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连载】乳腺癌转移胃癌的医案
患者芦某,女,42岁。患者1986年1月患右侧乳腺癌,行根治术。1987年因吐血便黑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经当地医院抢救治疗。1988年5月又因黑便出血,血色素降至为5.4克,于5月底入当地医院治疗,肠胃造影印象胃底新生物。
每日输血输液维持,血色素已经降至3.5克。
患者于1988年8月来诊。
初诊:患者卧床不起,面色苍白,指甲无印,舌齿印±,腮齿印±
辩证论治:症属气滞血瘀毒结,治疗以行气活血,解毒化瘀攻下法。
处方:陈皮,良姜,佛手,三棱,党参,桃仁,水蛭,菟丝子,川军,二丑等十五味中药。另成药,遵医嘱。
患者从开始服用中药起,没有再输血输液,病情日益好转,黑便停止,饮食逐渐增加,每日主食5,6两。
10天以后查血,血色素由3.5克上升至10克。又进行胃肠造影,见食道下端胃底喷门部明显充盈缺损,粘膜皱襞破坏,僵硬,诊断为食道下端胃底喷门癌。
继续服药至1989年2月,经过6个月的治疗,血色素14.3克,白血球7400,血小板204000,胃肠造影未见异常。1992年追访,未见复发。
桂林吴氏老中医按语
胃癌由大积大聚,久瘀成毒所致。因此,非毒药攻则不能破,非峻药泄则不能下,应本着攻而无损,下而无伤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进行辩证施治。
所谓辩证就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正邪双方斗争的情况,它要求必须准确。论治是在辩证的基础上,确立治疗原则。
现代医学的各个方面检查科学性很强,而祖国医学的辩证论治原则是根据某种疾病的不同阶段,所表现的不同症状而进行的。
这里既有同病同治,又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我们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在偶然之中定有必然,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找到了印法这一诊病的工具。它能看得见,摸得到,有一定规律可循。对于各个时期的肿瘤病人和一些慢性疑难疾病,在诊断和鉴别治疗上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