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贡·席勒 高清作品集

埃贡·席勒

Egon Schiele

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

奥地利绘画巨子,师承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维也纳分离派重要代表

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

席勒是二十世纪初杰出的奥地利画家,1890年6月12日出生在下奥地利的图尔恩,他是一位铁路工人的儿子,在偏僻小镇上读完了小学和中学。

1902年考入克洛斯特新堡的州联邦高级中等文科学校,从那时起他就酷爱美术,利用业余时间勤奋作画,在他早期作品中还可以看到克洛斯特新堡的教堂和修道院。

他从小就有优秀的艺术天赋,具有艺术大师般的敏感性及丰富的情感。

1906 年进入维也纳艺术学院,后加入“维也纳工作房”,成为维也纳分离派的一员。

1910 年开始,以近乎颓废的神经质的病态人物造型呈现其成熟抑郁的画风。

1918 年,28岁的他死在西班牙流行感冒的袭击中。在席勒的画中,灰暗、苍白、扭曲、憔悴、让人感受到席勤的生命始终笼罩着死亡的阴影。

席勒的画作线条富于表现力。

纤细又敏感、孤独而强悍、

羞涩而又自负的神经质。

他的人像作品大都瘦骨嶙峋,

旨在表现人物内在的信息。

同时席勒也是极为自恋的画家,

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幅自画像。

埃贡席勒的艺术风格在表现派中是独一无二的。他毫不掩饰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的心理和情感,他的画面都像处在惊恐不安的状态,生的欲望和死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他的作品主要表现了人企图在性爱或性欲中寻求对存在的支持、寻求灵魂的归宿和人性的最终的达成。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所面临和经历的不过是对性欲的无法承受和对爱的无法企及,继而是对终极的恐惧,对希望的幻灭,欲罢不能中痉挛,挣扎着沉沦下去。
席勒是我最喜欢的画家之一。还在读中学的时候就看过他的画,喜欢他简练流畅的线条和与众不同的风格。后来进大学知道了更多关于席勒的内容,无论是画册上他的作品,还是《世界美术史》里关于他的评述。
好像很多有才华的画家都是有些近乎疯狂的东西在血液里流淌。席勒亦是如此。他在生命中最后8年创作的很多作品都带有这样一种神经质的、扭曲的烙印。有的人很不喜欢,但有的人却很喜欢。这种疯狂与神经质更让他彰显一种艺术家的魅力。其实席勒的功底很好,他的很多素描作品所展现出的那种宁静、流畅是所有画者应该学习的。他的这些素描作品里虽然还是隐含着神
经质的感觉,但癫狂却是消失了。那是一个画家的另一面。
——陈丹青
在席勒的各种画作中,
夸张的造型、大胆放纵的线条
与极富个性的色彩成为他显著的绘画特征。
席勒用富有激情的线条、
破碎生冷的色块和生涩的笔触
对物象进行夸张,
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曾回忆自己童年时说:“有时我感到仿佛能闻到和听到富有魅力的花朵、寂静的花园和活泼的乌类的生命的跳动,在他们闪烁光辉的眼睛中看到自己粉红色脸蛋的映像。经常在秋天来到时深感悲叹,春天来临时,梦幻着充满音乐的世界……
当德国哲学家尼采宣布上帝死亡的时候,人们对性自由的追求不仅已经成为时尚,而且,已经泛滥成为无政府主义,但人的灵魂却早已经流离失所,头脑遭到各种思潮的劫持,肉体成了孤家寡人,沦落为欲望的奴隶。普遍的痛苦和迷惘成了多数人的精神特征,人在思想上反映出普遍的混乱和沮丧,人的灵魂和肉体也无可奈何的随之挣扎,这一特征在席勒的绘画作品中演绎出了最惊心动魄的场面:痉挛的身体,扭曲的肢干,神经质的表情,空洞的眼光。肉体的欲望和冲动如炼狱的烈火煅烧出了一幅幅绘画史上前所未有的灵与肉的挣扎场面。在席勒的画面上,欲罢不能的情欲一再被导演、被串演、被演绎、被排练、但最终的企及永远没有能够达成。
笔下的人物形体瘦长,那冷峻刚直的线条令人震颤。他强调形象清晰的外轮廓,喜欢用红、黄和黑色来表现强烈的情绪。他除对人物表情动作的夸张刻画外,着意描绘人物神经质的情绪。为了创作他处于紧张不安的人物情态,他还深入到疯人院去研究精神病人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一种类似哑语的动作表情,令人感动不已。
席勒的画使人的眼睛和精神
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他笔下的男人、女人甚至孩子
大多呈现一种不舒服的、
别扭的姿势,
神经质里混杂着无以言说的欲望,
颓废中又藏着一些对世人的反抗。
在色彩运用方面,
席勒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他的色彩以深色和暖色为主,
运用小面积的补色对比,
从而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给人以不安与苦闷。
而且席勒常常使用强烈的红、黄、黑等色彩
进行大面积的平涂,
最大限度地发挥色彩内在的张力和精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