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理:探析如何运用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推荐人:胡阳新
发《中小学教育》21年3月刊
探析如何运用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中心小学 杨理 邮编:445033
摘要:从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看,在信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大。而在这其中,心理健康则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和依据,是个人素质当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所以,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也应该挖掘学科价值,注重心理教育的实施。以此来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让学生在局限的课程中收获更多。
关键词:心理健康 教育引导 小学数学 品质渗透 心理品质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因素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育人育心,对学生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同样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责任。心理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乐学情感。
学生的情感对其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学习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数学学科中具有较多抽象的概念、生硬的法则、一成不变的定理、乏味的数的运算等,相对于语文等学科来说比较枯燥。因此,教师有必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体验快乐。比如,在教授二年级的“分桃子”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猴哥猴弟俩上山摘了8个桃子,却因如何分桃子产生了争吵。弟弟说它最小应该多吃,而哥哥说它力气大应该多吃。这时,猴妈妈回来了,引出问题:如果你是猴妈妈,你会怎么分呢?小学生因此对新知识产生了求知欲望,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心里产生了“我要学”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灵活运用鼓励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竞争意识
竞争催人奋进,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根据小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竞争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竞争,并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公平的机会与条件,使他们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上尽获提高。如在教授《两位数的估算》新课后,我设计了求两位数的估算四组练习题(每一个学生一道题),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赛,每一个小组完成一题,按照座位顺序依次到黑板上写出得数,做得既准又快的小组为胜。我的这一设计,为学生营造了紧张、愉快、和谐的竞争氛围。只见人人兴致勃勃、个个跃跃欲试,在欢快的音乐和喝彩声中,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跑到黑板前写答案。这样的练习既满足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搭建舞台,鼓励展现风采。
新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标准,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也建立在了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上,让教师为学生服务,搭建一个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来唱好数学这部“大戏”的主角。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辩论。辩论是相互公平竞争、激烈角逐的唇枪舌剑的口舌运动,它能培养人的一种临场发挥能力、应激能力、敏捷的反应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严密的语言组织能力等等,可以说,辩论是一种思维的高级运动。小学生尽管还没有那么严密的逻辑,那么锋利的语言、那么详实的材料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但通过互相指出对方的纰漏之处,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种不同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关注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后进生在充满自信中学习
后进生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我根据每个后进生心理创伤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从感情入手做了如下的工作。 后进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智力型后进生”,一类是“非智力型后进生”。这两类后进生心理的原因及个性特征是不同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其他同学多,但成绩远远不如别人,天天都遇到难以应付的提问或考试,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对学习的挫败感和心灵上的自卑感。于是,我积极创造一种适当的环境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二1班温建业同学,由于自由散漫、无心向学,数学成绩很差,自己和大家都认为脑子“笨”,每次上课提问,他都是一问三不知。但这个同学个性好动,尤其在体育方面很感兴趣,在参加区组织的田径比赛中表现较好,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我抓住这个契机表扬他,说他并不笨,相信他数学也能学得好。从此在课堂上我时时注意他的一言一行,提出较易的问题让他回答,回答正确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和鼓励他。课后多和他谈话,从中了解他的个性爱好、家庭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对他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导,做孩子的良朋知己,从而改变他的学习态度,让他心理和生理都有更大的进步。。
五、挖掘内容进行渗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例如上《圆的周长》这一课,教师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查阅资料,并将它打印在了投影片上。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教师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打出了投影片,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数学家的发现要早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发表评论,体验了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
综上所述,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不断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非常关键的。可以使得课程的内涵和价值得到展现,为学生的身心和全面发展助力。所以,在课程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就应该基于课程内涵,营造愉悦氛围、引导主动学习、深化学习体验、实施激励教育,使得心理教育在其中得到渗透。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内容,虽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是无迹可循。只要我们认真钻研、精心挖掘、用心去做,我们一样能从公式、定理、性质、规律、概念、例题等这些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中“挖掘”出我们所需要的心理渗透的材料来。
参考文献:
[1]王桃.重视数学实验,促进学生发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初探[J].学周刊,2020(15):85-86.
[2]刘鹏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一点体会[J].学周刊,2020(15):87-88.
[3]刘建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学周刊,2020(15):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