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女道士魏华存得到了一本奇书。她将...

西晋时期女道士魏华存得到了一本奇书。她将自己毕生的修行心得融入到这本书中,经过多年完善,终成一部经典之作《黄庭经》,该书包括《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从此该书被奉为学道之人必读书籍,后世学人多有读《黄庭》而悟道者。
《黄庭经》诞生后,历代道家学人多有注解。但是,栖云山悟元子刘一明的注解最为简明扼要。
《黄庭经》者,东华扶桑帝君之秘文也,一名《大帝全书》,以其刻于金简,故名《金书》,一名《东华玉篇》,以其又刻于玉,亦名《玉篇》,其经有内外两篇,内篇者太上玉晨道祖之所著是谓正经故名《内篇》。
外篇者,太上老君道祖之所解,是谓辅经,故名《外篇》,虽分内外两篇,其言黄庭诸景之义一也。
黄者,中央之色,即中之象。庭者,人居之处,即神室之象。以其中虚无色不包,无理不具,故以庭喻之;以其中藏生机,万物者从此出,故以黄庭喻之。
经者,径也,道也。《黄庭经》即演说“中”之道也。
这个中,无形无象,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捕之不得。恍惚杳冥,无方所,无定位。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包罗三千大千世界,内有四象五行,九宫八卦,三元九气。万神所归,千灵所聚,出圣出贤,成佛成仙。
儒曰太极,又曰道义之门;释曰真空,又曰不二之法门;道曰虚无,又曰众妙之门,又曰玄牝之门。
三教圣人,方便立名,无非形容此中之真象耳。在人身非四大身上下之中,非肾前脐后之中,非心下肾上之中,亦非头顶天谷之中。乃在大不着之处,万有皆空之境。后人不知此中是何模样,真以有形有象,有方所度之。
玉晨老君二道祖,著为《黄庭经》内外篇,即有以形无,即实以形。大露天机,点化后学,慈悲之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