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化”顽疾能否化解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10 03:16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出台——

“幼儿园小学化”顽疾能否化解

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 周世祥

  “一定要提前认字写字学拼音。”面对即将“幼升小”的孩子,不少家长从一批又一批小学生家长的“教训”中得以“领悟”。

  于是,每届小学新生中总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为入小学提前做了知识准备的学生,他们已能读写汉字和拼音、已会百位数加减、背诵乘法表;另一部分是零起点的学生。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小幼之间坚持抓两件事,一是禁止小学的招生考试,二是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然而由于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的巨大鸿沟,这对解决入学初期的学习负担下移问题,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华爱华表示。

  近日,《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强化小幼协同,通过实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帮助儿童顺利实现幼小过渡。通过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完善共育机制、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强化科学导向,形成良好教育生态,推动科学衔接、有效衔接。

  《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以县(区)为单位确立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遴选确定一批试点小学和幼儿园,先行试点,分层推进。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幼小衔接试点,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铺开。

  关键词:双向衔接

  改变幼儿教育“学科化”“小学化”倾向

  “幼小衔接历来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不可思议的是,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取得重大成果的近二十年,幼小衔接却越来越步履艰难。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小学生的学业竞争始终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各种渠道冲击着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学习压力早已下移到幼儿阶段。”华爱华表示。

  “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

  “国家就幼小衔接问题出台过一些政策,各地也有一些做法。虽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看来,最为明显的便是幼儿园的“一头热”问题,即幼儿园积极向小学靠拢,事实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不能单靠幼儿园解决。幼儿园教师努力“送一程,再送一程”向小学衔接,小学教师也应努力向前“接一站,再接一站”。

  “启程课程第一周”是清华附小的实践探索。据悉,学校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探究性学习,帮助儿童做好入学适应,还开展了关于在一年级包班制的教育教学方式,即两个班主任教多学科,两个班主任如同一个家庭的“爸爸”和“妈妈”,既能最大限度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又能在班级管理上向幼儿园一个班配有主班、配班两位老师的模式靠拢。

  “我们要科学认识'幼小衔接’的本质:让儿童在心理和身体发展上获得适合的发展,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武维民认为,应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健康、习惯养成、社会交往以及学习品质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入学准备,让儿童对小学的生活有积极的期待和向往。

  “《指导意见》明确了两个阶段双向衔接的任务,即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的入学适应。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言,各级学校在课程内容方面应当是逐级向上衔接的,而从人才发展的连续性规律而言,各级学校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是逐级向下衔接的。为此,《指导意见》对入学准备的内容和入学适应的教学方法做了提示:小学的教学方法应当向幼儿园靠拢,不是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向小学靠拢,而幼儿园的入学准备内容应为有助于小学的学习而奠定基础。”华爱华说,幼儿教育要改变长期以来的“学科化”“小学化”倾向。

  关键词:减缓衔接坡度

  要让一年级新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幼儿园的小朋友瞬间变成了一年级的“小豆包”。如何帮助儿童自然融入小学生活,完成人生的第一次从“学前”到“学后”的转变,这是儿童成长路上的关键一步。

  窦桂梅分析,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后,无论是人际环境还是学习方式、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孩子适应能力强,在面对陌生环境时有很强的好奇心。有的孩子习惯了父母的陪伴,依恋性较强,对陌生的环境和人非常抵触,需要给予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疏导与关注。

  《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

  记者注意到,《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的开篇就让人眼前一亮,相关描述几乎可以说让曾经熟悉的一年级课堂“变了样”:“入学初期,创设与幼儿园相近的班级环境,如:允许儿童适当携带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增强心理安全感,缓解入学焦虑;根据需要灵活摆放课桌椅,支持教师以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在一年级的户外活动区域提供适宜的体育器材和游戏材料;张贴温馨的图文提示,帮助儿童熟悉校园环境。”

  “面对小学一年级新生,最重要的不是学会数与算、字与篇,而是要建立起友好畅通的师生关系,让每位儿童都能拥有安全感、亲切感、归属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吴正宪表示,当每位儿童对新集体有了家的感觉时,自然会产生平和稳定的心境和积极向上的样态。帮助儿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他们尽快适应小学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儿童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幼小顺利衔接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教育生态

  加强家园校关系中的协商意识

  家园、家校之间对教育的科学理念并不趋同。国家高层三令五申的结果则是刺激了家庭的发力:幼儿园不教,家长教;学校减负,家庭加。

  “这是因为教育生态出了问题。《指导意见》从教育生态的治理着力,是极其明智的。”华爱华从《指导意见》的主要目标中,读出了三个可监测的要点:一是幼小之间的衔接坡度是否明显减缓,二是是否建立了幼小协同的长效机制,三是是否明显转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总之是否形成了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华爱华认为,《指导意见》提出了建立幼小互通的学习共同体,以及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这是解决教育生态的关键。

  “要完善共育机制,我认为应该强调家园校关系中的协商意识。协商意味着平等、互惠及合作,平等是指家园校都是教育过程的主体,他们之间是互相尊重的关系,而非一方是被动的,互惠则要求各方的诉求都应得到对方的理解和认同,合作则是指在目标一致基础上的共同努力。”华爱华建议。

  《指导意见》提出,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目前各学段的学业竞争力主要放在了“超前学习”和“反复刷题”上,用赶时间来强化知识,反映的是教学的低效率。在专家们看来,通过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增效才是关键。

  “增效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的高质量,意味着为学生丰富人生经验,拓展兴趣留出时间,确保全面发展。这就需要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教与学:小学的作业量多少合适?怎样的课堂氛围能让儿童保有持续的热情?幼儿园如何在去小学化的前提下做好入学准备?即时效应和长远效应的时效范围是怎样的?……”华爱华说,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有很多。

  窦桂梅表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聚焦,是一个从“更新教育观念”到“观念如何向实践转化”的探索过程。这要求我们从儿童的发展规律中了解“学”,在引导儿童的发展中把握“教”。家长应正确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了解儿童成长发展的心理规律,最终达成教育共识,引导社会和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儿童平缓过渡。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0日 04版)

[ 责编:李宜蒙 ]
(0)

相关推荐

  • 做好幼小衔接须双主体同向发力

    王凯 做好幼小衔接,促进幼儿教育成果的保持和提升,既是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儿童终身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素.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 ...

  • 孩子读完幼儿园后,到底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

    孩子读完幼儿园后,到底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

  • 幼小衔接陷入恶性循环,幼儿园、小学、家长究竟怪谁?

    上周五,教育部发布的<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在幼教圈刷了屏. 提到幼小衔接嘛,我本来以为无非还是"去小学化"这些老生常谈.但点开一看,这次是" ...

  • 钱雨:“幼小衔接”从家长开始

    导读: 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仍存在比较严重的"填鸭"现象,大量家长出于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的焦虑,希望孩子提前进入小学学习的状态,并给幼儿园施加压力.在这个问题上,作为幼小衔接任务的 ...

  • 热点|华爱华: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意义和价值

    最近,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这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落实全 ...

  • 幼小衔接迎改革,好办法离不开好监管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强调,小学要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不得举办学前班,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 ...

  • 事关大家的幼小衔接焦虑,国家终于动真格了!

    事关大家的幼小衔接焦虑,国家终于动真格了!

  • 今年试点、明年全面铺开!

    "幼儿园大班最后一个学期,都要去上课外衔接班,就怕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上."记者在日前的采访中发现,受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等因素影响,许多幼儿被 ...

  • 政策 |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儿童对初入学能否适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情感,并影响将来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一年级重要的教育任 ...

  • 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小学免试就近入学,2021秋季试点,2022秋季全面铺开

    在网上看到一个妈妈,说自己家的孩子上的是公立幼儿园,孩子每天只是做做游戏,幼儿园也不布置作业,孩子什么也学不到,这个妈妈非常的羡慕另一家的孩子上的私立幼儿园,那家的孩子每天作业都要做到晚上十一点,她觉 ...

  • 幼小衔接:衔什么,怎么接

    木铎学前 学前教育研修中心的公共平台,该中心隶属于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依托师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以"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幼有所育.普惠提质"为宗旨,以"开放融合 ...

  • 教育部发文指导“幼小衔接”: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 设置入学适应期

    央广网北京4月9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教育部9日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 “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一.目标任务 建立家校(园)协同育人机制,组织一年级新生家长教育培训,提高家长幼小衔接意识,指导家庭正确培养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凝聚家校(园)教育合力,以便使一年级新生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 ...

  • 什么是幼小衔接问题?

    主播:  尹祝梅 专 题 果雪儿 学前国学教育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问答指导系列六 什么是幼小衔接问题?       果雪儿学前国学教育首先要强调的是,幼小衔接问题和幼小衔接是两个 ...

  • “幼小衔接”实施方案(小学部分)

    赣榆区"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教研室小学部分) 一.目标任务 提高广大一年级教师幼小衔接意识,采取有效教研,消除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畏难情绪,努力化解幼儿园和小学学习方式.教学内容 ...

  • 幼儿园去“小学化”要解决好幼小衔接问题

    高维公 全国政协常委.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晓庄日前表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刘晓庄建议,要加强幼儿课程管理,遵循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