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这只美丽的蝴蝶 *化蝶小提琴协奏曲.

诗海追梦第131期

空间因你而精彩

编者按:

我在这永远等着你来,让我们一起相遇,相识,相知,相守在诗海追梦,欣赏唯美的文字,聆听美妙的音乐。以微笑面对世间沉浮,分享阳光,品味诗意生活。让心灵放松,与文字一起飞翔!

《梁祝》,这只美丽的蝴蝶

作者:大名顶顶

总编:玫瑰

作者:大名顶顶

《梁祝》,这只美丽的蝴蝶

笑问世间情何物,生死相许无所恨。

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生不相守死相从,黄泉路上结伴行。

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梁祝传说》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西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从古代流传至今,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凄美的结局,为故事增添一份浪漫的戏剧色彩,至今,关于《梁祝》的戏剧作品版本无数。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缠绵悠扬,被无数人喜爱。

这首起源于六十年代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它是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乐曲标题协奏曲。

全曲以《梁祝》这个故事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与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分三个部分。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梁祝》主流曲目是小提琴协奏曲,且早已成为世界名曲,并发展出了多个版本。一段遥远的爱情,通过音乐,漫过岁月,穿越时空,姗姗而来。

说到交响乐,似乎就是“西方人的音乐”,事实上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已近百年,共有370多位作曲家创作了2800余部作品(《音乐周报》统计数字)。然而,留在普通人记忆中的旋律并不多,唯有《梁祝》家喻户晓,五十年来仍余音缭绕。

《梁祝》这只美丽的蝴蝶诞生不久就飞出了国门,飞到世界各地。有人称:“有人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

但十年动乱中,《梁祝》被指责为“每个音符都蘸着反党的毒汁”,《梁祝》因而被“炮轰”

十年动乱结束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重返人间。大约在1978年6月的《文汇报》一角发布了消息:当晚八点,《梁祝》将解禁播放。这天晚上,成千上万乐迷或曾学过小提琴的听众守侯在收音机旁。

其实,早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第二天,美国波士顿的一家电台就专门播放和介绍了《梁祝》。在海外反华势力最猖獗的时代,无论国际、国内政治形式如何风起云涌,《梁祝》这只美丽的蝴蝶都不可阻挡地穿越了国界,飞到海外。很多老外不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许人,只能译为《蝴蝶的爱情》或更加香艳的《蝴蝶情侣》,梁祝的故事催人泪下,又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很多对中国比较陌生的西方人对大陆印象的改变就是从《梁祝》开始的。

音乐美学认为:喜剧是把美的东西呈示给你看,而悲剧则是把美的东西撕开给你看,所以也就更加牵动人心,荡气回肠。《梁祝》是中国人的蝴蝶,它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想象力与对生命的礼赞,同时也确定了一种纯粹的价值观。《梁山伯与祝英台》,不仅抒发了中国人的情感,同

不仅抒发了中国人的情感,同时也感动了整个世界。

诗海追梦

公众号宗旨:荐精品、推新人、传播正能量。

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及照片,并请加主编微信,以奉稿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