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百巷(177)沈衙弄
严衙前、包衙前、谢衙前、韩衙庄、文衙弄……粗略一数,苏州古城地名里直接带“衙门”字眼的地方还真不少。那么为什么要用“衙”字呢?“衙”是政府机构、是官吏办公的地方,俗称“衙门”。而巷内的大户人家,绝大部分是退居下来的朝廷大员,他们所建的府第,高墙深院,朱漆大门,类似官衙,十分显赫。所以,百姓直接用“衙”字来称呼这些巷名了。
沈衙弄位于十梓街北侧,东出凤凰街,西至槐树巷,全长162米。 现在的沈衙弄以前叫酱园弄,近旁原有一条南北向的小弄,地处槐树巷东侧,与酱园弄垂直成T字形,《平江图》上把那里标作沈衙弄,民国的《吴县志》里也可以查证。
20世纪20年代,多家住户在此建筑花园住宅,为方便车马出入,于是纷纷缩进院墙,放宽通道,故而这条巷弄显得相对宽阔,甚至超过当时的不少大街。沈衙弄1号、4号是吴大澂故居的后门,其正门在十梓街。
1967年,苏州有线电厂西扩,把原沈衙弄腹地划入厂区,加上苏州原来有四处街巷都叫酱园弄,为避免重名,1980年调整街巷命名时,这里的酱园弄就用了已经废弃的沈衙弄这个名字。
凤凰街和沈衙弄交会处,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饭店。坐西朝东三开间高轩大屋,正中悬挂着“明楼”的匾额。南面并排还有四间平屋,也都悬挂着“明楼”的匾额。不少苏州人都知道明楼,这是苏州一处高雅的餐饮场所,在这里享受苏帮美食的同时,也能观赏苏式庭院住宅的雅致环境。
这座古宅的旧主人,是晚清一位著名的金石学家、湖南巡抚吴大澂。明楼大门外廊门楣一角,有两块小牌子——一块写着“控制保护建筑”,另一块写着“吴大澂故居”,只言片语地诉说着老宅的历史。吴大澂把这所宅子作为自己的终老之所。吴大澂的嗣孙、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和文物鉴赏家吴湖帆也在这座老宅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吴湖帆
可惜与吴大澂故居相关的史料很少,附近的居民对这座老宅子的建造历史、人文掌故知道得也很少。据明楼现在的主人阙先生回忆,当年买下明楼实属偶然。那天他去公园路找办公场所,无意间看到沈衙弄口有幢老房子空关着,虽然一派荒芜景象,但搞建筑装潢的他一眼就喜欢上了这座老宅。
2001年,已空关了近4年的老宅迎来了新主人。“杂草丛生,门窗、地砖残缺不全,墙面上到处都是漏过水的黄斑和剥落的墙皮,门上还有被白蚁蛀过的痕迹……”对当时的情形阙先生记忆犹新。其实,他当年买下这所房子时并不知道这是古建筑,更不知道这是吴大澂的故居。但他的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就是要把苏式古建筑的元素融入整修中,恢复明清老宅的原貌。
经过一年多的整修,一座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重新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它的修复,被人们称赞为利用民间资本保护古建筑的典范。沈衙弄里曾经的许多高门大户,如今都已被寻常百姓人家所替代,只有通过明楼依稀一窥旧时富绅的风雅生活。
主播:清风 晓荷
摄影:凯拉
2019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