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璀璨——诗词中的天文
我国的诗歌艺术流芳百年,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诗人或用诗歌表达自己满心思绪,或思古忆今
受“天人感应”的影响,天上的繁星经常以各种形式在古诗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相信这首诗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文天祥视死如归的一片赤诚让每位胸怀家国的读者产生了深切的共鸣。
在诗句中出现了“四周星”这样的描述
若仅根据字面意思附会,极易理解为“战场上散布的兵器像天上的星星”,其实不然。
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这里的岁星即为木星。古时又有“岁星纪年”,但这里的“岁星”是一个由人制定的概念,天干地支和太岁便源于这个体系。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作为地球唯一的卫星
自古以来就是不少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意象
其中以相思最为常见
而月相的变化,自然也少不了相关的记载
在古代有“月相记日法”,利用月亮的缺、圆、晦,明来记日期。除了利用月亮编撰历法,古人对于月球本身的认知也是极为深刻的。晋皇甫谧《年历》说:“月,群阴之宗,光内(纳)日影以霄曜,名曰夜光。”《气物理论》引汉代的京房说:“月与星至阴也,有形无光,日照之乃光,如以镜照日,而有影见.”可见在古代人们就已认识到月亮本身不发光而反射太阳光这一点了。
赠卫八处士
【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久别老友重逢话旧本就难得
更何况是在兵荒马乱的战乱时节
当诗人描述离别后难以再见时
同样用到了天上的星星
“参”和“商”是中国古代天区划分的两个星官。“参”属于西方白虎七宿,相当于西方星座中的猎户座,出没于冬季。“商”又称“心宿”,属于东方苍龙七宿,相当于西方星座中的天蝎座的头,出没于夏季。这两个星官在天空中处于相对的位置,彼此出没,难以相见,以此比喻久别好友相见难得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宿落,心宿起
杂曲歌辞·湖阴曲
【唐】温庭筠
祖龙黄须珊瑚鞭,铁骢金面青连钱。
虎髯拔剑欲成梦,日压贼营如血鲜。
海旗风急惊眠起,甲重光摇照湖水。
苍黄追骑尘外归,森索妖星阵前死。
五陵愁碧春萋萋,灞川玉马空中嘶。
羽书如电入青琐,雪腕如捶催画鞞。
白虬天子金煌铓,高临帝座回龙章。
吴波不动楚山晚,花压阑干春昼长。
温庭筠有感史实,附会了一首词已失传的《湖阴曲》
权臣王敦欲举兵谋反最后身死军败,词中以“妖星”意指
这听名字就绝非善茬的“妖星”又是何方神圣?
妖星指陨星。相传诸葛亮去世时,有一颗明星从天而降,“赤而芒角”,落在渭水之南。太空中有许多尘埃和碎石,在地球的轨道上也有分布。当地球经过时,这些碎石会受地球引力吸引而坠入大气层。它们下落的速度很快,与大气层摩擦发光发热,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流星。大多数流星都转瞬而逝。有的碎片稍大,会形成绚丽的火流星,燃烧至尽头还会伴随着爆炸。没有燃尽的部分落到地面上,就会形成陨石了。古人认为流星坠落时,会有人随之死亡。形态不同的慧尾,在占卜中也有不同的寓义。现在,我们仍常用“巨星陨落”来形容重要人物的过世。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唐】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这是一首关于早朝的唱和诗
对不同时段皇城的描写不难体会到早朝的庄严隆重
而佩剑侍卫走上花径时落下的那颗星又是什么
为什么会以它来判定时间呢
启明星就是我们熟悉的金星。金星是太阳系第二颗大行星。由于它位于地球的轨道以内,所以我们只在日出前或者日落后看到它。日出前升起的金星称为“启明星”,日落后落下的金星称为“长庚星”。天文学中有东大距和西大距的说法,即从地球上看去,金星离太阳最远的位置。金星西大距时,它会早早地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有别称。如火星被称为“荧惑”,木星被称为“岁星”,土星被称为“镇星”,水星被称为“辰星”等。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以一“狂”字贯穿全词
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气象恢弘,充满阳刚之美
了解这首词的都知道“天狼”指当时的西夏
而对于天空中的“天狼星”又了解多少呢
天狼,或者天狼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恒星。古人常用天狼星来象征入侵的外敌。需要注意的是,天狼星是南半球的星官,在我国,它不可能出现在西北方。“西北望“并非作者本人朝向西北,而是指位于天狼星东南天空的“弧矢”星官。
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诗经》由我国先秦时期民间流芳的诗歌编纂整理而成
同一般提到诗词时首先反应的阳春白雪不同
《诗经》中的诗词更像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平易近人
如今我们用“数九歌”等待寒意的过去
当时用来衡量是否添衣的“七月流火”又是什么
“七月流火“指的是夏历七月,“大火”星日渐西沉。大火星就是前文“参与商”中提到的“商”星,它是夏季的象征。夏历七月以后,大火逐渐西沉,每一天都比昨天更早落下,象征着秋季来临,天气转凉。周朝虽然有“周正”,以农历十一月为岁首,但民间农事仍然采用夏历,并一直延续至今天,成为了我们所说的“农历”。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唐】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似乎盛世时期人皆尚武
王维认为真正想要有所成就,济世报国
就不应局限于空读经书,而是驻守戎边,勇战卫国
诗词是为赵都督出征所写
为何头句却提到天上的星星
古人把天上的星辰与地上的帝王将相对应起来,天官就是天上的星官。将星就是象征着将领的星官。《隋书·天文志 》说,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
酬崔侍御
【唐】李白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诗人提到向往归隐
通常有着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的潜台词
李白的志向在于“济苍生”,“安黎元”
虽骄傲地以东汉隐士自比
但终究还是有着不得志的无奈的
前文中我们已了解天官,这“客星”又是何物
是否与“妖星”有些许关联
“客星”之名最早见于汉代,是中国古代对天空中新出现的星的统称,主要是指新星、超新星和彗星;偶尔也包括流星、极光等其他天象。这类天体如“客人”一样寓于天空常见星辰之间,故谓之客星。在中国古代占星术中,客星常被分为瑞星和妖星两大类,前者预兆吉祥,后者预兆各种凶祸。《后汉书·天文志》载有人类历史上观测到且有文字记录的第一颗超新星:“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癸亥,客星出南门中,大如半筵,五色喜怒,稍小,至后年六月消。”
诗经·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依然是朴素纯洁的《诗经》
包含着小伙子对结为夫妻的初恋那一份真挚的爱意
“三星”被反复提起,又似乎和整首诗关系不大
这是什么,又有着什么象征呢
三星指参星,三星在户指代新婚之夜。《唐风》:“三星,参也。”参是象形的写法,象征了腰带三星。古代参宿只包括猎户腰带的三颗星(参宿一、参宿二、参宿三),又称将军星。后来才加上肩(右肩,参宿四;左肩,参宿五)足(右膝,参宿六;左脚踝,参宿七)的四星组成了参宿。
诗歌中所包含的天文奥秘远不止于此
这些诗词不光是中华文学花园中姿态各异的花朵
更是我国天文史料中微小却重要的点点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