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陆唠沈阳之盛京施医院旧址
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小河沿路44号。
该医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院内原有一组英式老建筑群共34栋,建筑面积为7万平方米。1975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成立并迁入该址后陆续将这些英式老建筑陆续拆除,建成了多处现代化的高层门诊楼,住院处等新建筑。现只在院内西北角保留了原奉天医科大学图书馆(6号楼)及(7号楼)两处老建筑。该建筑于2008年10月27日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医院是由英国传教士、医学博士司督阁先生于1892年创办的盛京施医院附设西医学堂。司督阁(1855—1936) 英国籍苏格兰人。1881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1882年奉苏格兰基督教会派遣来华施医布道,1883年到达沈阳(当时称奉天),单枪匹马创立了盛京施医院。医生的良知驱使他首先建立诊所为百姓看病。诊所由租用小河沿一户孙姓人家的几间破旧民房建成,取名为“盛京施医院”,院址就是今天辽宁省肿瘤医院所在位置。司督阁创办的盛京施医院是西医进入亚洲的第一个落脚点,在那以前整个亚洲尚无西医诊所。1900年义和团进入奉天城将医院全部烧毁。不过这并没有击垮司督阁的信念。1905年盛京将军赵尔巽与司督阁结为朋友,此后他拨银数千两再加上社会各界的资助,与1907年重新建成该医院。医院坚持“施医”的原则,贫困病人免费就医,且免费供餐,富裕病人可自愿捐助,以补偿经费之需。另外,当年东北总督徐世昌决定在盛京施医院东侧拨地一块,筹建奉天医科大学,1912年该学校全部建成后遂改为奉天医科大学,这是当时东北三省的第一所高等医学院校。1921年因报批校名等原因(单科不可称大学),故更名为奉天医科专门学校。1923年医院创始人司督阁先生(67岁)退休离沈回国。但他仍为学校和医院操办募捐活动达14年之久,直到1936年逝世,终年81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校名改为盛京医科专门学校,在这期间英国爱丁堡大学发表声明,承认该校毕业生的医学学士学位,并可选派优秀学生赴该大学免费进修。1937年改为盛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该院校以其教学严谨、注重人才素质而负盛名。从1912年创办到1949年沈阳解放为止共招生31期学生,每期只招一个班,40人,28年共招收1240人。其中大部分学生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事业的著名专家和学者。盛京施医院自成立至1948年,几十年来,由于组织健全、编制精练、功效较高、医务道德好,医疗质量高,社会声望好,在东北三省的医务界中,远近驰名,妇孺皆知,是一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赞扬和爱戴的医院。
解放后1949年8月,遵照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指示,该校并入中国医科大学,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51年该院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儿科系,从此“医大二院”的名字横空出世,虽然这所医院几经易名,但老沈阳人还是愿意称它为“医大二院”。1969年文革期间按照毛泽东“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精神,该院整体迁至辽宁省朝阳地区。1975年辽宁省肿瘤医院成立并迁入该址。1983年“医大二院”从朝阳地区迁回沈阳,与中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用一个院址(和平区三好街36号),称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三附属医院。1991年两院分设,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留在原址(和平区三好街36号,现盛院址)。中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迁往铁西区滑翔地区。2003年该院120年华诞之际,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恢复具有光荣历史的名称“盛”,定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盛京施医院原址从1975年开始则成为辽宁省肿瘤医院院址,一直使用至今。
作者:程晓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