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乌梅丸、附子理中汤的医案 – 经方派
葛根汤治疗闭经,贫血
黄某,女,51岁,2018年9月27日来诊,症见背困疼,怕冷,无汗,身无力,眼昏花,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脉浮紧。
处方:麻黄10g,桂枝18g,白芍18g,葛根30g,甘草10g,菊花5g,黄附片6g,大枣6枚。七剂,一日一剂二煎。
效果:10月9日病人复诊,反映不仅诸证明显好转,四个月未至的月经也来啦,并经量经色正常,浑身轻松。
按语:背困疼,怕冷,无汗,脉紧,典型葛根汤证;身无力,附子药证;眼昏花,菊花药证。方证对应,简单之中现神奇,太阳表寒已解,提壶揭盖,解上则通下,看似歪打正着,实则方证对应之妙!
赵某,女,47岁,头疼,头晕七八年,面黄,有贫血相(化验血红蛋白低),怕冷,无汗,颈部疼,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紧。
辨证:直接辨方证,头疼、怕冷、无汗、颈部疼,典型葛根汤证。
处方:麻黄8g,桂枝15g,白芍20g,葛根30g,川芎20g,甘草15g,大枣3枚。
效果,用药七剂,头疼晕即消失,用药十四剂,面色明显转红润,身已有力,贫血相消失。
娄绍昆老师在《中医人生》一书,第510页介绍一案 ——脚尖发冷即腹部不适腹泄案,用日本汉方经验口诀:“夏日足冷而腹疼者,桂枝加附子汤”,以干姜易生姜,服药一剂即效。娄老师说:经方医学的特点就是随证冶之,方证相对,类证鉴别。以上医案如果追求病因病机就比较困难,然而方证对应,却显得简单有效,治病即为良药,治病即为良法!有时方证对应,既简单又高效,临床医生何乐而不为呢?
神奇乌梅丸
一大姐,2019年5日2日来诊,自述半夜1点至2点钟易醒,日久,多方治疗不效,伴口干,身无力,大便稍干,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数。病人提醒,平素吃药胃常不适,开药要小心一点。
思辨:宋柏杉老师讲,只要有某一症状半夜加重,伴囗干,有上热下寒(个人认为,局部热整体寒也可使用)表现,脉弦,就可用乌梅丸。此病人大体符合此方证,遂开处方:乌梅15g,细辛3g,桂枝10g,党参15g,黄附片5g,花椒2g,黄柏10g,黄连6g,当归10g,龙牡各20g,半夏15g,茯苓20g。七剂,每日一剂二煎。
病人今日复诊,言晚上已能睡至近5点,除口尚有点干之外,身已有力,大便已利,并且服后胃无不适,效果明显,守方稍作加减巩固疗效。
韩大婶,女,62岁,头疼19年,七日前来诊,百法不效,面红,颈部疼,胃脘满闷,失眠(较重),口干苦,大便干,身无力,舌质暗,有裂纹,苔白厚腻,脉弦。用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桂枝汤合方不效。
诊为:寒热错杂厥阴证,兼瘀血证。
处方:乌梅15g,细辛5g,党参15g,桂枝15g,黄附片6g,花椒2g,黄柏10g,黄连6g,当归10g,干姜6g,川芎20g,山楂15g,大枣5枚。七剂,每日一剂二煎。
今日复诊,病人反映诸证获突破性疗效,一看舌象,我也被乌梅丸之效果震惊,同道您一定会问,这症状一派热象,你咋辨为寒热错杂?我想说,这是一种感觉,此病人唇舌暗青(寒证),给了我辨证的依据,厥阴病最难治,此病人疗效只是大轻,离治愈还有距离,小医我还得努力!
附子理中加味治疗老年痴呆案
任某,女,78岁,十天前来诊,有脑出血史,来时已沉默寡言数月,精神萎靡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处方:党参15g,白术15g,干姜12g,甘草15g,黄附片6g,熟地20g,大枣5枚。服药七剂,精神大振,2018年12月15日复诊时,不仅主动和我交流,还和一熟人叙起了家常,疗效出乎我想象!
思辨:久病,无精神,脉沉,大方向属阴证、寒证。阴寒证中细分为少阴证(脉沉细,但欲寐)无疑,四逆汤(组成:附子、干姜、甘草)首选;年老,久病,气血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大方向又为阴寒之证,故选理中汤(组成:党参、白术、甘草、干姜),温补中焦,助运化,生气血;加熟地一味,填补肾精,补益脑髓。全方先后天同补,提振机体阳气,阴阳药共施,气血双补,用后阳气振,气血足,则痴呆自愈!
慢性腹泻治验
周某,男,68岁,大便溏薄,腹疼即泻,一日4至5次,已数年,怕冷,失眠,舌暗唇青,苔薄白,脉弦细无力,首诊辨为脾肾阳虚,开附子理中汤五剂不效,2018年12月31日再诊,症脉如前,处方:党参15g,白术15g,干姜15g,甘草15g,黄附片10g,黄连3g,葛根30g,白芍18g,大枣5枚。五剂,每日一剂二煎。2019年1月6日复诊,大便成形,一日1至2次,腹已不疼,失眠怕冷也愈,继开五剂巩固疗效!
按语:此病人便溏、腹疼、怕冷,脾肾阳虚明显,当用附子理中却不效,方不对证,思考再三,腹疼即泻,不单为阳虚失温,脉细,可能有阴血不足,肠腑失润,挛急而疼,故加白芍,有芍药甘草汤之意,酸甘缓急止疼,疼止则泻少;脉弦,有化火之势?故于附子理中大队阳热药中反佐黄连3g,一制约姜附辛燥之弊,二又有连理汤之意,温脾清热除湿止泻;久泻,水湿下行,用温不行,另辟新径,既用黄连,又想到葛根,升阳升津止泻,与整方也无禁忌,故果断加之。全方温肾健脾以治本,缓急止疼、清热燥湿、升阳止泻以治标,虽有奇思怪想之嫌,却现覆杯而愈之效。
附子理中汤治口渴
一病人,女,42岁,来诊时自述嗜睡数月,身极无力,大便溏薄,囗渴历害,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
诊为太阴少阴合证,方选附子理中汤。
处方:党参15g,白术15g,干姜6g,甘草10g,黄附片8g,大枣5枚。七剂,每日一剂二煎。
2019年4月14日复诊,病人反映,服上方一剂即大效,七剂服完,不仅精神充沛,大便成形,而且多日的口渴也消失啦。
按语:脉沉弱,嗜睡,与少阴病提纲“脉微细,但欲寐”对应,少阴肾阳不足,四逆汤主之;大便溏,太阴脾虚,理中汤对应之;两方合方,附子理中汤,温肾健脾,提振先后天之阳气,阳气充足,则机体动能恢复,嗜睡、身无力自愈,脾阳振奋,运化正常则便溏愈,脾阳复,津液输布复常则口渴消。
附子理中加味治疗黄褐斑
刘某,女,38岁,半月前来诊,面部出黄褐斑数月,兼见白天瞌睡,晚上失眠,大便溏粘,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
思辨:白天瞌睡(但欲寐),脉沉,少阴证,四逆汤证;大便溏粘,太阴脾虚,运化失常,理中汤证;黄褐斑,血瘀证,桃仁红花药证。
处方:党参15g,白术15g,干姜8g,甘草10g,黄附片8g(久煎),桃仁10g,红花5g,大枣3枚。
疗效:2019年5日16日复诊,病人反映,服上方14剂,白天身有力,晚上睡的香,观其面,黄褐斑几近消失。
接语:黄褐斑之证,常由血瘀引起,可血瘀之证,常因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寒凝(阳虚则生内寒,寒为阴邪,其性凝滞,阻碍气血)引起,此证太阴少阴证明显,阳气不足,寒凝血瘀,用附子理中主方,一温则通,看似与黄褐斑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体现中医治病求本、辨证论治、方机方证对应之特色!
附子理中,魅力无穷,我之临证小识,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作者/王彦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