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17乐道忘贫自信真情

题文诗:

圣人真情,常后不先,常应不唱;不进而求,

不退而让;天道无亲,唯德是与.有道者不,

失时与人;无道者失,时而取人.直己待命,

时至不可,迎而反也;要遮求合,时去不可,

追而援也.古存己者,乐德忘贱,名不动志;

乐道忘贫,利不动心.名利不足,以概,

廉而能乐,静而能澹.故身治者,可与言道.

自身,荒芒尔远,自死天下,无穷尔滔,

以数杂寿,忧天下乱,犹忧,水之少也,

泣而益之.龟三千岁,浮游三日,浮游为龟,

忧养生具,人必笑之.不忧,下之,

乐身之治,可与言道.君子为善,必来;

不为非而,不能使祸,必然无至.福之至也,

非其所求,不伐其功;祸之来也,非其所生,

不悔其行.内修极而,横祸至者,皆天非人.

心常恬漠,累积其德,狗吠不惊,自信.

知道不惑,知命不忧.万乘主卒,葬骸广野,

祀其鬼神,于明堂上,神贵于形.神制形从,

形胜神穷.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太冲.
   

【原文】

    圣人常后而不先,常应而不唱;不进而求,不退而让;随时三年,时去我先;去时三年,时在我后;无去无就,中立其所。


  天道无亲,唯德是与。有道者,不失时与人;无道者,失于时而取人。直己而待命,时之至不可迎而反也;要遮而求合,时之去不可追而援也。故不曰我无以为而天下远,不曰我不欲而天下不至。古之存己者,乐德而忘贱,故名不动志;乐道而忘贫。故利不动心。名利充天下,不足以概志,故廉而能乐,静而能澹。故其身治者,可与言道矣。

 自身以上,至于荒芒尔远矣,自死而天下无穷尔滔矣,以数杂之寿,忧天下之乱,犹忧河水之少,泣而益之也。龟三千岁,浮游不过三日,以浮游而为龟忧养生之具,人必笑之矣。故不忧天下之乱,而乐其身之治者,可与言道矣。君子为善,不能使福必来;不为非,而不能使祸无至。福之至也,非其所求,故不伐其功;祸之来也,非其所生,故不悔其行。内修极而横祸至者,皆天也,非人也。故中心常恬漠,累积其德,狗吠而不惊,自信其情。故知道者不惑,知命者不忧。万乘之主卒,葬其骸于广野之中,祀其鬼神于明堂之上,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聪明虽用,必反诸神,谓之太冲。
【译文】

圣人常处后而不争先,常应和而不倡导;既不前进追求,也不退后谦让。跟随时间三年,时去我走;离开时间三年,时在我后。没有离开也没有趋就,居中站于应处的地位。天道没有偏心私情,它只帮助有德之人。有道之人,不失时机地去帮助他人;无道之人,丧失时机被人剥夺。自身正直而等待天命,时机来到不能迎上去而违逆它;拦截时机而强求合时;时机离去不能追上去而拉住它。所以一般不说我无所作为天下离我这么远,也不说我不想得天下天下不会落在我手里。古代那些会保存自我的人,乐于道德而忘却贫贱,所以名誉不能改变他的志向。乐于道体而忘掉贫寒,所以利益不能改变他的心性。名利就是充斥天下,都不足以牵动他的心,所以清廉而能快乐,虚静而能知足。所以这样修心养性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道体的。

从自身现在往上推算到上古时代,时间是够久远的了;又从自身死后往下推算世界,无穷无尽也够遥远的了。以一个几十年仓猝的一生,去忧虑天下的治乱,就像担心黄河水会减少、以泪水去增加它的水量一样。神龟寿长三千年而蜉蝣不过活三天,以短命蜉蝣去替神龟养生条件担忧,这一定会引起人们的嘲笑。所以不必要忧虑天下的治和乱,只以自身颐养为乐事就够了;如能这样,便可与他谈论道体了。君子行善,不一定能使福必到;君子不做坏事,也不一定能使祸不降临。福的到来,不是靠自己追求的,所以得到幸福也不夸耀自己的功劳;祸的降临,不是自己招惹的,所以遭受不幸也不后悔自己的行表。内在的心性修养遵循一定的准则,如横祸降临,那就是天意了,不是人为的。所以应时常内心静漠恬淡,不要因外物牵累对德的修养;做到狗吠而不惊,对自己纯真的性情充分相信。所以懂得道的人不迷惑,知晓命运的人不忧虑。万乘大国的君主死后,人们将他的尸骸埋在旷野地里,而在庙堂上祭祀他的神灵,这是因为精神比形体贵重。所以精神处于制约地位,形体就服从精神,如形体制约精神,精神就会耗尽。聪明虽然管用,但还必须返归到精神上来,达到这种虚静中和境界的叫做“太冲”。

(0)

相关推荐

  • 《荀子·劝学篇》中的名言

    酋腥聊历史 2021-02-02 11:25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固步自封.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蓼蓝更青: ...

  •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16真情至本见始知终

    题文诗: 军多令乱,酒多约辩;乱则降北,辩则相贼. 始于都者,常大于鄙;始于乐者,常大于悲; 其作始简,终本必调.今有美酒,嘉肴相飨, 卑体婉辞,而以接之,欲以合欢;争盈爵之, 间反生斗,斗而相伤,三 ...

  •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15真情易简心恬身佚

    题文诗: 员之中规,方之中矩,行成兽阵,止而成文, 可以将少,不可将众.蓼菜成行,瓶瓯有堤, 数米而炊,可以治家,不可治国.涤杯而食, 洗爵而饮,浣而后馈,可养家老,不飨三军. 人非平易,不可治大,人 ...

  •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14君逸臣劳无为道体

    题文诗: 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 周公殽臑,不收于前,钟鼓不解,以辅成王, 而海内平.匹夫百姓,百畮一守,不遑启处, 无所移也.君以一人,兼听天下,其日有余, 而治不足,使人为治.君 ...

  •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13道胜无事诚心结一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13道胜无事诚心结一 题文诗: 主好仁则,无功者赏,有罪者释;主好刑则, 有功者废,无罪者诛.及无好者,诛而无怨, 施而不德,放准循绳,身无与事,若天若地, 何不 ...

  •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12无予无夺誉生毁随

    题文诗: 天本有明,不忧民晦;百姓也者,穿户凿牖, 自取照焉;地本有财,不忧民贫,百姓也者, 伐木芟草,自取富焉.至德道者,其若丘山, 嵬然不动,行者为期.直己足物,不为人赣, 用之者亦,不受其德,故 ...

  •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11无形因势非智非力

    题文诗: 处尊位者,以有公道,而无私说,称尊非贤; 有大地者,以有常术,而无钤谋,称平非智. 内无暴事,离怨于民,外无贤行,见忌诸侯, 上下之礼,袭而不离,论者莫然,不见所观, 谓藏无形.非藏无形,孰 ...

  •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10天性气正损欲弗求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10天性气正损欲弗求 题文诗: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气正,小人气邪. 内便天性,外合于义,循理而动,不系于物, 真情正气.重于滋味,淫于声色,发于喜怒, 不顾 ...

  •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9执一则治智勇非道

    题文诗: 民众也者,有道同道,有法同守,但为义之, 不能相固,只为威之,不能相必,是故立君, 以一民也.君道至正,执一则治,无常则乱.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君之道者,非所以为, 所以无为.何谓无为?智 ...

  •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8待遇掩迹修内待时

    题文诗: 德可自修,而不可以,使人暴也;道可自治, 而不可以,使人乱也;有圣贤宝,不遇乱世, 可以全身,未可霸王.汤武之王,遇桀纣暴; 桀纣非以,汤武贤暴,遭桀纣暴,汤武而王. 故虽贤王,必待遇者,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