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瑞克无花果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无花果原产小亚细亚, 是人类最早改良栽培的古老果树之一, 已有近5 000年的栽培历史。我国14世纪随丝绸之路引进种植, 现已广为栽培, 但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 主要表现在品种杂、品质差、产量与效益低。选择优良品种和建立现代化果园, 已成为提高单产和品质, 实现无花果产业振兴的关键环节。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潍坊市坊子区林业科技园区, 沙壤土, 土壤p H值7.1, 有机质含量 (质量分数, 后同) 0.78%, 土层厚度大于1米, 肥力中等, 有灌溉条件。该园地处山东半岛西部, 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型气候, 年平均气温12.3℃, 极端最低气温-21.4℃, 极端最高气温40.7℃, 日照2 715.5小时, 降水量647毫米, 无霜期200天。采取密植栽培, 行距2.5米、株距1.2米, 每亩222株;南北向栽植, 树形采用丛状形。

2 引种表现

2.1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布兰瑞克无花果果型中等, 倒圆锥形, 果梗基部膨大, 果基部黄绿色, 顶部浅红色, 果肉红褐色,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质量分数, 后同) 16%~18%, 风味香甜、芳香浓郁, 果皮厚, 果实光亮, 品质佳, 且不易裂果, 耐贮藏, 是鲜食、加工兼用优良品种。夏果单果质量80克左右 (最大150克) , 皮色淡黄, 果颈小且果梗短。秋果单果质量40~60克 (最大90克) , 果皮黄绿色 (图1) 。

图1 布兰瑞克无花果结果状

2.2 生长结果习性

该品种树势中庸偏强, 需光量大, 喜光、不耐阴, 喜温暖、忌涝, 新梢直立, 细枝发生较多, 株型紧凑, 随树龄增大而呈矮化趋势;叶片小, 深绿色 (图2) , 叶片5裂, 呈窄条形, 通风透光好, 光合性能强。每年结果2次 (夏果、秋果) , 夏果多长于基部1~5片叶腋。果实发育期60~80天。结果早, 丰产、稳产性好, 结果后树势稳定, 适合密植、集约化栽培;栽后1~2年开始结果, 3~4年生树平均亩产1 500千克, 5年生树2 000千克以上。

图2 定植第1年布兰瑞克无花果植株

2.3 物候期

该品种在潍坊3月下旬顶芽开始膨大, 4月上中旬萌芽、展叶, 5月中旬花序分化完成, 6月初开始显果并逐步发育膨大, 夏果7月中下旬成熟, 秋果8月中旬至10月中旬陆续成熟, 11月中下旬落叶。

2.4 适应性及抗逆性

该品种在当地表现抗寒性强 (可自然越冬) , 适应性广, 对土壤、肥水要求不高, 可在平原、山坡、丘陵、海滩 (含盐量0.4% (质量分数, 后同) 以下) 、河滩等地生长, 最适宜的土壤环境是中性、微碱性土壤, 即p H值6.9~7.6, 质地以壤土、沙壤土最佳;有一定的抗病虫能力, 较其他无花果园病虫害轻。

3 布兰瑞克无花果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地整地

根据该品种生长结果习性, 选择光照充足、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壤通气性好、无污染的平原、阳坡下部等地块建园。定植前, 全园深翻, 按行距挖宽60~80厘米, 深50~60厘米的定植沟, 沟底垫20厘米厚杂草、秸秆, 每亩用腐熟有机肥2~3立方米, 与表土混匀后将沟填平;也可挖穴径60~80厘米、深50~60厘米的定植穴, 每穴施腐熟有机肥20千克、磷酸二铵1千克, 与表土混匀后填入。灌水沉实备栽。

3.2 定植建园

结合整形方式、管理水平和土质条件确定栽植密度。一般行距2~3米, 株距1~2米, 每亩定植111~333株。春秋季均可栽植, 以春季 (清明前后) 定植为主。选择无冻害、无抽干、芽体饱满, 高1米以上, 根颈粗1.5~2.0厘米, 根系发达, 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优质壮苗栽植。定植后灌透水, 每株覆盖1平方米的地膜, 以保墒提温、促进根系愈合。

3.3 整形修剪

该品种树势旺, 宜采用丛状形和自然开心形树形。以疏枝修剪为主, 短截为辅, 适当回缩修剪。随主枝生长, 不断培养结果母枝, 母枝上培养结果枝, 第1年3个、第2年6~9个、第3年12~18个、第4年24~36个, 逐步增加至每亩结果枝3 500~6 500个 (图3) 。

图3 定植第3年布兰瑞克无花果植株

3.3.1 自然开心形

定植后留40~60厘米及时定干, 选留3~4个枝培养主枝, 待长至40厘米以上时短截, 促发2~4个枝培养侧枝和结果枝组。幼树期, 主枝延长枝于外芽处留40~50厘米短截, 以开张角度。初果期, 扩大树冠, 培养结果母枝。盛果期, 对骨干枝延长枝留长度30厘米重截;对各结果母枝重剪更新, 增加健壮结果母枝数量。

3.3.2 丛状形

定植后留10~15厘米及时定干, 促基枝萌发, 选留3~5个主枝, 并培养侧枝和结果枝组 (图4) 。幼树期轻剪, 冬剪时留50厘米短截骨干枝延长枝促发分枝, 留外芽开张角度;夏季对旺枝摘心, 促萌发分枝培养结果母枝。盛果期, 留30厘米重剪骨干枝延长枝, 大枝缩剪至2~3年生枝;更新衰老结果母枝, 稳定健壮结果母枝数量。

图4 布兰瑞克无花果丛状形整形

3.4 土壤管理

布兰瑞克根系主要集中在50厘米的表土层中, 要求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良好。采用起垄栽培 (垄高10~15厘米, 图5) , 定期清耕除草, 结合施肥翻耕树盘土壤, 进行全园覆草, 保持土壤疏松、通透。

图5 布兰瑞克无花果起垄栽培

3.5 肥水管理

3.5.1 施肥管理

布兰瑞克需肥量大。基肥于秋果采收后施入,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立方米、三元复合肥50千克, 株间沟施。追肥分别于早春新梢旺长期, 夏果、秋果膨大期施入, 前期每亩施磷酸二铵30千克和钙镁磷肥20千克, 后期施三元复合肥40千克, 施后灌水。生长季喷施叶面肥3~5次, 前期0.5% (质量分数, 后同) 尿素液、后期0.3%磷酸二氢钾溶液, 为枝条与叶片及时提供营养。

3.5.2 灌水排涝

布兰瑞克生长期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30%~40%。春旱期、夏季新梢速生期和果实膨大期, 可采取喷灌或滴灌等方式灌水, 保持土壤湿润。雨季遇积水及时排涝。落叶后, 灌封冻水提高树体越冬能力。

3.6 病虫防治

布兰瑞克病虫害较少, 一般无需防治。在高密度园遇多雨年份易发生炭疽病、黑斑病和天牛危害。冬季结合修剪及时清园, 将僵果、病枯枝等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焚烧。

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 炭疽病主要危害接近成熟的果实, 于春季萌芽前, 用50% (质量分数, 后同)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或3波美度石硫合剂与0.5%五氯酚钠混合液, 进行全园喷雾预防。黑斑病发病初期,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或8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 10~15天1次, 连喷3次防治。

炭疽病多发生在6—8月, 可用1∶0.5∶200倍波尔多液,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6—7月成虫期, 果园挂杀虫灯诱杀, 或喷8%绿色威雷微胶囊水悬剂300~400倍液防治;7—9月, 用铁丝钩杀蛀孔内的幼虫或用天牛毒签或熏杀棒插入最下端有新鲜粪屑的蛀孔, 并用黄泥封口。

3.7 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适栽地区广泛, 最适栽培区域为长江流域、淮河流域、黄河以南及气候条件较湿润的沿海地区, 黄河以北地区栽培需埋土防寒越冬。

3.8 高接换种改良

无花果品种老化园, 经济效益低, 可利用现有株行距和树冠, 高接换种改良成布兰瑞克品种, 辅以配套技术管理, 实现“1年全园高接、2年恢复树冠、3年获得高产”的改良丰产目标。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