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让阅读成为钥匙,用构思点亮特色
【作者简介】
梁吉老师:高中语文教师,邓志刚语文工作室成员,长沙市语文市级骨干教师,湖南省高考阅卷作文组小组长,国培“北京师范大学湖南省长沙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教师,现任长沙市第十一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长沙市第十一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
【正文】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能力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而阅读除了审美的功能外,还是写作的基础。但高三的阅读板块和写作板块的复习,是相对独立进行的,这样就人为的割裂了两者的连通性,其效果可想而知:阅读题得分不高,写起作文来也文思枯竭。因此,打通阅读与写作的关节,让阅读成为写作的一把钥匙,即将阅读能力转化为作文能力,一直是老师和同学们需要突破的一道难关。那么,如何让阅读为写作的服务呢?下面就以文章的构思为例,来谈谈如何通过阅读成就作文的亮点。
一、以读促悟,感悟、学习构思
我们每天都在阅读,并且会在阅读中感受、体会到一些文章的构思方法和技巧,如何将这些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模仿,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呢?首先要学会感悟和学习,可以尝试下面的做法。
(一)在阅读选文中感受构思。
吕叔湘说:“阅读的首要方法是抓住文章的构思特点。”高考现代文阅读中也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个考点。我们何不以“构思”为抓手,在阅读训练中着重理解文章的构思特点,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从高考阅读题选文中精选文章。
高三同学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构思巧妙的高考文学作品阅读文章,它们往往会这样设题: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等等。这些问题常常能引导我们去思考文章的构思特色,启发我们对文本巧妙构思的深入理解。例如:2016年课标全国Ⅱ卷阅读选文《战争》第3题:“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同学们可以从文章的构思的角度去阅读文本,发现“电话”是贯穿小说的线索。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主题,将两人的遭遇与命运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就是以“电话”为线索来构思、布局谋篇的。
2.在阅读选文过程中感受其构思之妙。
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它的行文线索是什么?抓住了行文的线索等于抓住了文章的“牛鼻子”,我们就可以“按图索骥”,通过感受文章构思之巧妙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选材组材的特点及其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例如同学们将《战争》的这种“线索构思法”运用到平时训练的作文中去,你会发现“线索”能把庞杂无序的材料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使文章有条不紊,甚至摇曳生姿。
(二)在阅读课文中学习构思。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同学们可以把课内文章作为例子来分析其构思的特点,积累一些构思的方法,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分析和体会典范课文的构思特点。
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有一篇小小说《半张纸》。同学们在阅读时会感到文章的内容细琐而丰富,结构严谨而紧凑,构思十分巧妙。进一步分析发现,作者就是抓住了“半张纸”这一物象为线索,以“半张纸”上一系列的电话号码关联的事情来展开情节,使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再从情感和主题的角度深入探讨,就更能体会到这“半张纸”融入了主人公最为宝贵、最为深沉的情感故事。这“半张纸”不仅仅承载着几个简单的生活片段,它更是支撑主人公继续生活下去的思想动力。
2.学习和储备文章巧妙的构思方法。
高三作文复习不应只求课外的积累,首先应该回归课本,尤其要从课文的学习上积累。同学们可以将教材中的一些新颖、独特的构思妙法进行归类整理,然后分类储备。如:写景抒情类文章《荷塘月色》的“双线”(物线、情线)法,说理议论类文章《拿来主义》的“包孕构思”法,叙事实用类文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 “首尾呼应”法,等等。通过积累文章巧妙的构思方法,我们会在写作时很容易“由此及彼”地联想到这些学过的课文,从而写出构思巧妙的文章来。
二、以读促写,模仿、活用构思
陈言说过:“月亮偷来了太阳的光,但她拥有阳光不可替代的价值。”借鉴的意义就在于,取他人之长,结合自身再创造新的知识。就高三的同学而言,借鉴甚至模仿佳作范文的构思来进行作文训练,用构思点亮自己的作文特色,从而能事半功倍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按照考试大纲的写作要求,对不同文体进行系统的构思分类训练。例如记叙文类重点训练一至两种构思方法,议论文类重点训练二至三种构思方法。下面举例说说几种构思方法及其运用。
(一)巧设线索构思法
我们如何将积累的写作素材有机地连缀起来呢?“线索构思法”即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好方法。那么如何巧设线索呢?我们在安排材料时必须选取一个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事物”,并以此作为线索将一组相关的素材串联成篇。例如2012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一把旧锄头》:全文以“父亲的一把旧锄头”为线索,叙说了小时候父亲铁锄耕地的往事和今天铁锄锈迹斑斑,被扔到垃圾堆的现状,表达了时代在向前发展,时光不可能倒流,它虽然没有可能被重新拾起,但决不应该从此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这一主题。文章内容繁多,但组织得有条不紊,巧就巧在用线索来构思全篇,这一巧妙的构思也成为全篇的最大点亮。
“巧设线索”的构思方法适合写人、叙事类文章。线索不仅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情”、“时间”、“地点“等等。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就是以悲和愤两种情感为线索结构全文。文章既有对爱国青年沉痛的悼念,又有对反动派愤怒的控诉,也有对觉醒的国民的呐喊。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提醒大家注意:要想文章构思有特色,就需精心选择线索;且选择的线索一定要与主题密切相关,与文章中的材料密切相关,即要围绕中心,找准“物”与“情”的最佳结合点。
(二)评析现象构思法
即针对社会生活中热议的某种现象或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说理的构思方法。具体来说分四步:第一步针对这一现象或事件进行评议,第二步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三步作一步的分析、论证,第四步提出正确的做法。如《长沙晚报》登载的议论性散文《再忙也应有“心理小桃源”》,作者针对现代社会中“忙”这种生活现象,表达了自己对此的不同理解,然后通过分析议论,揭示了“忙”其实是疲于奔命的病态生活方式,最后提出了要有“心理小桃源”式的健康生活建议。读来感觉逻辑性特别强,说理充分,令人信服。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习、模仿这种“现象评析法”来构思议论文。例如2016年全国Ⅰ高考优秀作文《拒绝教育“懒政”》:文章针对““虎妈”“鹰爸”们片面追求分数而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这一现象,分析和评述了教育懒政的原因和危害,然后提出“讲求“精准教育”,对孩子不但要善于做一个“批判者”,也要善于做一个“建设者””的论点,倡导“用心关注孩子成长”的解决办法。行文思路清晰,从提出现象到评析问题,从提出观点到解决问题,说理流畅,颇具议论的力量。
这种方法可以让文章议论既有针对性,又具有贴近生活的现实意义,因而成为作文的一大亮点。
(三)正反对比构思法
正反对比论证是议论文中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实用而高效的构思方法。如韩愈的《原毁》:首先阐发“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接着阐述、指出“今之君子,其责人也详,其待已也廉”,最后归结“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分析,同学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构思简约而巧妙。作者将人、事、理进行了对比议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事理和事例的对比,让人反思其背后的原因,尔后在追溯原因中,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全文对比鲜明,观点分明,充满了强烈的思辨力。所以,我们学习、模仿这种“对比论证构思法”,可以让自己作文的构思更简洁、快捷,而又充满辩证的逻辑力量。
构思方法有很多,但在高三紧张的复习备考中,熟练地掌握几种,并活学活用到平时的作文训练或考试中,不失是一种好的应考策略。
总之,立足阅读,仿以作文;以读促悟、以读促写,让阅读成为开启写作的一把钥匙,让阅读中储备的构思方法成为同学们写作时的助力器,打造属于自己的作文特色,从而迅速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