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裳》⋯⋯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宋巜苏轼》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巜李清照》
杨妃睡末足,西子妆太华,余娇媚东君,化为枝上花。⋯⋯
宋《张祎》
杏雨梨云春未央,轻匀胭脂淡淡妆,
撩人莫过那抹娇,海裳春睡东君醉。
海裳四品,犹喜垂丝海棠。无他,丝丝缕缕,依依而垂,胭脂轻匀,如少女淡妆,清新可人。风拂花入怀,不胜美,不胜娇。
如烟江南,无边春色,胭脂点点,绿千红繁。春色己然撩人,花下的女儿家拈花而醉。花已撩人,况如花伊人淡扫娥眉,眸盈秋水,婀娜身姿;如花而非花。悄问己:醉花或醉人?
海裳无香?海裳之所以无香,源自一个传说。关于海裳的传说颇多,尤喜那则天庭的御花园中的花神玉女传说。传说玉女在广寒宫见到御花园从未见到的花,此花无名,乃天竺佛祖赠于王母娘娘的。因花喜寒,植于广寒宫。其香幽幽,花姿极美,玉女见到爱不释手,乞求嫦娥姐姐赠一盆移植于御花园。在百般乞求下嫦娥姐姐应允。可在此时,王母娘娘的出现使剧情反转。玉母娘娘见状勃然大怒,呵斥嫦娥大胆妄为的同时,夺去玉兔的石杵,将花和玉女打入凡间。恰巧的是花落在凡间的种花的人园中,当花将落未落时,花匠唯恐失手,口呼海裳,而花匠的女儿名亦海裳。女儿见花极美,问爹爹说,这花也叫海裳吗?于是凡间多了一种花:海裳。只是,花落凡间,香魂却随风而飘,从此海裳无香。
另一传说是猎户之女名海裳,与父打猎时遇猛虎,海裳为救父挺身而出,与虎相搏,伤重,回村的三十里上血洒山野,此后,血滴处皆开红花,四邻八乡的人为悼念猎户女儿海裳,于是称此花为海裳花。(传说搜索百度,文字精简,意会而己)
海裳花渐次而开,花开三、四月,花期二十余天。只是不知唐宫苑宫的海裳植于何时?但唐明皇嗜爱海裳应是不争的事实。只知道另一帝王赵徽宗也酷爱海裳,建“艮岳”时,园内遍植海裳。玉堂富贵一词由花的谐音组成:分别是:玉兰、海裳,牡丹和桂花。
海裳春睡。海棠春睡典出自宋人的《冷斋诗话》一文。文载:唐玄宗进沉香亭,召杨贵妃。杨妃醉酒未醒,高力士使待儿扶持而出。贵妃醉态楚楚。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海裳春睡。于是想起了东坡先生的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廓,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裳春睡不仅仅见于诗与词,也是历代画坛上的热门。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对后世诗文和画坛以及戏剧的影响不可估量。清代洪昇的昆剧《长生殿》当时在坊间流传和影响之广可用家喻户晓形容。白居易的《长恨歌》更是妇孺皆知的名篇,其中佳句迭出,堪称经典!尽管有马嵬坡(陕西兴平市以西李村)之变,但坊间关于贵妃的不同传说屡见野史。而平定安史之乱后的玄宗又何尝一日不思贵妃?帝王之爱尚不能圆满而有了三生三世的盟约,况贩夫走卒?
历代写海裳诗词的以宋代为最多,而且名篇佳作迭出。晏殊的《诉衷情》⋯⋯海裳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
宋王十朋《点绛唇》:⋯丝蕾垂垂,嫣然一笑新妆成。
柳永:⋯东风催露千娇面。欲绽红深开处浅。
史达祖的《海裳春令》似红如白含春意,锦宫外,烟轻雨细”
⋯⋯
解语花一词的由来来自五代王仁裕的巜开元天宝逸事》文载:唐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荷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於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
海裳春睡,解语花的由来皆出自唐明皇,而且己成了中国文化的“特殊符号”。贵妃与明皇至深至诚的爱情故事自唐以来在诗歌戏曲文学已占一席之地。白居易的《长恨歌》用很长的段落阑述马嵬坡之变后的唐明皇的思与念,“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苦苦寻觅以及太真的:临别殷勤重寄语,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的刻划使两者之间的眷念更显厚重。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诗歌在白居易这位大家的笔下,玄宗和贵妃之爱不仅仅得以升华,而且成就了爱之经典。
据传明唐寅依海裳春睡的典故也曾画过《海裳美人图》诗云: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和蜂狂,至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裳。只是诗存而画失,尽管有书画同源一说,但今人也只能在想象中寻找唐寅诗中的画意了⋯
文字图片大多来源于百度、网友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