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湿地 | 云南碧塔海
雷声视角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中甸县东部,距县城25公里。保护区以碧塔海为中心,总面积840平方公里。碧塔海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藏语称碧塔海为"碧塔德错"。"碧塔"意为牛毯,"德"为魔,"错"为海。碧塔海素被称为高原明珠,湖面海拔3538米,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湖泊,历史上曾经是被水淹没的凹陷地带,第四纪随西藏高原强烈抬升形成目前高原面貌。
保护区地处横断山脉上部的高原面上,属青藏高原向云南高原的过渡地带。 四周群山环抱,林木苍翠,雪峰连绵。为断层构造湖,湖面呈海螺形状,湖面海拔3539米,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平均宽700米,最宽处约1500米,最窄处约300余米。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约为40米,水域面积159公顷。它由雪山溪流汇聚而成,湖水碧蓝,雪山树影倒映湖中,清丽醉人,湖中有岛,生长着云杉、高山松、高山栎、白桦、柳等。碧塔海以它美丽恬静的天姿丽质吸引着游客。
藏语"碧塔"是栎树成片的地方。藏语中碧塔海又意为宁静的海。在晴朗的日子里观赏春天的碧塔海,别有情致。湖畔四周,苍松古栎,遮天蔽日,碧塔海被黛色的群山环抱,像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的绿宝石。湖水清澈明亮,在太阳缕缕金辉照耀下,闪闪熠熠,奇秀悦目。高山临湖,山光水色 融为一体,真可谓"半湖青山半湖水"。湖周围杜鹃花绚丽灿烂,湖畔鸟语花香,游鱼游曳于浅滩岸边。从杜鹃花海中向外望去,在广阔的草甸上,成群的牛羊悠然徜徉于鲜花点缀的草甸上,湖光与草原由此相映成趣。
由于没有任何污染,所以碧塔海鱼类资源保存得较为完整,其中有一种鱼竟有三个嘴唇!这就是中国生物学家命名的"碧塔重唇鱼",它是第四纪冰川时间期遗留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了。
逢五月杜鹃花盛开的季节,碧塔海畔的杜鹃花瓣纷纷飘落于水中,引来游鱼,鱼儿吞食花瓣后,竟醉倒而飘浮于水面,醉鱼和杜鹃就这样形成了湖面的奇特景观。据说林中的老熊也会趁月色来捞食昏醉之鱼。著名作家冯牧曾描写了这种景象,从此碧塔海"杜鹃醉鱼"的景观就扬名于世。特有的水,特有的花,特有的动物凝构出这特有的景致、湖光。群山、苍松古栎、山花烂漫相映成趣,令人如痴如醉。
动物资源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属亚暖带气候。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被以长苞冷杉为主,蓄积量达233万立方米。珍禽异兽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黑颈鹤、绿尾虹雉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猞猁、鬣羚、血雉、藏马鸡等;还有黑熊、棕熊、藏鼠兔、鹦鹉、画眉等数十种经济和观赏动物。湖中有一种细鳞鱼--中甸重唇鱼,是该湖特有种。
植物资源
保护区湖泊周围植被有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草甸四种类型。亚高山针叶林有长苞冷杉林、油麦吊云杉林、大果红杉林和高山松林,均为川西、滇北和藏东南的特有种。长苞冷杉林分布于海拔3500-3800米的阴坡、半阴坡及3700米以上地带,蓄积量450-600立方米/公顷,林下灌木有杜鹃、箭竹及藓类植物;油麦吊云杉林分布于海拔3200-3700米的阴坡、半阴坡以及沟谷中,蓄积量750-900立方米/公顷,林下灌木有箭竹、忍冬等;大果红杉林是云杉林遭到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林,是高山强阳性速生先锋树种,蓄积量100-320立方米/公顷;高山松林分布于海拔3800米以下的阳坡、半阳坡,属次生林,高山松是耐旱、喜光、适应性极强的树种,蓄积量64立方米/公顷。
保护区植被是金沙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的组成部分,对维护三江中上游地区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资源
碧塔海是云南省分布最高的高原湖泊,是在断层结构与溶蚀结构共同营力作用下形成的,湖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0.3-1.5公里,水域面积159公顷。水源来自四周溪流,湖水从东部流出500米后入地下溶洞,经暗河入洛吉河、尼汝河,最后汇入金沙江。湖水淡棕色,这是由于水温低腐殖质不易分解所致,属于腐殖质贫瘠营养湖。湖泊南、西、北三面有3个沼泽化草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