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市中心的社区农场,为人们提供新鲜健康的食物

(一天能创造多少不同~)

朴自然与您相伴的【2336】天

从去年春天到现在,人类与病毒抗争已经过了一年之久。我们从恐慌到习惯,从绝望到重新出发,太阳照常升起,生活还要继续,穿过迷雾会更珍惜风景,热爱生命。
因为疫情,诸多商家暂停营业,人们无法随意出行,社交受到限制,对于没有直接食物来源的人们来说,食物供应成了问题,在市中心尤为如此。
美国是疫情期间受创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再加上由来已久的“种植限令”(法律规定市民不能擅自在家种植),吃东西成了大问题。
面对“禁止种植”这一困境,总有人想把健康、自足带到城市,纽约市先后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项目,有在码头打造“食物森林小船”的(点击阅读:一艘食物森林小船 供市民免费采摘食物),有打造城市市集的......试图反抗,希望改善“食物荒漠”。
琳达·古德·布莱恩特 (Linda Goode Bryant)是一名非洲裔美国纪录片导演和活动家,在纽约开设画廊,展示的画作来自于非裔美国艺术家和不同肤色的艺术家,后投身于纪录片拍摄。
一次,在整理海地太子港的一段新闻片段时,琳达颇为感概:“影片里面,女人正在做泥饼,人们争着买来吃,以此满足饥饿感,我当时就鼻酸了,觉得,我们生活在什么世界啊。”
海地泥饼,特殊泥土加上奶油、水、盐做成
于是,“Project Eats”项目应运而生,琳达及团队开始策划在市中心打造农场,“哪怕在水泥地上,我们也应该能够种植自己的食物。”
她认为这个项目可能要比拍纪录片更高效,为无法获得新鲜、有机食物的市民提供食物,同时创造工作岗位,让人们吃得健康,心灵得到安慰,哪怕在无能为力的灾难面前也能找到力所能及的意义。
在45至60天内,多块空地逐渐变成长满食物的“农场”,楼顶上、房屋旁,都种满了蔬菜,四周车流涌动,这些种植床显得格格不入,又十分亲切。目前,纽约的4个区都有了这样的小农场。
打造前
打造后
一群外行搞农业,开始总收到外界很多质疑:不懂农业怎么种?搞着玩吗?没钱买地怎么办农场?然而,一旦想做成一件事,这些都不是问题。
琳达与一些有土地长期许可证,或拥有土地的市民合作,在原来的地块上打造“农场”,其中最大的有两英亩(12亩),按社区农场模式运营,即“直接由生产者(农民)供应消费者”。
前院菜园
楼顶菜园
农场里的蔬菜种类多种多样,夏天一到,西红柿、茄子、辣椒、菜椒、羽衣甘蓝、甘蓝、瑞士甜菜、白菜、芜菁、甜菜根、胡萝卜等蔬菜轮番供应,还有南瓜、甜瓜、韭葱、洋葱、各种香草等,每种蔬菜的品种也非常丰富。
每到采收季,种植人员和工作人员都会到街上售卖刚刚产出的蔬菜,虽说是“售卖”,但价格并非像市场里面明码标价,“觉得值多少钱,就给多少。不论收入,我们想为每个人提供优质健康的食物。”琳达说道。
疫情期间,这样的摊位仿佛雪中送炭,甚至摆到了受灾严重的地区,为那里的市民供应蔬菜。
为市民推荐蔬菜
该项目还与一些医疗机构合作,让医生将新鲜蔬菜开进处方中,由项目工作人员负责填写内容,让人们吃到营养价值高的本地蔬菜,改善身体健康,明白食物的重要性。
此外,项目还创造了一些工作机会,有前来帮忙的志愿者,有专门负责种植的农夫,农夫约翰尼说:“种菜、采摘,在这里我同样是个农民,不过我从来不知道还有那么多蔬菜类型,种植它们对我来说是一个新鲜的体验,我很喜欢。”
社区的一大特征是连接资源,让人们不再孤单,社区里的年轻人纷纷来到了农场,提升自己的技能,有的一待就是四五年,由学徒变成负责人,深深迷上了都市农业。
食物从哪里来,如何生产,怎样才算健康,自己种植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年轻人的责任不光来自个人,还来自对社会、动植物、身边人的关爱。
琳达回忆这几年走过的历程,激动地说道,“农场对于Project Eats的意义在于,我们在'不可能’的社会背景下开展了社区种植,将'可能’具体地供应给人们,农场是我们的第一个'可能’,让我们与社区的居民建立了牢固的关系。”
工业食物模式下的诸多问题靠更多生产健康食物的人来解决,让小面积、多样化种植的社区模式改变人与食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也许是目前都市食物供给的最优方案。
对于生活在都市的个人来说,自己种植食物是一个不可错过的体验,种植的好处太多太多,试一下就知道。今日谷雨,露台上的豆苗又长高了不少,阴雨了多日,终于见到了阳光,抓住雨水、气温丰沛的春末,赶紧种点什么吧!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

“朴课堂”小程序都市案例专辑 ,现已收录65个视频,都市菜园打造案例,可持续生活案例,小面积种植案例,带你进入可食城市......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有用就点一下“在看”吧
或点击左上角公众号名称关注我们!
(毕)
请点击下方关注“朴自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