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的行为模型

每天聪明一点点,这是大辉总结的多元思维模型的第28篇.

前一篇我们从人是理性的角度构建了人会寻找最优解的模型,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现象是偏离理性行为模式的,就是说人们并不总是会按照最优解来行动。这几年神经科学的发展也证明了,我们的大脑在大多数时间都不是以理性的方式来运转。

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有一本非常著名的行为学著作,叫做《思考,快与慢》。他说人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快系统,它的运作方式是自动的、直觉的、情感的、潜意识的 ;

另一个就是慢系统,它是费力的、有意的、理性的、分析的,这个系统只在有意识的控制下才会运转。在生活中,大脑的两个系统通常是在交替运转。

将人的因素加入进来后,情况变得有点复杂,但可以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还带来了另一个好处是,它更好玩,更有趣。

因为人是复杂的,多变的,受环境影响波动很大,因此人的因素造成的非理性偏差也会有很多种,外国的心理学爱好者整理出了168种人的常见偏差,像下图:

查理·芒格总结的人类误判心理也有25种之多,今天我们来挑四个常见的来讨论:

1.前景理论;
2.双曲贴现;
3.现状偏差;
4.基础偏差.

我们逐个来分析,首先来看前景理论:

一、前景理论

案例1:假设你现在面对下面两个选择,

A:你肯定能获得400元;
B:你有50%的几率获得1000元,有50%的几率什么也得不到.

聪明的你会选哪一个呢?
大部分人会选A,在追求所得中,我们宁愿选择稳定收益少的,也不愿冒险获取更多。

案例2:再看另一个例子,
假设现在有人找你要钱,他给你两个选择,

A:必须给我400元,
B:你们掷硬币决定,你有50%的几率给他1000元,有50%的几率不用给他一分钱。

此时你又会选哪个?
和案例1不同的是,案例2中我们面对的是失去,碰到损失时,我们愿意冒险,也就是说很多人会选择B,赌一把,要么损失1000,要么没有损失。

这就是前景理论,对于大小不同的得失,人们更看重所得,此外人们还厌恶损失,即人们厌恶收益风险,而追逐损失风险。这就神奇的价值函数曲线:

二、双曲贴现

案例3:在你碰到下面的情况时,你会如何决策,

A:今天给你1000元;
B:明天给你1005元;

你会选择哪个?
大部分人会要今天的1000,他们认为今天的1000比明天的1005更优,这可能就是所谓「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我们将时间拉长,
案例4是这样的:

A:明年9月5日给你1000;
B:明年9月5日的第二天,即明年的9月6日给你1005元;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就会选B,这意味着人们对近期的折现大于对未来的折现。

双曲贴现理论说明人们会追求现时的享受,我们每天都在下决心说要多看书,多学东西,少玩游戏。但在闲下来时,就会忘了以前的决心,选择玩游戏而不是读书。
游戏很有趣,让我们立刻获得快感,这是现在的价值,而看书获得的价值比较远。

三、现状偏差

现状偏差就是人们倾向于维持现有的状态。
大部分网站的用户协议都是默认勾选,如果让用户主动去选,很少有人去做。在英国,你想要捐献器官,需要在表格上勾选来确认捐献,结果只有25%的人会勾选愿意捐献;

欧洲有些地区的做法则是默认你愿意捐献,不愿意才需要勾选,结果有10%的人会勾选不捐献,而其余90%的人都同意捐献器官。人们倾向于维持默认的现状,这对设计政策有巨大意义:

如果我们的社保不是默认从工资中扣除,而是需要自己选择去缴,那么社保缴纳率就很堪忧;社保缴费基数每年也是默认上涨一定的百分比,如果你不想上涨,需要让公司的社保人员单独调整,这就很好的利用了人们的现状偏差。

四、基础率偏差

我们的大脑短暂记忆是有限的,还会努力将关系并不大的东西关联。假如现在让你写下自己的年龄,然后再让你任意写一个数字,那么你写的这个数字可能会跟你的年龄很接近。

这就是基础率偏差,一个先前无关的因素,会影响后来的判断和选择。基础率偏差是一个清晰的偏离理性行为的偏差。

此外,我们在思维模型No.10中介绍过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也是社会人的行为偏差。

五、今日小结

今天的内容是基于「人」的一些行为偏差,正是有了这些偏差,社会才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才会创新。但是不要忘记,我们会学习,如果有多次重复的机会,我们会逐渐消除这些偏差。

当然,在具体的应用中,不可能将所有偏差全部考虑进来,我们只能通过分析和观察,将影响最大的几个加入理性模型中来思考。

(0)

相关推荐

  • 人类的52个认知偏差 | 面对这些陷阱,请保持清醒

    你觉得这张图里有几根木棍呢? 我们多少都曾掉入过认知陷阱,影响自己做出了错误/不当的结论和选择.但这种偏差只要我们有所意识,就并非绝对的坏东西,因为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利用这些认知偏差,去影响你周围的人 ...

  • 能给「人」建模吗?

    每天聪明一点点,这是大辉总结的多元思维模型的第26篇. 人们会按照什么样的模型来做决策和行动呢,能给人建模吗?这也是与我们公众号的名称「行为设计学会」最为相关的内容,本周我们花些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非 ...

  • 数智时代,企业的竞争力源自于「人」|北京人力资本论坛邀请函

    当下,数字化转型是各个企业最乐意谈的话题,企业内部也大力推进,好像用了视频会议.协同办公软件.智能语音系统,就可以让员工能效提升几个量级.事实上,"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在于" ...

  • 被「人」咬总比被狗咬好吧?还真不一定

    子曾经曰,「一寸长一寸强」,所以平时人们冲突起来,大多使用攻击距离更长的拳脚,甚至器械.但「咬」作为历史最久远的攻击方式,还是会被人们本能地优先使用. 人咬伤多见于:攻击行为(拳头击打到对方牙齿).粗 ...

  • 快手电商:从「货」到「人」,重构商品交易逻辑

    "不要骗老铁!不要骗老铁!不要骗老铁!"快手电商负责人笑古在舞台上强调着同一点.之所以反复强调,因为他知道某种程度上,信任是快手电商的立命之本. 笑古是在"2021快手电 ...

  • 准许自己为「人」

    首先,说说"改变"的力量,以及推荐一部电影:其次,说说这节课里花最多时间探讨的问题,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支柱:准许我们自己为"人". 1."改变&quo ...

  • 批判性思维-诉诸「人」的谬误

    -- 共1200字 / 阅时3min -- 上期 [周三] 栏目我们对诉诸同情.恐惧.愤怒,三类诉诸情感类谬误做了介绍.这期我们介绍诉诸"人"相关的逻辑谬误. 01. 诉诸人身,指 ...

  • 特斯拉用造车技术改造「人」!网友:比男朋友好使…最强计算机也来了

    作者|JimmyMa 来源|极果编辑部 特斯拉这回不造车了,造了一个会蹦迪的机器人.这舞步,没个几年应该练不出来--居然还有网友说,这东西比男朋友还厉害?? 自2019年的"自动驾驶日&qu ...

  • 千万别学一个「人」

    人是社会动物,我们的大量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一位榜样)完成这些行为而习得的,然后在生活中模仿这些行为.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榜样,上学后,老师或同学会成为我们的榜样.我们可能还会追星,电影明星或者体育明 ...

  • 站桩:是可以让人「返老还童」的真功夫!

    身心性 修身智慧,修心智慧,投资智慧 公众号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站桩是几千年前的产物,有着<黄帝内经>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