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两个人恋爱最好的状态”

01.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为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不同的距离。

第一种是公众距离,约为3.7-7.6m,这是无关系或不认识的人之间的距离,例如公共场合中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

第二种是社交距离,约为1.2-3.7m,这个距离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是与熟人交往的距离。

第三种是个人距离,约为0.46-1.22m,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通常体现为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

最后是亲密距离,约为0.15-0.44m,处在这个距离的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息,身体上的接触可以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

而处在恋爱中的两人,他们之间的距离,则要比亲密距离更进一步,比如说,一个甜蜜的吻,这个时候,双方的距离是0cm。

物理上距离的消弭往往会导致的一个现象就是,恋爱中的一方会认为自己与对方在心理上也是没有距离的——我们两个已经是恋人了,就应该卸下防御,互相不再有心理边界了。

可真是如此吗?恋人真的应该一点边界都没有吗?

02.

在心理学中,有个定律叫「韦伯定律」,指刺激的越多,到了一个限度之后,反应不是越来越强烈,反而是越来越平淡。

通俗点说,韦伯定律和吃饭是一样的。

当我们很饿的时候,一碗香喷喷的米饭配红烧肉摆在面前,那第一口将是巨大的满足;可当我们吃得很饱的时候,再让我们继续吃一碗米饭配红烧肉,就没胃口了。

恋爱中的边界,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你和对方成为情侣之后,你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对方的一切,想探索Ta的边界,这是人之常情,也无可厚非。

甚至于刚开始的时候,你每了解多一点关于Ta你不知道的地方,你就会感到很欣喜,因为你和Ta,又进了一步。

可并不是知道的越多,就越快乐。

当你知道的越多,对方的边界在一点点消失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Ta对你的吸引力,也在一点一点的消失。

你会渐渐感觉有些平淡甚至于无味,此前那些简单的快乐似乎很难再去复制了。

因为吃饱的人,已经没有胃口去吃其他东西了。

所以,并不是距离越近,越没有边界,两个人就越亲密越幸福。

有个词语对于恋爱中两个人的边界问题,形容的很贴切。

这个词语是,过犹不及。

03.

有这样一则寓言。

在大雪飘飘的冬天里,两只刺猬太冷了,它们打算靠在一起取暖,于是相互靠近,抱在了一起,但是因为刺猬身上都有刺,所以这两只刺猬被对方刺的鲜血淋漓,之后它们调整了姿势,彼此间拉开了一点距离,刺猬虽然看起来没有之前那么亲密了,但也能互相取暖。

更加重要的是,它们不会再互相伤害彼此了。

边界,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刺,它围住了独属于我们的小天地,就像雨天里亮着黄光的小房间,风风雨雨都在外面,里面是暖和熟悉的被窝。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可以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这自我空间是我们最后一块自留地,是我们能够无限倾诉与躲避风雨的地方,它只属于我们一个人。

即使你和对方的感情再亲密,我也不建议你把自己的那块地暴露给对方。

或者说,主动踏入对方的那块地。

有人会说,爱难道不是毫无保留吗?

不完全是,因为一对甜蜜的恋人如果想要亲密的没有距离没有边界,想要进入对方的自我空间,只有一种办法,就是把自己身上的「刺」扎进对方的身体里。

很多时候,退一步并不意味着畏惧与胆怯,距离,也是能够产生美与爱情的。

像刺猬一样用带血的拥抱去诠释爱情,无疑对双方都是一种本可以避免的伤害。

04.

没有边界往往也意味着侵入与控制。

在恋爱中,当两人没有边界的时候,往往意味着一方对另一方会产生强烈的控制欲,而且这个过程往往是不自觉的,是潜移默化的。

因为边界没有了,「我」有条件为所欲为,有条件肆意走进对方的全部现实生活乃至于内心自我空间;

「我」可以干涉侵入Ta,如果Ta不反抗的话,「我」也可以控制ta。

但不要忘了,还有一句话叫做,「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没人是希望自己被控制的。

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妥协与玩笑,认为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若是时间长了,当被控制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爆发出来的结果往往是两人都承受不起的。

当我们真的站在对方内心最深处那座城的城门前时,是推门进去,还是驻足看看然后返身离去,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晚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