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
“刚开始我们做父母的时候只是旁观者,后来看着看着我发现,与其旁观我不如一起玩。”最近小妹无意间浏览到一部纪录片的片段,第一反应是好奇:“逢节假日就和孩子一起进山抓虫子“,听起来一点也不像“中国式父母”会做出来的事儿。孩子冲在前面,挥洒着热爱并任其肆意生长;家长在背后,热爱着孩子的热爱,甚至比孩子还发烧。但看到最后,小妹却被真实地触动了,所以今天必须把这部片子安利给你:这部B站自制的6集纪录片,上线四期,已经拿下了9.8的高分。别误会,这里指的并不是一群学霸,而是六个痴迷于自然、科技、运动等不同领域的孩子:云南山区里贫穷却热爱舞蹈的那夺女孩;对抗性别偏见的少女摩托手怡娜;对虫子情有独钟的男孩殷然……在旁人眼里,这群孩子“天赋异禀”,对某一事物有着超乎常人的热爱。兴趣固然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但父母,才是让热爱生根发芽的推手。在他眼里,虫子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外星人,新奇有趣。他把自己的小家打造成了虫子饲养基地,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虫子的世界里。在这个“我为虫狂”的男孩口中,他的家庭被形容成“虫羽鸟”之家。他痴迷蚂蚁、螳螂、蝴蝶这些城市里的孩子几乎没机会打交道的生物,每次外出,会坚持把各种各样的虫子带回家中。视频里大部分时间,他和泥土待在一起,即便在家里,也常能看见他坐在小土堆里研究虫子。在《小小少年》的导演手记里,就记录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于是有次晚上九点上完补习班回家的路上,妈妈就陪着他在夜里看了三个小时挖掘机。妈妈的想法是:“把孩子好玩的事情都搞没有掉,人生不是非常无趣吗?”但妈妈同时也是一位非常严厉的妈妈。她和殷然既有其乐融融的时刻,也在不断产生冲突。在殷然因为时间安排不当,不能兼顾做作业和照顾昆虫两件事时,妈妈告诉殷然,“如果你不愿意照顾它,你可以不采它回来”。她拒绝了殷然要她帮忙的请求,要他认识到这叫“不负责任”。不过最后,妈妈还是细心地照顾起了那些小虫子,给小昆虫的家一个一个地喷洒了营养液。在妈妈眼中,小殷然为她提供了另一双看世界的眼睛,“非常有意思。”如果说殷然是用自己的热爱带动了父母从旁观到参与自然世界,那么第四集中的少女摩托车手怡娜,则是与爸爸的热爱产生了相通的共鸣。十四岁的她,弹钢琴,穿汉服,偶尔会拜托妈妈为她梳漂亮的小辫。但大多数时候,她满身泥泞地滚在山野间,一次次摔到天旋地转。怡娜的妈妈笑说:人家的孩子胎教都听音乐,他们的儿女,从怀孕起就在听摩托车的轰鸣。这集故事的片名叫《HELLO KITTY》,出自和她同组男孩说的一句话:在性别的刻板印象里,女孩常常和“脆弱、感性、温柔”这样的词汇绑定在一起。“女孩也能骑车吗?”这样的质疑固然让人不忿,却也证明了,女孩在摩托车领域想被看到究竟有多难。国内的越野摩托车比赛,是没有女子组的。怡娜只能和男孩子一起跑,并且参加的是成年男子组。同样的弯道,她要比弟弟跑更多遍;同样的体能训练,她要比弟弟花更长时间。而怡娜爸爸跟在身后,从训练陪同到后备支持,维护着女儿的热爱。而对于自己的付出,他说:“我专心给她当好后勤,当好机械师,当好司机,当好父亲,就行了。”在对女儿的一路支撑里,他也活成了一位“别人家的爸爸”。除了这些对孩子热爱的感同身受和陪伴,《小小少年》里的“别人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让小妹触动。妈妈陪着小殷然进山时,在沟里碰上一只被困住的蛤蟆。但在物竞天择的自然环境里,救走蛤蟆,就会让那条巡逻一整夜的小蛇饿肚子。已经救出了蛤蟆的小殷然面对这则“道德两难题”犹犹豫豫,无法评估自己所做事情的对错。“因为当下它在我们身边出现了,它需要我们出手相助的时候,那我们只能考虑到自己需不需要救他,这是我们两个之间的事情,是吧?”她没有为殷然的做法评判对错,却借此引导殷然进一步思考,道德与理性的关系。而在殷然被老师邀请,去大教室里给同学们讲演PPT时,妈妈又细心准备好给孩子们的礼物,然后在校园外守候。讲演结束,她问殷然:“你觉得你的服务让同学们满意了吗?”但与此同时,她更在意的是他内心的谦卑、柔软与善良。所以在鼓励小殷然追求兴趣的同时,妈妈也始终在引导着他更好同这个世界相处。又给他足够严厉的约束。要教导他平衡自己想做和应当做好的事,教他掌握时间观念,掌握轻重缓急,同时,又尽可能地去尊重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份轻重缓急的排序。《小小少年》非常可贵的点,在于展现了教育的各种可能性。在男性主导的摩托车训练场,爸爸也曾满怀忧虑地感叹怡娜作为女生的不利,但最终,他还是选择放手让女儿追求热爱。知道女儿不服气的倔性,所以当怡娜进入满是男孩子的赛场,爸爸给她定下更严苛的训练要求,男孩子20分钟内能做到的事,爸爸只给怡娜留15分钟;训练中怡娜摔倒了,他也先在一旁指导女儿怎么扶车,只有在发现女儿实在做不到,才上前伸手——“毕竟她自己去比赛,我们不可能跟她一辈子,好多事,得她自己面对、自己解决”。正因这份潜移默化的影响,怡娜也从不觉得女孩儿身份和热爱摩托有什么冲突,相反,她能大气说出“到赛道头盔一戴,就没有男女孩子”,也立下要从国内冠军拿到国际冠军的宏愿。他密切关注着怡娜的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起步慢了”“中线超了”“离合紧了”……爸爸像个解说员,记录下女儿的一条条失败和成就,等她下车摘掉头盔,马上与之复盘。纪录片中期,当怡娜进入到更专业的训练流程,国家队教练许健豪指出了怡娜爸爸在指导上的一些局限。这集纪录片里最牵动人心的,当属怡娜的发小,何骏在赛场出了场意外,面临瘫痪的风险。没有人能完全规避这些伤痛和风险,但父母最终并没有阻止怡娜和弟弟继续比赛。因为正如国家队的教练所说:“只有她一个女车手。 她只有做到了非常权威,非常独当一面的时候,她才能有可能改变这个趋势。”曾经,我们都是这样的小小少年,有自己钟爱的事,说起自己的梦想,100个孩子可以有100种答案。《小小少年》的价值就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热爱是怎样被父母守护的。甚至不光是片子里的孩子,B站上的“小小少年”们,也一样被守护着。前不久因对话苹果CEO再度爆红的B站up主何同学,从十三岁时开始研究各种数码产品。在时间比金子还贵的毕业季,他可以远离题海与应试,耗费大量时间去策划一个视频。但那时他的父母,面对他的离经叛道没有出手阻止,而是任他自由“逆行”。几年后,让终于“把事干成”的何同学最感动的事,不是拥有了多少粉丝。另一个B站宅舞UP主泡芙喵,大学第一个宅舞视频就是妈妈亲手拍的。打开爸爸手机里的观看记录,自己的每个视频底下都有他的点赞。那些因热爱而达成的成就背后,从来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天赋”可以概括。在这些“别人家小孩”身后,站着一个个真实而平凡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也在跟着孩子重新经历童年,为我们展示出一段段“新型亲子关系”的切面。本文转自网易文创旗下公众号“槽值”,关注槽值寻找共鸣。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