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宝:从电影放映员到物业员的于亚林

从电影放映员到物业员的于亚林

       宋玉宝

  15年前,黑台镇文化站电影放映员于亚林,是一位很火的人物,年年不间断下村给乡亲们放映电影,很受村里老少爷们欢迎。每轮到一个村屯放映电影,电影机一到村屯,村里的小组长和村里负责人,都请于亚林到村里或屯里,好吃好喝招待,希望于亚林轮到屯中放电影时,弄两部好电影给村里乡亲们过过电影瘾儿。

那时,农村家里有电视机的少,有一部收音机,听评书连播,那都是当官人家或富裕人家,普通农家连想都不敢想。晚上在操场上看电影,那就是最好的精神娱乐方式。男女老少一听说屯里放电影了,大人小孩,都喜笑颜开,拿着小板凳儿,早早守候在操场上。当影布支起来,村里老少爷们看电影那种纯真,朴实的笑脸,一张张映在记忆里。

电影放映员虽然在全镇循环奔波放电影挺辛苦,但这小芝麻官却很消遙和有威信,走到哪里,都是张张热情欢快的笑脸,在村里人们的心里,这是一位特殊的精神天使。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精神世界的丰富,电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电影这一精神产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在电影放映员这一角色上,于亚林正赶上政府精编简政,被精减掉了。于亚林属于政府无编制人员,政府精编简政一批人员,他被名列其中,干了15年的电影放映员被解聘回家。回家后,他又干过多种职业,最近十几年里,他先后干过平安保险,人寿保险,太平洋保险,无奈,老百姓对保险认识不高,无闲钱投资保险,有时自己垫钱做保单,干了这么多年,苦辣酸甜都有。于是,他从2019年离开保险公司。2019年4月去了哈尔滨,到哈尔滨哈西物业当了物业员。今年55岁的于亚林,很有青春活为,他的妻子周春燕曾经在农业学校当老师,现在黑台小学教学,有一个女儿在马来西亚中兴通讯公司上班,一家人生活过得其乐融融。很令村里乡亲们羡慕。在语音通话中,于亚林兴奋地告诉笔者:他曾经到过北京一段时间,把黑台复兴村的老狐狸,石言文等黑台不少朋友介绍到北京当保安,当协警,每月3500元,包吃住。说着说着,他高兴地告诉笔者说,我们也有15年沒见了,今天我送我女儿到飞机场,等到哈尔滨咱俩聚聚,接着唠儿。

 哈 西 见 到老 乡 于 亚 林

 在异地它乡,最让人喜悦幸福的事情就是遇见亲人、朋友、老乡。年前,我回家乡秀美古朴的小镇:黑台,在集市上遇到黑台镇电影放映站站长于亚林。多年不回小镇,家乡不少的事不少的人早已淡漠或在记忆消失。然而,对于电影放映员于亚林站长,我却有很深的记忆。

他的家住在黑台镇下面一个叫复兴村的屯子,我经常从他家门前乡路上走过。于亚林家住着三间土洋结合的泥瓦房,院里收拾得干净利落。那时他家养着几台大车,经常很威风地停在农家院里。我虽然经常从他家门口路过,但很少走进他的家里,与他家里人也没有什么来往。人生也没有美丽的故事。他的家我也从没走进过。

多年后,他被镇政府招聘进了乡村电影放映站当站长,同时兼任乡下放映员,并且找了一位当教师的妻子后,我才在一位朋友的带领下,到过他家一趟,那时的于亚林,在我眼里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不但事业、家庭都很成功。由于我对电影很感兴趣,我经常到文化站找周云清,于亚林经常在场,一来二去我们就熟悉,有时还聚集在周云清家,成了交往不多,但经常相遇的朋友,我经常找他打听问到各村放映的电影叫什么名?几年后,我去了哈尔滨,他被政府精简下来。我们从此天各一方,在没音讯,他不知道我的人生故事,我也不知道他的人生故事。

没想到,在家乡的集市上居然面对面碰到于亚林。他满脸喜悦地告诉我:他从前在北京、重庆、河北………全国不少地方打拼过。由于孩子上大学,家人在密山小镇。这几年,他又来到哈尔滨。在哈尔滨哈西物业公司找了份工作,得知他在哈尔滨,我也是心生喜悦之情,问了一些他具体工作在哈尔滨地点,和他工作相关的情况。相约年后一同买车票,到他工作的地方看看。没想到年后却阴错阳差,本来他应该早到哈尔滨,却由于把车票买错了,结果我们不但没同行,还是我先到了哈尔滨。我们结伴而行却成了人间没有缘份的童话。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从三月的阳春到了八月的秋天。我与老乡于亚林虽然在手机微信语音中诉说了各自来哈情况,但一直没有缘份相见。经过酝酿沉淀,我们终于相约在哈尔滨哈西广场相见。在哈尔滨哈西广场,历经岁月风尘,我与老乡于亚林终于见面。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此时的我到没有泪汪汪,心却带着兴奋了。在我的建议下,我们来到老乡于亚林打工的哈西物业公司门外,由于进出口把守严,我站在公司门外,扫视了一下老乡的工作环境。

我对哈西广场并不陌生,曾经在这里会见过几个难忘的朋友。一位多年前打工的文学女孩,带着梦想在哈尔滨打工,结果老板跑路,一年没发工资。吃了上顿没下顿,由于我们曾经在一起参加了一次为期半个月的写作学习班,她经常把她写的作品给我看,我对她印象不错。经常给予她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在她离开哈尔滨要到南方时。她找我,希望我能借她1000元路费,我看着她喑淡的眼神,心里一阵儿痛楚。把我在邮政刚发几天的工资,拿出1000元给了她,她说:这钱是借你的,以后还你。我告诉她:不必了,你能生活幸福,我就很高兴了。从这以后,她从我人生世界里消失了,所有联系中断了。大前年的时侯,我突然接到一个女孩电话,并且自报家门,让我到哈西广场相见。这位女孩就是多年前向我借路费的人。她告诉我,她在深圳、广西开了两家公司,发展的不错。这次到哈尔滨谈一项业务。她说很感谢当年我对她的帮助,从包里拿出三万元让我收下。我拒收她的三万元,我只收下当初我借她的1000元钱。我对她说:只要你人生幸福,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她含着眼泪走了,从此又切断联系,音信全无。

见到老乡于亚林后,我们在一家菜根香饭店点了几个菜,菜品都很硬,除了排骨就是肉,于亚林说咱们是老乡,没有虚的,实打实整,想吃什么就来什么?他要了几瓶汽水,解释说:他喝不了酒。我也很少喝酒,今天却喝了四瓶啤酒。人与人之间,有真、有善、才有美丽的邂逅。在酒桌上,我的这位老乡谈兴很浓,从黑台闻名全省的至今走大集体农村联合体总经理杨四郎是他哥们,到密山作协秘书长王殿莉是他家亲属,从他全国各地打工淘金到哈尔滨遇到老乡。从他干保险又到省城打工,他总结自已的人生说:出来太晚了。人生有许多相遇,人生也有许多邂逅。我相信,在省城哈尔滨与老乡于亚林的相知相识相遇相聚,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会成为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品味长街打工的滋味

         再次与老乡于亚林在哈相聚

    2021年3月15日,我接到密山市黑台镇老乡于亚林电话,他3月6日来到哈尔滨抚顺街人才市场找工作,如今整整9天过去还是没着落。得到信息后,我来到抚顺街人才市场。长长的打工市场一条街,稀稀拉拉走着行人,来回穿行的车辆,不在眼花缭乱。在抚顺街106号不远处的一个胡同里,走出来老乡于亚林。

去年年前的时候,我们曾在哈市一家餐厅相聚,各自倾诉自己打工的故事。那时,于亚林在哈西一家物业公司当保安,上24小时休24小时,干到年底回家乡过春节,年后又回来,物业公司保安小队长就开始扒皮刮油,不是买一条烟就是下顿饭馆,挣的没多少,一部分钱就这样被讨人情消耗掉了。年后回来晚了,物业公司就又重新找人了。他因此失业了。于亚林背扛着衣服行李,在抚顺街找了一家小旅店住下,开始重新找工作,工作看了一个又一个,找包吃包住的工作真不好找。尤其老乡于亚林都55岁了,步入老龄时代。找符合自己心意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望着这条哈市抚顺街人才市场一条街,我不禁往事历历在目,20年前我第一次来哈打工时,这里就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在这里我住5元一宿的旅社,在人才市场门口卖《手递手》报纸,找工作时被骗。如今,我的老乡于亚林也步入了我人生打工开始来省城时的足迹。

老乡于亚林领我走进他租住的20元一天的旅社,东拐西拐,如长长的地道。出租屋都是用胶和板间膈着的,一间一间的。出租屋内有一张双人床,旁边放着一张小桌。地上放着装衣服的包和拉杆箱。坐在床边,我和老乡于亚林分别诉说一年来给别人打工的滋味。他告诉我,妻子当教师,一个75,一个76的父母自已住在乡下,养点小鸡,小鸭。身体还很硬朗。也曾经大病几场治疗。家里地少,都包出去了,他把父母安顿好,也没什么可干的,只有出来打工。

能把电话打给我的人,都是充满了一种信任,我请老乡于亚林吃顿便饭,送点精神鼓励,也许彼此间更能感受哈市相遇老乡友情的珍贵,真实地去面对走进我们人生的人,也许这也是美好人生的延续。在餐厅中,我们又各自诉说了自已的人生,吃好喝好后,我们互相祝愿告别。老乡于亚林又领我来到出租屋,告诉我说:在哈市寻不到理想打工地方,他将去上海。在上海他有亲属,可以帮他找一份工作,为了减轻负担,老乡从出租屋拽出装衣服的拉杆箱交给我,让我拿回去保管,等他找到工作安顿好再找我取。我踏着朦胧的夜色向回去的旅途赶回去,同时也祝愿来哈的老乡于亚林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理想工作。不久,我在联系于亚林时,他已经离开哈市去了上海。

作者简介:   

 宋玉宝,1969年3月15日生人,老家密山市黑台镇农业村村民,初中文化。19岁辍学后开始学习写作,酷爱新闻,散文,人物写作。连续三年被(牡丹江日报社)评为一等通讯员,1991年,写了(卖甜难读者来信),受到黑龙江省省长邵奇惠批示,中共宁安县委书记靖殿元批示。多年来,累计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发表消息,小新闻故事,小散文,人物特写1000余篇,之后摞笔7年,直至2017年,幸遇著名编辑,记者鲁戈,重新提笔,开始在朋友圈写人物。2019年,开始进军美篇平台,写出各类人物文章630篇。目前在哈尔滨第四医院打工。

欢迎在留言区内评论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0)

相关推荐

  • 看电影

    看电影 文/陈福清       小时候有很多的事,现在记忆犹新.不论是瓜田李下,还是鸡飞狗跳,总裹挟着亲切温馨的味道.       那时候农村都很穷,大部分村里都没通电.室内照明,还是传统的煤油灯.灯 ...

  • 露天电影

    人生有各种欲望和需求,归根到底是追求物质满足和精神富足.精神需求,对不同时代和不同人群而言,表现形式和形态会多姿多彩.任何国家任何时候,乡村相对于城市,文化生活都显得单调,有的甚至匮乏.我国改革开放初 ...

  • 包场子•跑片子•断片子

    包场子·跑片子·断片子 □丁辉 老家方言里有三个词:包场子,跑片子,断片子.这三个词都跟早年乡间的露天电影有关. 所谓"包场子",就是村里每有喜事,自然主要是结婚,主家出钱包场电影 ...

  • 郝人记忆之小时候看电影(内有音频视频)

    点击上面郝人记忆,关注后即时收阅更新文章 回忆过去.记住乡愁.珍惜现在.不忘初心 (选自<刘现辉民俗画--童年记忆系列 致童年>) 说起小时候看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村里戏台下占地方了. ...

  • 看露天电影还要自带凳子,人们为何对此念念不忘?

    七八十年代前出生的乡下人,都还会有看露天电影的经验,而稍微在年轻一点的恐怕就不再有了.电视机在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乡村,慢慢地几乎每家每户都可以围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光了.而乡村露天电影也就随着电视机的侵入 ...

  • 宋玉宝:我被“冤家”定义为英雄

          · 文化范儿 出品 · 我被"冤家"定义为英雄  宋玉宝 10年前我写了一篇人物文章〈冤家变成朋友〉,发在小报上和QQ空间上,人物主角张国华看到了.多年后,我在哈尔滨市 ...

  • 宋玉宝:惊心动魂的历险记者王才民

          · 文化范儿 出品 · 惊心动魂的历险记者王才民 宋玉宝 我听过不少新闻记者老师讲课,该淡忘的都谈忘了.但有一位老记者王才民讲的课,我至今历历在目,他那铮铮铁骨,让人肃然起敬,他生动形象地 ...

  • 宋玉宝:相遇已经成美丽风景

              · 文化范儿 出品 · 相遇已经成美丽风景 宋玉宝 想再给曹老打一个电话,已经不可能了,相遇已经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己经在我们人生的视野里成了背影. 听朋友说,他离开这个世界有几年 ...

  • 宋玉宝:32年的风云岁月,老部长温暖着我的人生

               · 文化范儿 出品 · 32年的风云岁月,老部长温暖着我的人生       宋玉宝  在你人生成长的漫长道路上,有一个人多年如一日地默默关注着你,关心着你的人生,关心着你的生活, ...

  • ​宋 玉 宝:边陲密山小镇有位写花草的灵气女作家

          · 文化范儿 出品 · 边陲密山小镇有位写花草的灵气女作家 宋 玉 宝 2019年1月份的时侯,我在密山市文体局六楼认识一位最善于写花草的农村女作家,她叫孙艺帆.一个很灵气的名字,扬帆远航 ...

  • 宋玉宝:女接线员走了

               · 文化范儿 出品 · 女接线员走了 宋玉宝    最初来到省城打工时,我是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库街海鲜鱼市批发市场里一幢新楼里水站当一名送水员. 水站经理是一名戴眼镜长得肥头大耳 ...

  • 宋玉宝:有位叫文珺的年轻女诗人

          · 文化范儿 出品 · 有位叫文珺的年轻女诗人 宋玉宝   从前我们认识的作家和诗人,都是生活在国内的人物.而今天我们要去简单了解一下生活在澳洲的一位年轻女诗人,英文名叫sing watt ...

  • ​宋玉宝:珍宝岛战斗英雄孙玉国的沉浮

              · 文化范儿 出品 · 珍宝岛战斗英雄孙玉国的沉浮 宋玉宝 因为多次见到王文,从王文身上,我获悉了一个红极一时的名字:珍宝岛战斗英雄孙玉国.在人民大会堂会议上,毛主席听了孙玉国的战 ...

  • 宋玉宝:情醉小岭五月

              · 文化范儿 出品 · 情醉小岭五月 宋玉宝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有一个地方叫小岭镇,全镇共有44个行政村,11个居民委,48个自然屯,面积157平方公里,位于阿城39公里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