用到绝妙境界的,我想,当推沈从文。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1931年6月,29岁的湘西小子沈从文鼓起勇气,给小他8岁的苏州九如巷大家闺秀张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
你能想象吗?能写出让人如此心醉的文字的沈从文,他的文学启蒙老师,竟只是一本《新华字典》。
1932年,30岁的沈从文写完了《从文自传》。在这本被老舍评价为“一九三四年我最爱读的书”中,沈从文提到,从小在湘西长大的他,靠一本字典走进了文学的殿堂。
当沈从文认真、执着地“啃”着枯燥无比的字典时,他周围的人,或许会觉得他傻。他们一定不曾想到,对他们“无用”的字典,对沈从文来说,却有“大用”。
4
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
如果用考试、竞赛等有形的尺子来衡量,那么,和考试、竞赛无关的知识,似乎就是“无用”的了。
但,如果用“一生的成长”这一无形的尺子来衡量,那么,世间所有学问,都是有用的。有时候,反倒是那些对付考试、竞赛的所谓“有用”的书,有点像一个个“敲门砖”,敲开门后,倒觉得“无用”了。
我清晰地记得,高考结束后,整理堆积如山的书房。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教辅书、参考书等,大多要么送人,要么给了收废纸的阿姨。
但,那些陪伴我走过童年、少年的课外书,我却一本都不舍得扔,几乎全都保存着。
因为,它们是我最初的精神家园,且能陪伴我一生。
“无用”,乃“大用”。多看“无用之书”,其实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5
人生,是短跑?还是长跑?
如果将终点设定在一辈子,那么,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如果将终点设定在高考,那么,人生就像一场100米短跑。
同样一本书,有用?还是无用?“长跑者”和“短跑者”给出的答案,一定是不一样的。
孩子,妈妈希望,你们选择“长跑”,内心坚强、心态平和地跑在属于你们的人生跑道上。放下分别心,去学一切你们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
请相信,世间的一切“无用”,对一生来说,都有“大用”。
2017.3.15
有生之年,有幸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