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教给你的49个大智慧,男人不能不懂!

年纪越大,越能感悟:人生,30 岁前拼的是努力,30 岁后比的是智慧

人无智慧,别说进步了,连已拥有的财富、事业、感情都会失守…

朋友利哥两口子,原本生意做得好,去年却激进式扩张,疫情一来就破产了;

同事阿辉,能力过人,却不善为人处事,得罪上级又疏远了下属,被架空;

某知名巨星,不懂管理欲望,身败名裂,多年毁于一旦…

你不能说,他们不聪明,他们其实很聪明;

而他们吃亏,正是缺少了大智慧

说这么玄,大智慧到底是什么?
首先,肯定不是鸡汤文、成功学;真正高级的智慧,从里来,更准确的说,从经典里来。
比如,就有一本必读的万世经典,短短 5000 字,却能弥补你几十年里错过的全部人生真相——它,就是《道德经》
是的,被誉为万经之王的它,畅销两千多年孔子等许多圣贤为它注释,研究它的书文少说有 5000 万字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国学宗师钱穆九十二岁时,说他每年至少重读一遍《道德经》,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马云包里总随身带着几本书,其中《道德经》从未离身
他说:自己得益于比别人读得早。早期创业苦苦找寻发展之路时,《道德经》给了他三个字:找玄牝
玄牝,就是生机的通道。马云找到了时代的玄牝之门,把自己搭载上去,才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巴巴,自己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首富。
李嘉诚每天睡前看书,案头放着《道德经》,每读一次就多一次选择,人生永远不会无路可走
人生的许多问题,《道德经》早就写好了答案。
作为“万经之王”,中国最高智慧的它,一流行,就是2000年。
作为“央视名嘴”白岩松口中的“生命之书”,它只短短5126个字,就讲透了在中国社会生存,受用一辈子的处事智慧。
让你读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不过,自从认识了一位“嗜国学如命”的老师后,我才发现《道德经》的真正妙处,还远不止于此。
因为《道德经》找到人生目标
真正活得好的人,都“为而不争”
他是黄向军。
很多人认识他,可能是因为他在网上解读《道德经》,已经有近500万人观看了。
妙趣横生,又突然让人醍醐灌顶的风格,让一众网友亲切地称他国学怪才、说书大咖。
▲黄向军家里满满当当的藏书
不过,在成为“怪才”之前,他也只是小城里,一个书痴罢了。
出身文化之都邹城的黄向军,从小就热爱国学,尤其偏爱《道德经》。
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道德经》之妙,在于它原文5126个字,解读却有5000万字。
因为没有标点,光是开篇6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就有3种断句,3个不同的解释。
从来也没定论。
但在黄向军看来,《道德经》本就不是读的,是用来悟的。
作为“生命之书”,那些真正受益的人,一定是从中,照见过自己的人生。
就像他,一毕业,就听从家里的安排,阴差阳错做了高中计算机老师。
那时候,他的大学同学们,要么早就拿到大公司的offer,要么自己创业当了老板。
他却只能日日夜夜做着完全不感兴趣的事情,在苦闷中消磨生命......
他不甘心,更不快乐。
他只想学国学。可在那个年代,舍弃教师这个体面的工作,学这种冷门专业,所有人都认为“这孩子是读书读傻了吧”。
想考上北大,更是痴人说梦!
在外界的干扰和嘲讽下,最终,还是《道德经》的“为而不争”帮他下定了决心。
尽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在心态上保持不争,就会有好结果。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
摒弃一切杂念后,才一年时间,黄向军就考上了北京大学宗教专业的研究生
专门研究道家。
右边是黄向军
我们知道,《道德经》原本是丢失的,为了求得“真经”,在北大的日子里,黄向军对比了5个版本的《道德经》,逐字逐句精读原文。
还结合国学宗师钱穆 、北大教授楼宇烈、李零等20位学者的学术成果,不断解析。
这一扎根,就是30年。
作为一个“国学疯子”,为了避免一家之言,他甚至还读完了儒家、佛教、道教三家现存的大量学术成果,通读西方哲学著作。
这才有了后来,他对于《道德经》那些别具一格的解读。
他的人生,也开始一往无前。
黄向军大师级解读《道德经》
现已火热开课
49堂精致音频+49个人生智慧
教你看破任性、抓住机遇、人生翻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抢首批学员福利~
从大学教授,企业高管,再到市井摊贩
听他讲《道德经》的人,都能照见自己的人生
黄向军讲的《道德经》,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能让人听上3遍、5遍,10遍仍觉不过瘾?
我想可能是,近50年的人生阅历和30多年专业学术研究碰撞出的火花吧:
谈到夫妻相处,他说“以天下之至柔,骋天下之至坚”,懂得“智慧式示弱”,小事上不争输赢,两口子能和睦得多;
也因此,黄向军和爱人相识20多年,从来没红过脸。
讲到孩子教育,黄向军说“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学会“榜样教育”,与其一味管教,不如做孩子的榜样;
黄向军的女儿,4岁时就已识字2000,手不释卷,学习根本不用操心。
聊起人生活法,黄向军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在浮躁的当下,学会“远离垃圾快乐”,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所以他拒绝无用社交,把时间都花在陪伴家人,做自己喜欢的事上,幸福感极高。
黄向军的幸福日常
人到中年,大半辈子和国学《道德经》打交道,这本经书,早已融入了他的骨血、他的生活。
他撰写的《道家基础经典精编》《汉译禅修》等多部著作,被很多学子奉为大学必读。
他举办了500多场线下分享会,在北大清华校园,在西门子等上市公司,也在北京的胡同茶馆。
他的听众,也从教授学子、名企高管,到街边摊贩、全职太太、耄耋老人、孩童,不一而足。
每次讲完,他都能听到这样的评价:
“总能从他的讲解中,照见自己的人生,当下一些烦恼的事,也能瞬间豁然开朗了。”
他对于这本中国最高处世智慧的解读,也让无数人从《道德经》中取到了自己的“真经”,解开了人生的困境。
49堂精致音频新课火热上线
大师精心打磨,淬炼成30万字文稿
体量超大,含金量是平时课程的200%
用听故事的方法
学道德经中厉害的生存智慧
成为大智慧、大格局、高情商的人
课程原价299元
限时特价99元,抢首批学员福利~
《道德经》的智慧,
我们读了到底有什么用?
黄向军的学员明哥,最近正在忧心孩子的学习。
眼看着离中考没剩多少时间,可孩子的成绩还是不上不下,他心急如焚。
本想着下班回家后《道德经》,用来静静心,放松放松。没想到,女儿也跟着听上了瘾,还意外帮到了他。
期末考试,第一次进了全班前十,作文还拿到了全班最高分。
重要的是,懂得“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后,女儿心态好了很多,紧张的初三学习,准备得游刃有余。
说实话,明哥女儿的结果,在黄向军看来,一点也不意外。
因为《道德经》,本身就是一本集文学、逻辑、思想之美为一体的国学经典:
文学上:语句优美,多用排比、比喻,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能很好地陶冶情操;
逻辑上:对“有无”、“强弱”、“福祸”的探讨,让孩子从小学会全面看待问题,锻炼出强大的思辨能力;
思想上:“上善若水”、“宠辱不惊”,随手一翻就是金句,能让孩子养成上等的品性;
所以说,有远见的父母,都早就带着孩子读《道德经》了。
黄向军的邻居姜凯,小日子一直过得不错。
自己是一家公司的中层,老婆也很漂亮,可有段时间,一回家就唉声叹气:下属越来越难管,职场水太深......
日子长了,他觉得这样抱怨也不是办法,便开始思考怎样改变这种低沉的现状。
姜凯想起,古话说,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就马上找到黄向军解读的《道德经》的识人之术来听: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话说得太好听的人,反而不可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喜欢争论吵架的人,行动力一定很差;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真正有知识的人,从来不卖弄。
谁可用,谁不可信,一眼就看穿。
懂得知人善用后的姜凯,在管理上真的做得顺风顺水,下班后的笑容都明显多了起来。
这都是因为,《道德经》里的每一句,都讲透了中国人的人性,作为处世参考,极为好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