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探胜之三 | 土楼春秋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撰文/摄影/朗诵/制作:雷声

食指拨钟,让历史倒转——

永嘉之乱,唐末兵燹,金兵侵宋,北方战乱无穷。

风尘滚滚,山路崎岖,荆棘遍野,一支支南迁家族惶惶出走中原,渡过黄河,越过长江,目标始终向南。

终于,在闽西南崇山峻岭之中,山坳里一块开阔盆地映入眼帘:一条小河,一片平川,十里林涛,百顷荒原……

南迁家族驻足了。清除杂草,砍伐灌木,平整土地,夯土垒屋,大山深处升起了屡屡炊烟。从此,闽西南崇山峻岭之中有了一支新的民系——客家人。

食指拨钟,让历史再现——

1985年的一天。美国中央情报局一份秘密报告送到总统里根的办公桌上——

卫星照片显示,中国福建省西南部有数千座不明性质建筑物,呈巨型蘑菇,与核装置极为相似,这很可能是一个大的无法想象的核基地。

同年12月,美中央情报局谍报人贝克与他有中国血统的夫人,以摄影师的身份来到中国闽西南乡村,发现漫山遍野的“核基地”只不过是客家土楼。

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让福建土楼阴差阳错地日渐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也让我不远千里来到闽西南,到土楼世界里追寻客家先民的身影,感受客家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从广州到福建永定坐火车要7个小时。

凌晨两点五十,走出永定火车站。

“去洪坑吗?130。”黑车司机拦住我。

“不去。”

“100,最低100。”黑车司机缠着我:“不贵,来回80多公里那。”

“我去班车站。”

一群摩的司机围上来。

“十块。”

“八块。”

“四块,最低价!”

拉着行李箱,冲出包围圈,走在寂静的街道上。一公里路程,10分钟到了。

班车站对面的饭铺正要收摊,见我进来,伙计又捅开火,煮了一碗馄饨给我。

老板告诉我,6点半有去洪坑的班车。

一碗馄饨下肚,身子暖和起来,在班车站前踱步,等待天亮。

又是一辆黑车过来。

“洪坑,三十。”

我不信。

“这会儿你得跟我去趟火车站再拉三个人”司机显得很诚恳,“拉不来人,我也三十块钱送你去洪坑。”

车到火车站,三个人很快拉到了,都是刚下火车的当地人。

天漆黑一片,汽车上路了。

对面驶过几辆婚车。

“这么早?”我不解。

“当地的习惯。”司机说:“不瞒你说,我家就是洪坑的,今天回去拉上我妈、姨妈去喝喜酒,顺路拉上你们四个挣个油钱。要在平日,三十块钱拉你,没门。”

一脚刹车。

“到了。”司机一指前方:“那就是振成楼,土楼王子。”

振成楼,土楼王子?

眼前黑洞洞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抬腕看表,4点30分。

黎明前的黑暗很冷,尤其在山里。实在忍不住了,打开行李箱,套上长衣长裤。

天泛起鱼肚白。振成楼逐渐清晰起来。7点多钟,紧闭的楼门吱扭一声开了。

振成楼令我惊叹不已:浑圆阔大,气势磅礴。资料记载,振成楼占地5000平方米,建于民国初年,为洪坑村林氏家族十九代林在亭的后裔兴建,历时5年,耗资8万大洋。

远远望去,振成楼是一座圆楼,其实它是一座八卦形的同圆心内外两环的土楼,楼中有楼,楼外有楼,中华传统文化铬印深深地铭刻其中。前门是“巽卦”,后门为“乾卦”。外环四层,高16米,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市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自成一方,开启,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捉鳖。

走过楼门厅,面前是两层的内环楼,门楣上刻着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手迹:“里堂观型”,意为“乡邻学习效仿的楷模。”1913年,楼主林鸿超做了北洋政府参议员,曾与黎元洪共事,振成楼落成时黎元洪特地赠匾褒奖。

穿过两环两重大门,便是全楼的核心:祖堂。

祖堂,宽敞明亮,像个现代化的多功能大厅,可供全楼人婚丧喜庆、聚会议事、接待宾客等。正门两边耸立四根圆形石柱,象征灵魂接天,屋顶呈三角形,酷似古希腊雅典神庙。每根石柱高7米,周长1.5米,重达1万余斤。80多年前,没有机械作业,全靠人工构架,实在令人叹服。

振成楼以其富丽堂皇结构精巧闻名于世,还很注意“兴诗立礼”,是永定土楼中最富有文化品味的一幢,是客家文化的一个缩影。楼内随处可见的对联和题词,无时不在激励后辈学子求上进知书识礼成大器——

站在楼门前,大门楹联落地有声:“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走进二道门,海瑞名句振聋发聩:“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内厅堂四大石柱联:“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能不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正厅正面是“言法行则,福果善根”;

后厅是一幅脍炙人口的长联:“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这些自勉或勉后人的家训,是土楼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客家土楼文化内涵丰蕴的极好写照。

上午10点,离开洪坑。去高北村的班车要12点才到。等不及了,拉着行李箱,沿着山间公路徒步直奔高北村,去欣赏土楼之王——承启楼。

12里路程,走了一个多小时。当承启楼出现在眼前时,疲劳一扫而光。

承启楼依山傍水,前面是一块开阔的田野。楼名是今人江静波教授补题,楼门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

据传,承启楼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终于建成了这座巨大的江姓家族之城。

承启楼到底有多大?

一组数字定会冲击你的想象力:占地5376平方米,直径73米,外墙周长229米。

走进承启楼,你定会更加惊叹:三环主楼层层叠套,中心耸立着一座祖堂,就像一支气势恢弘的四重奏乐章在你耳边奏响。承启楼外环楼四层,每层72个房间;第二环楼两层,每层40个房间;第三环楼为单层,32个房间,中心是祖堂。三环楼就像三员大将紧紧守护着祖堂。这就是土楼大王的威仪,庄重而又壮观。

承启楼到底有多大?

“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句顺口溜就是对土楼大王的生动写照。四部楼梯,400个房间,假如你每个房间住上一天,一年也住不完。承启楼兴旺时期住80户人家,600多人。傍晚时分,田地劳作的人回到楼里,学堂读书的孩子回到楼里,大人们在廊道上说着话,孩子们在三环楼之间捉迷藏,家家户户烧火做饭,灶间亮起灯火,那是多么热闹的生活画面。

安定、祥和、温饱、快乐,这正是土楼人所期待的生活梦想。承启楼里有一幅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到一楼人和睦相处的情景。

站在永定一座座客家土楼前,遐想在土楼辽阔尺度里翱翔。一座座土楼,传递出客家人传统文化的情愫、和谐生存的理念和完美主义的追求,构筑起一座座人生和灵魂的田园。

南靖与永定接壤。从永定高头进入南靖书洋,只要5分钟车程。一路上,峰回路转,青山碧水,土楼就散落在村村寨寨,犹如天上掉下的飞碟,神秘奇特;又如地上冒出的蘑菇,数不胜数。

南靖现存土楼15000多座,其中大型土楼1300多座,500年历史以上的有20座。这些土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千姿百态,而最为壮观的当属福建土楼名片——田螺坑土楼群,即“四菜一汤”。

在电视上看过,在画册里见过,一旦站在山间公路俯瞰田螺坑土楼群时,依旧会怦然心动。山坳里,梯田间,三座圆型土楼和一座椭圆型土楼簇拥着一座方型土楼,如青山绿野中盛开的花朵,又似农家餐桌上的“四菜一汤”。五座土楼依山势起伏,像一朵怒放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美轮美奂,璀璨夺目;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交响曲,在青山秀水之间激越地奏响。倘若站在坡底的山路上仰望土楼,土楼群依山偎翠,高低错落,层层叠叠,融大自然为一体,犹如西藏布达拉宫横空出世,巍峨耸立,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罗哲文赋诗“四菜一汤”:“田螺坑畔土楼家,雾散云开映彩霞。俯视宛如花一朵,旁看神似布达拉。或云天外飞来碟,亦说鲁班墨斗花。似此楼形世罕有,环球建苑一奇葩。”

“四菜一汤”都是三层土楼。“汤”,是最早落成的方形楼,名曰步云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位于步云楼右上方的和昌楼、左上方的振昌楼和右下方的瑞云楼都是圆型楼,左下方的文昌楼则为椭圆形楼。文昌楼最大,每层有32个房间;和昌楼最小,每层22个房间;振昌楼”、瑞云楼每层都为26个房间。

五座土楼,一方四圆,如四个圆环围着一个方圈,又如一个方圈系着四个圆环,错落有致,疏密得体,给人以极强的方向感。因为,圆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如果五座土楼皆为圆形,环环相连,延续不断,人们难以分辨南北东西,进入其中,会产生恍惚不安之感。居中有了一座方楼,整个村落的方向性就明确起来。有专家考证,五座土楼之间都是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的。

其实,客家人夯造土楼,连图纸都没有,哪里谈得上什么黄金分割。他们只不过根据风口水势,凭借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就地取材,用最常见的红土,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反复舂压,把土楼夯筑而成。他们完全是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世界奇迹,成为全世界最天才的建筑师。

从田螺坑下行4公里是下坂村。这里是一片群山削开的平地,12座土楼井然有序地散布在溪流两岸。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土楼明星裕昌楼,即“东倒西歪楼”。

裕昌楼背山面水,远远望去,层层茶园,棵棵茶树,犹如律动的乐谱,演奏着天籁之音;垂眸眼前,溪水清澈见底,缓缓东流而过,仿佛讲述千百年来的世事沧桑和古老的华夏文明。

裕昌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元末明初(1308——1338年),仅比建于1350年的比萨斜塔晚十几年。

裕昌楼坐西朝东,高18.2米,共有五层, 每层54间,房室270间,黄墙黑瓦布满了岁月的沧桑。从三层开始,楼内回廊木柱便从左向右倾斜,最大斜度达到15度。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两层楼的木柱看上去东倒西歪。

裕昌楼的柱子为何是斜的?

众说纷纭,年代久远,难以考证。

流行的说法是:盖土楼时,阴冷冬季,盖到三层,工匠加班至深夜,主人忘记给工匠送夜宵,饥肠辘辘的工匠们有些抱怨,匆匆锯了几个榫头,凿了几个榫眼,便叹息着钻入冰凉的被窝。不知是工匠们饿得魂不守舍,还是有意恶作剧,加班做出的榫头都太小,榫眼都太大,凑起来松松垮垮。这一情况主人并未发现,工匠也没返工。

盖到第四层时,工匠们开始往回找补。裕昌楼竣工后看上去并无异样,随着岁月的推移,三层和四层回廊木柱却逐渐向两个不同方向倾斜。尽管歪斜,若把一至五层的木柱回廊看成一个整体,最底部的木柱和最顶部的木柱却是保持在同一条轴线上。

历经600多年风雨洗礼,裕昌楼依旧倔强的不甘心趴下,傲然挺立于青山绿水之间。不容置疑,它用一种傲立群雄的英姿风范,一副身经百战的铮铮铁骨,一种身虽沧桑百年、心却青春笑颜如花的铁汉柔情,俯瞰人间沧桑,静观时代骤变,最终演绎了一种最强盛的中华崛起精神!

在南靖,一双眼睛不够用。山谷盆地,土楼星罗棋布,大大小小,或圆或方。其中有规模最宏大的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有最精美的双环圆土楼——怀远楼;有最大的土楼——顺裕楼;有号称“福建土楼第一门”的白楼——和胜楼;有最小的土楼——翠林楼;有最高的方土楼——和贵楼;有形似交椅的土楼——长源楼。

走进土楼,首先感觉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家族之城,然后才看到一个个单独的家。土楼就是家族的凝聚中心,就是一个血缘村落,它是东方血缘伦理关系和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从某种意义上说,土楼是一个扩大的家,又是一座缩小的城。

走进土楼,就是走向一个绚丽的客家文化世界。一座土楼,一段传说,一则轶闻,一间祖堂,一部楼梯,一扇门,一眼水井,一堆石墩,一角屋檐,甚至一片斑驳的土墙,都能触摸到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脉动。

土楼,是客家人从闽西南高山密林向中原故地深情回望的眼眸;

土楼,是客家人对客居地激情拥抱的臂膀;

土楼,是客家人的家园,寄托着客家人所有的光荣与梦想;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一朵奇葩,以其璀璨、深厚、神奇的风采,为全世界人民认识和共享。

作者简介:

雷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

(0)

相关推荐

  • 土楼王——承启楼

    承启楼 位于福建永定县高头乡,被称为"土楼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四层,高11.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 ...

  • 福建 住千年土楼感受原始与现代文化交融

    住千年土楼感受原始与现代文化交融 原创文图 作者羽佳 19世纪70年代初叶,美国卫星探到我国东南偏僻的茂密大山丛林深处,有不明物体,怀疑可能是什么不被外人所 知的东西存在,随派人前去侦查,令他们意想不 ...

  • Day10福建永定土楼—被雨雪跨越10省撵了12天的自驾之旅

    往期回顾 狼狈,被雨雪跨越10省撵了12天的自驾之旅(开篇) Day1三河古镇-被雨雪跨越10省撵了12天的自驾之旅 Day2.3芙蓉古镇-被雨雪跨越10省撵了12天的自驾之旅 Day4.5贵州织金洞 ...

  • 八闽探胜 | 云水流韵

    雷声视角 小溪,古道,榕树,土楼,披着七彩晚霞. 青石拱桥跨过小溪.桥上,行人悠然:桥下,洗衣妇人,悠然:两岸嬉戏的小狗,悠然. 远处,鹅卵石铺就的古道,延伸出片片良田,座座土楼散落其间,背后是连绵起 ...

  • 南胜马蹄形土楼---大科洋土楼

    大科洋位于南胜镇南部,克拉克瓷遗址公园路线从其村间穿梭而过.村公路的左边有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马蹄形土楼,楼三面呈半圆形,一面呈直线形,半圆与直线没有闭合,左右各有一出入囗.整体形状酷似一只马蹄脚印,所 ...

  • 南胜古楼的土楼遗址

    南胜吾乡吾土林清和13400933048 挖掘南胜的人文历史,展示.宣传.推广美丽家乡! 古楼之所以叫做古楼,想必是与村里的那座土楼有关吧,因其年代久远而得名,可惜的是它已坍塌殆尽,仅存楼门在断墙中兀 ...

  • 南胜那些消失的土楼(四)----义路新楼楼脚楼

    义路的新楼有一座方形的土楼叫"敦洋楼",建于乾隆五十七年,距今有226年之久了,该楼保存较为完好,也广为知晓.但新楼的另一座被称为"楼脚"楼的圆形土楼却较鲜为人 ...

  • 南胜那些消失的土楼(三)----云寮城

    义路云寮城,顾名思义,既为城,必定比一般的楼大,居住的人口比较多.以前整个村住着几十户的人家,大部分姓陈.云寮城楼非圆非方,依地形而建,楼形介于方圆之间. 今天的云寮城老房子已经倒的倒.拆的拆,改建的 ...

  • 南胜那些消失的土楼(二)

    法华东方楼,古称庵后楼,因其土楼建在法华庵的后面,土楼原来的楼名曰:聚德楼.后在文革的时候,有些狂热分子硬是说聚德楼名字反动,必须得改名字,于是那些人动手把聚德楼三字剔除,然后改楼名为:东方楼.而后这 ...

  • 南胜坎下楼的土楼

    坎脚楼(坎下楼) 坎下楼原有三座土楼,分别是顶楼.四角楼.坎下楼,顶楼是一座三层的圆形土楼,楼很大,楼门设有里外两层的门,一层往外开,一层往内开,门板非常的厚,十分坚固.这座楼曾经在清末出过一个秀才, ...

  • 南胜那些消失的土楼(一)

    南胜以前拥有60左右座的土楼,在岁月的流逝,历史的更迭,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下,土楼陆续倒塌损毁,许多已消失殆尽,难寻遗迹了,比如义路半楼仔的"世象永贞"楼,只有一个楼匾孤零零的被遗 ...

  • 南胜前山树下的土楼

    前山树下的土楼很古老,听当地七旬的长者讲,在他童年的时候,土楼已经住了几代人,记得年幼时土楼就倒许多间,后来在原址重盖.那些没倒的还很完好,又住了几代人,早在前些年,楼里的居民大都搬走了,房子失修才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