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臂养肝,捶腿养胃;敲脑袋动眼睛,护耳又润目
举臂养肝,捶腿养胃
山西读者李先生问:我前几天上网,看到一个养生的方法,具体是“举臂养肝,捶腿养胃,大笑养肤”,对此非常感兴趣,请问这个方法有没有依据?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蒲昭和答:从中医角度讲,这几个动作确实有一定养生道理。
首先,“举臂养肝”。俗话说“百病生于气”,中医认为,气与肝密切相关,肝主疏泄,当各种因素引起肝气不疏时,人容易引起情志病,导致脾胃失和、心慌、胸闷、两肋或小腹疼痛等病症。举臂可以养肝,是因为肝经循行两胁及腹部,手臂高举时,两胁和腹部都会受到牵引,上身肌肉得到伸展,这样有助肝气调顺、气血通畅、精神愉悦,能起到养肝的效果。另外,举臂时会扩胸收腹,又能振奋心阳,有利肺的呼吸,使人吸入更多氧气,这对消除疲劳和紧张情绪都有帮助。具体方法:两腿略开,与肩同宽,取坐、站均可。头略后仰,将双臂尽量向上,略向后外扩(上半身肌肉绷紧),上举时深吸一口气,然后自然放下双臂,放下时呼气(令浊气排出)。重复此法20~30遍,每天3次。举臂结束,再搓擦两肋数遍,对顺畅肝气更好。
其次,捶腿养胃。捶腿是捶打小腿外侧,即在外膝眼下3~8寸的地方,锤打路线正是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刺激胃经能助脾胃运化,有利水谷精微输布和营养全身,让气血充盈,身体强壮。捶打线上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直向下四横指处)、上巨虚(位于膝关节髌骨下缘向下六个拇指宽)、丰隆穴(位于外膝眼和外踝连线的中点)等都能健脾益胃,特别是捶打足三里穴,能强健胃肠功能,防治胃肠病,同时又能起到益气扶正、通经活络、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具体方法: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击打足三里,捶打稍用力,产生一定酸、麻、胀、痛感觉最好。每天捶打两腿各3~5次,每次2分钟。
最后,大笑养肤。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中医有“肺主宣发,外合皮毛”之说,大笑养肤与提升肺功能有关。《灵枢·决气》云:“上焦(指肺)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意思是说,通过肺的宣发,有助将脾胃运化输布而来的精微物质(气、血、津等)上输到头面和全身的皮毛腠理,起温润皮肤的作用。大笑宣肺,其过程能将“浊气”呼出,更多吸入氧气,这既能净化血液,又可调节神经功能,令人精神爽快。主要做法包括:1.多交乐观、幽默的朋友,主动去“凑热闹”,把自己置于笑的环境中;2.准备些幽默类书籍或漫画,供随时翻阅;3.常看些喜剧家表演的电视剧或电影,要全神贯注使自己“身临其景”,该笑就痛快地笑一场。▲
摘自:生命时报 2021-04-02 第1500期 第8版
~~~~~~~~~~~~~~~~~~~~
敲脑袋动眼睛,护耳又润目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杨 璞 □副教授 王小丁
耳聪目明:指耳朵、眼睛反应灵敏,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耳朵和眼睛不太“灵光”的问题。为大家推荐两个中医防治耳鸣的养生保健方法:
第一个是弹风府。具体做法:用双手掌掩耳,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轻轻叩击风府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附近36次。再用食指塞耳窍,压耳门(在面部张口有凹陷处),快速放开各3次。
第二个是鸣天鼓。具体做法: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称为“鸣天鼓”。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4次,或早晚各32次,可预防治耳鸣、耳聋,改善睡眠。
日常,眼睛该如何保养?唐代名医孙思邈虽年过百岁,但他眼睛一点都不浑浊,也不花。“目宜长运”便是他平时常用,又传播后世的养眼功法。清代著名养生著作《陆地仙经》中也记载了“运睛除眼翳”的养生防病微运动。具体做法:闭目转睛,左右各7次,然后忽然睁大眼睛快速查看物体,自觉眼内有轻微热气。转动眼睛时,口鼻应短暂闭气,睁眼时用口呵出浊气,吸入清气。▲
摘自:生命时报 2021-04-02 第1500期 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