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九章,中国的五行诞生了,所谓大同。
周武王灭了商,登上了天子大位,很开心也很担心。成为大国君王,俯视中原,当然开心;没管过这么大的家,无从下手,所以担心。一名优秀君王的标准,就在于遇到问题时,不是自己拍脑袋,而是虚心去请教专家。在治理大国方面,谁才是专家呢?姜子牙?不,他跟周武王一样,水兵对水手,谁也不高过谁。参与过大国治理的只有前朝的大臣,他们的建议才有高价值。因此,周武王决定去拜访箕子。箕子何许人也?他是商纣王的亲戚,属于商朝元老级大臣。当年纣王行事荒淫,箕子就主动规谏过,纣王理都不理。箕子不傻,立即披头散发四处大小便,还跟奴隶们一起住。人人都说他疯了,周武王却认为他是大智若愚。(《史记·宋世家》)进了箕子家,周武王就开门见山:“箕子,上帝庇荫下界民众,使大家都能和好生活。我不明白上帝安排的常理是怎样的,能做到如此井然有序?”箕子跟武王讲了个历史传说:“我听说很久以前,鲧用土去堵塞洪水,把五行都搞乱了,上帝很愤怒,不但没把'大法九章’传授给鲧,还因为常理被败坏而杀了鲧。到禹振兴大业时,上帝就把'大法九章’传授给了禹。禹按照上帝所定的常理,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序。”武王忙问:“不知箕子可知这'大法九章’的内容?”箕子颔首答道:“这九章啊,第一是天地间的五行,第二是做君王应具备的五事,第三是治国的八项政务,第四是协调农时的历法,第五是建立君王至高的秩序,第六是稳定统治的三种手段,第七是占卜问疑定大事,第八是通过征兆验证君王言行,第九是用五福扬善用六极惩恶。”武王已经无法控制激动的情绪了,握紧箕子双手,连声催促:“请细讲,请细讲。”箕子也很激动,好久没人肯听他啰嗦了,这疯没白装啊。箕子喝了口水,继续授课:“什么是五行呢?就是水、火、木、金、土。 水向下润湿,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伸直,金属可以顺从人意改变形状,土壤可以种植百谷。向下润湿的水产生咸味,向上燃烧的火产生苦味,可曲可直的木产生酸味,顺从人意而改变形状的金属产生辣味,种植的百谷产生甜味。”这几句话,箕子讲得平淡无奇,影响却是无比深远。因为,汉朝人伏生依据箕子的说法演化出《洪范五行传》,此后谈“五行”就必然联系到《洪范》。其实,箕子说的五行各有气味,水味咸、木味酸、火味苦、金味辛、土味甘,仅仅把水、火、木、金、土当成是民众赖以生活的五种物质资料,对“五行”的界定以及对其性质、气味的描述,都没有任何的天命神秘色彩包含其中。 但箕子怎么说是一回事,后人怎么想则是另一回事。春秋时,民众就已经把五行奉为神灵来祭祀了:“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到汉朝《洪范五行传》,则开始把“灾异”现象与“五行”联系起来:“时则有青眚、青祥,惟金木;……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火;……时则有白眚,白祥,惟火金;……时则有黑眚、黑祥,惟土水;……时则有黄眚,黄祥,惟木金水火土。”班固表述得更离奇,说箕子的“五行”观点是从“河出图,洛出书”那本《洛书》里得来的:“《易大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言图书二者,皆出于伏羲这世,故则之以画八卦。即《尚书》本文,只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不云锡禹以《洛书》,亦不云禹因《洛书》陈洪范也。以《洛书》为洪范,始於刘歆父子,后儒遂信之。”(《汉书·五行志》)从此,阴阳五行成为儒家的经典解说,在中华大地流行至今。不过,这些后人演化的“五行”,不知同当时的周武王感受是否一致? 箕子可不管周武王感受到了什么,他憋得太久了,必须把一肚子的话都倒腾出来。箕子告诫武王:“天子只有成为臣民的父母,才会成为天下的君王。必须明确只有天子才会为黎民造福,只有天子才能给黎民惩戒,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美食。臣子不允许为黎民造福、给黎民惩戒、享用美食。如果臣子有为黎民造福、给黎民惩戒、享用美食的情况,就会危害家国,祸乱国家。”“讲得太好了!”武王一拍大腿。箕子继续开讲:“如果君王遇到重大疑难问题,自己先要多考虑,然后再于卿士商量,再于黎民商量,最后同卜筮官员商量。如同君王自己同意,龟卜同意,占筮同意,卿士同意,黎民同意,这就叫做大同。”武王恍然大悟:“原来'大同’的意思是这样的啊。”两人经日促膝谈心, 箕子过足了做老师的瘾,武王学透了做天子的经,达成“双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