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红利”下,中国太保能否助力上海成为全球资管中心?
作者:李佳颖
出品:资管科技
生长于上海的中国太保(601601. SH,02601. HK),不仅享受着上海国资改革红利,也享受着国务院减税降费的红利。
虽然去年寿险新业务价值承压,但在投资等方面中国太保依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券商报告指出,作为上海国资旗下总市值领先的金融机构,中国太保是上海国资金融改革的排头兵,有望持续享受改革红利。
减税红利和关税保证保险
4月12日,2021年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要求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确保政策红利不减、企业获得感不降。
中国太保享受的减税红利,已经从2020年年报中体现出来。其年报显示,中国太保2020年净利润为245.84亿元,比上年下降11.4%。太保解释的原因是“税收政策变化”。
中国太保因为2019年享受国务院减税红利,导致2018年的减税红利计入2019年业绩,使2019年的净利润基数增高,才岀现了2020年的净利润降幅。如果扣除2018年的减税红利,中国太保2020年的净利润不是降幅,而是增幅。
财政部于2019年5月公布了对保险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新规称,从即日起,保险公司在应税收入中可抵扣更大比例的手续费和佣金支出。新规从当年1月1日起实施。
根据新政策,保险企业发生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不超过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馀额的18%(含本数)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此前,财险公司的抵扣上限是其净保费收入的15%,人寿保险公司的上限为10%。
国务院对外贸企业的减税红利,也在通过保险公司而实现,那就是“关税保证保险”。自2018年11月1日起,海关总署、银保监会决定在全国海关范围内,开展以《关税保证保险单》作为税款类担保的“关税保证保险”改革试点。
关税保证保险,是保险公司为进口企业提供关税担保,在货物通关时可享受海关给予的“先通关后征税”便利的保证保险。当时参与试点的保险公司为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中银保险。
中国太保首张“关税保证保险”保单,是2018年9月开给上海本初经贸公司的。4月9日,中国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与奇石乐精密机械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虹桥商务区签署“关税保证保险”业务保单。
奇石乐精密机械是首批入驻虹桥商务保税物流中心的企业。2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文通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其中第九条中明确提出,“加强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
在此前提下,中国太保将关税保证保险的创新模式运用于虹桥商务区保税物流中心,为入驻虹桥商务区符合条件企业出具关税保证保险单。经莘庄海关确认后,即可放行。
分析人士称,企业凭借“一张保单”便可享受“先放行后缴税”的海关通关便利,释放了企业流动资金压力,提升了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寿险新业务价值承压
4月14日,中国太保发布公告,一季度原保险业务收入1387.09亿元,同比增长6.27%。此前的3月28日,中国太保发布2020年度报告,这是中国太保三地上市以来的首份业绩报告。
2020年度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221.82亿元,同比增长9.52%。从各大板块业务来看,在疫情的影响下,中国太保的人身保险业务板块新业务价值增长明显承压。
太保寿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119.52亿元,同比下降0.3%,净利润186.42亿元,同比减少9.2%。受新保业务负增长影响,太保寿险实现新业务价值178.41亿元,同比下降27.5%。受个人业务新保占比下降影响,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率为38.9%,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寿险渠道转型尚处深水区,人力关键指标有所恶化。
在财产险业务方面,持续保持承保盈利,成本率有所改善。在车险综改的影响下,太保产险的车险业务增长趋缓,而非车险业务增速较高。报告期内其车险业务收入956.7元,同比增长5.6%;非车险保险业务收入520.64亿元,同比增长30.9%,占比由29.9%提升至35.24%。主要险种中,健康险业务收入增速最高,同比增长72.7%。责任险、农险业务同比增长44.1%和44.8%。
投资方面,坚持基于保险负债特性并穿越宏观经济周期的资产配置,投资业绩表现良好。权益类资产配置达到18.8%,创下近十年以来最高比例。
在4月1日的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太保寿险拟任董事长潘艳红表示,2021年作为公司“长航行动”的元年,很多工作都在有序开展,随着工作逐步落地,整个公司转型发展的动能将会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在业绩上也会有进一步的体现。
中国太保总裁傅帆认为,通过有效的疫情控制,今年宏观经济有望实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权益性资产存在结构性机会。中国货币政策会保持稳健,预计市场利率下行的压力会减少。“公司会在战略配置策略的牵引下,在长久期资产的配置中根据资产风险收益特征,实行'哑铃策略’——侧重长期利率债产品,延展固收资产的久期,以及侧重包括非上市股权在内的权益性资产的配置。”
能否助力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
4月13日,有投资者在上交所互动平台提问中国太保:“近期消息公布,上海加速全球资管中心建设,贵公司作为上海金融中心的标杆,是否有具体措施配合全球资管中心建设?”
中国太保回答:到2020年,上海已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目前,上海正全力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朝着具有更高能级、更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作为总部在沪的综合性保险集团,公司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的理念,资产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管理资产规模稳健增长。
截至2020年末,集团管理资产超2.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2%,其中,第三方管理资产7880.7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6.3%。
公司将依托自身资产管理能力,在服务国家战略、金融科技创新、绿色投资和责任投资、金融专业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此前的4月6日,上海市长龚正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强调实施好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提升国际贸易中心能级等。
会议原则同意《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指出,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推动治理框架、数据模型、风险管控等方面走向国际一流。要抓好重点领域攻坚,全力以赴推进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
申万宏源证券称,中国太保作为上海国资旗下总市值领先的金融机构,是上海国资金融改革的排头兵。
近年来,太保先后控股长江养老,入驻国联安基金,旗下安信农险正式更名为太平洋安信农险,旗下太保安联健康获批更名为太平洋健康保险,全保险+多元金融牌照布局日臻完善。
《上海市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上海市将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系列成果,建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形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资布局。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中国太保作为上海国资金融改革的排头兵,有望持续享受改革红利。
根据2021年4月10日中国太保公告,其股东上海国资及其一致行动人,经过在二级市场的行动后,对中国太保持股比例达到9.32%,累计耗资约36亿元人民币,其中A股耗资12.8亿元,H股耗资2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