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罪犯的亲属也应受惩罚吗?

作者:Jay

校对:LIT.CAVE 编辑部

配图:Online

LIT.CAVE编辑部

我们会在每周一发布近期出版的书单,向读者征集评论,并在周日集结推送,本文编辑部成员的读后评论,不代表平台立场。

《我们与恶的距离》

出版社:后浪|中国友谊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作者:吕莳媛 / 公共电视

这部电视剧2019年在台湾播出的时候,内陆观众就已经 蠢蠢欲动 。

很多朋友迫不及待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去找这部剧的资源。去年4月,这部剧终于能看了,大概是因为疫情,它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不过这也不妨碍它拿下豆瓣平台的9.4高分。

《我们与恶的距离》引起我们思考的不仅是关于善恶的判断标准,更多是舆论对人的影响,比如施害者家属,这些「无辜」的人,往往会连同坏人一起,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这种现象跟我们的文化有关,中国古代有「诛连九族」的刑罚,就像「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一样,一个人的名誉,往往跟他的父母、子女乃至家族有关。

所以我觉得,既然它带出了这个关于「社会集体如何对待恶」的议题,我们也不妨深入讨论它背后各种各样的因素,否则,即便「恶」的问题解决了,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会以「惩善」的名义去毁灭某个个体。

电视剧很不错,那么近来出版的《我们与恶的距离》这本书呢?书所收录的主要是整个故事的剧本,此外还有剧照以及相关的一些评论文章。

相比于单纯地看剧,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更多故事之外的元素,比如它背后一些社会事件,或相关制作人对这个故事的评价,可供读者在电视剧上作更多延伸。不过,它的重点还是剧本。

那么作为剧本,这本书如何呢?

电视剧中,人物对话的日常化是为了体现流畅性,但是这个到了剧本上给读者去「阅读」时,就会有另一种感受。

比如表现人物犹疑的时候,屏幕中的演员可以用情态表现,但剧本上却是大量的省略号,这样不仅不利于读者调动想象力去补充对话背后的情绪,反而影响了阅读的体验。

事实上,剧本中很多对话都显得有些琐碎和多余,当然这些内容在演员表现时是没有问题,甚至是必须的,因为它试图给我们营造一个沉浸式的场景,但落在字句上,却显得拖沓。

作为一个看过剧之后再买书的读者,我希望剧本更凝练一点。

不过从编剧(或相关工作者)的角度去看,这是个值得学习的范本。近年来电视剧分集数越来越少,而单集时长几乎到了一小时,如何处理其中的剧情松弛与紧凑度,都很考验编剧能力。编剧希望拿到的是一本未经裁剪,甚至呈现了剪辑时被处理掉而未呈现的剧本内容。

其实,因为影视作品火热而出版的书并不少,但不是每一本都会成为畅销,更多时候像是一个噱头,一旦过了热销时期,这本书可能就被长久存放起来了。相比起再读,「二刷」更实际,我更期待书中有值得静下来慢慢翻阅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周边」纪念产品。

一句话来说,题材极好,有电视剧加持,但作为一本供读者反复读的书,还欠缺一些。

点击「文穴阅读馆」进入服务

喜欢阅读,记得把【文穴】加为🌟星标

关于「恶」,你读过哪本记忆尤深的书?在评论区留言,可获取文穴阅读馆福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