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新一线”最后短板,郑州要建几所一流大学才够?

地盘说
经济变强,高教补齐,人们生活在郑州的意愿,也会来得更加汹涌澎湃。

✍️ 撰文 | 秦楚 ☞ 《地盘》特邀撰稿人

10月24日,港区首所高校——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航空港校区即将迎来第一批新生2500余人。明年10月份计划入驻总人数6500余人。
双节前夕,河南省教育厅官网上悄然发布了一条消息:河南4所独立学院申请转设为普通本科学校。这条本可能会被淹没在假日气氛里的消息,还是掀起了热议。

这其中大多是对河南优质高等教育的呼唤,对省内人才流向外人田的无奈,大家一致认为,郑州多建或引进211和985高校,才配得上它凶猛的经济发展势头。

“新一线”郑州缺什么

过去一年,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郑州的超强气场,或者叫“存在感”。

这气场有多强呢?有人甚至喊出了“中部第一城、北方第二城”的口号,说郑州的实力要直追青岛、天津,甚至把西安、长沙晾到了一边。
近两年郑州发展速度的确很快。
2019年城市GDP排名中,郑州位列第15位。它一路赶超济南、哈尔滨、沈阳、大连、西安,紧追青岛,跻身万亿级城市,闪耀北方。

©全国GDP总量郑州跻身北方第四城

区位上,它最早拥有完善的米字形高铁网,四通八达;产业上,自富士康、上汽之后,郑州还与阿里“联姻”,产业结构日趋数字化、现代化。中原科技城的落地,让郑州的未来更加具象。
在北方经济相对失速的新变局中,郑州是罕见能实现快速崛起的“黑马”,爆发出无穷潜力。
再加上各种盛会的背书,郑州已是妥妥的新一线城市。不过,郑州夺下这些光环的背后,始终伴随着沉甸甸的争议。

©城市界面提升郑州一直在路上

摆在面前的难题是,郑州有一个重要指标,远落后于南京、武汉等强二线城市,甚至不如西安、长沙,那就是优质高校数量。
比如,南京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8所百强高校;武汉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7所百强高校。
在科教资源方面,偌大的河南拿得出手的高校寥寥无几,在全省进入“双一流”队伍的两所高校中,河南大学不在省会,郑州大学是全省唯一一所211高校。

©全国优质高等教育分布图

换句话说,郑州在“人才制造力”方面,在一二线城市完全居于中下游。
高等教育不够强,一直是郑州在城市竞争中的痛。郑州要想真正坐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在软实力上还需好好补足短板。

曲折的高等教育

今天一提到河南的高等教育,大家都唏嘘一片。

的确,曾经与清北齐名的河南大学逐渐没落后,河南高等教育一直一蹶不振。后来,河南又接连错失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一切既成事实,只剩一声哀叹。
在我国解放前,大陆共有五所国立大学,也就是如今赫赫有名的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实力均为数一数二的985工程院校,唯有河大在1952年的院校调整中大伤元气,许多强势专业或拆分或被其他院校所合并,被肢解的一塌糊涂。

©1949-1953的河南大学拆分示意图(地球知识局)

更让人感慨的是,现在的天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甚至郑大都有河大的基因,河大拆分出数个211,985,自己却落个“双非”下场,这无疑给它带来致命一击。
今年高考分数出来后,有一句描写河南考生的话,令人印象深刻:“笑着看分数,哭着报志愿”。
这句话折射了河南高考的困境。由于郑州高校总量少,优质的更少,导致河南考生录取分数太高了,尤其是今年,700分考生也未必能上清华北大。
许多二三本大学高考分数线奇高,河南财经大学等高校的热门专业,基本面向一本生。包括大量郑州本地的优秀生源,担心郑大竞争过于激烈,只好去报考外地“985”或“211”大学。

©今年高考分数线再上新高

许多上线本科的考生,要么选择读专科,要么就选择复读,或者干脆结束学业,步入社会。
众所周知,如果只对比考试成绩,河南考生质量其实很高。河南整体经济条件不好,农村考生占比很大,普通家庭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可以走,所以孩子们克服困难发奋读书,意志坚定。
但不公平的是,一些无学可上的孩子并不是因为不努力,如果放到外省他们能上不错的学校,就是因为他们在河南,省外优质大学的录取率一直很低,省内好大学又极度缺乏。

©2020年各省本科一批上线率

每年的高考,都是河南考生最无奈的时候,浩浩荡荡的百万考生只能选择外省名校,人才流失很是惋惜。
这几年,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在进行史无前例的“抢人大战”。比如,西安发布了“百万大学生留西安就业创业5年行动计划”;武汉喊出口号,欲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确保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今年上海也加入战队。
郑州在这场“抢人大战”中占有先机,2019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1035.2万人,比上年增加21.6万人,当越来越多河南人回到省城发展,这座城市的竞争力也在无形中抬升。

©人口净流入Top20

但只做“人才抽水机”,自己不能更多“自制人才”,终究有许多隐患。
好在今年,郑州不再安于现状,开始一步步向城市的“人才制造工厂”而努力。

郑州努力补齐短板

这几年,全省人民对优质教育的呼声渐高,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省里都在想尽办法争取支持,开发商、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引进优质中小学。

可是,引进优质高校这件事比引进中小学何止困难百倍。

2020年1月1日,新乡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新乡市与中国政法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有关战略合作消息发布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发市民热议,大家纷纷拍手叫好:中国政法大学要来新乡建分校了。

一时间,舆论像长了翅膀漫天飞。最后,中国政法大学只好在接受新闻采访时明确表示:新乡与中国政法大学只是一般合作,不是要建新校区。

这几年,河南在高等教育上努力的动作,多集中于新增省内高校。不过,新增的高校多是一些技术类、职业类的专科学校,难以填补郑州对优质高校的强烈渴望。

再者,就是省内高校办分校,但河南省内高校本身实力有限,也难掀起大风大浪。

©本科高校河南仅有55所

另一种模式是中外合作办学。比如,郑州西亚斯学院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郑州轻工业大学与意大利卡梅里诺大学合作;河南师范大学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绿湾分校合作;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都是合办一个专业或学院,招生人数不多,一个专业九牛一毛的学生,还基本是定向培养,后期可以出国,学费也比较高,影响甚微。

整体来看,河南新晋大学层次都不太高。相对而言,省外优质高校来河南省内办分校,实力效果会好得多,但这样的契机比较少,或者需要与某些产业相结合。

这两年,从省外来办分校的高校,都与航空有关。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入驻航空港区。

©郑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仪式

比较振奋人心的是,2020年8月21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新闻:中国民航大学准备在航空港区建立郑州校区,这是河南多年来引进知名高校的一个重大突破。

这所国字头大学,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和教育部共建的一所高校,大本营在天津。

中国民航大学虽然不是985、211,也不是双一流,但它常常比一些211分数线还高。

因为,航空人才历年缺口一直比较大,很多航空公司定向招收毕业生,大学也乐于定向培养,这直接促使了就业率和工资都很喜人,毕业后工资常常比985院校还高。正是这一点使它成了高考报名的热门学校。

©港区成为吸引重点大学首选之地

更赞的是,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民航大学,它的落地不只是增加一点河南高考录取率那么简单,对整个河南的带动、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的带动都有深远意义。

于郑州,这是一个良好开端,河南引进高校的步伐不会停,未来,教育领域向全郑州发出的信号,会越来越强烈。

从某种角度看,这是郑州人才战略的重大转变。以前是被动吸引人才,未来则是从源头制造,让更多人才来郑州读书,从而留在郑州。

©郑州对人口吸附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些年由于郑州的崛起,想到郑州读大学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目前,郑州正依托港区领事馆区东侧区域功能布局,规划建设郑州合作办学高教园区,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优先入驻该园区,形成属于港区的“大学城”。

在积极争取重点大学分校落地的同时,郑州也在从本地教育资源提升上发力。据不完全统计,自2017年以来,已有包括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港区校区、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人工智能研究院、郑州财经学院等在内的多所高校入驻航空港区。

©国际科教创新区规划示意

扛起河南高校崛起大旗的港区,待高校聚集区建成后,势必将会对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起到深远影响。

一流大学的引进,会让郑州在城市人才竞争中的格局更加开阔。更多优秀年轻人到郑州读大学,也意味着他们毕业后,留在郑州的机率大增,这些高素质人才未来也会倾向于在郑州购房。

从人才制造上发力,对于蓬勃生长的郑州来说,这座城市自我修炼的征程,才算迎来加速度的下半场。经济变强,高教补齐,人们生活在郑州的意愿,也会来得更加汹涌澎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