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 1:桂枝茯苓丸与大柴胡汤合方治脑系病】
胡老立足于仲景原文,结合自己临床经验,用大柴胡汤配伍桂枝茯苓丸治愈多种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肝硬化、胃痛、胸痹、头痛、失眠、眩晕等。
胡希恕:又名胡禧绪,1898—1984年,汉族,辽宁沈阳市出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青年时拜清末进士、名医王祥征为师学习中医,于1919年参加沈阳市政公所中医考试,获取中医士证书并个体行医,后于1931年在北京个体行医,与陈慎吾、谢海洲等老中医办学,传播中医学术。1952年经北京市卫生局批准,开设北京私立中医学校。1958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附属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等职。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脑系病
大柴胡汤合用桂枝茯苓丸:具有清热、保肝利胆、促进胃动力、抗凝、降脂、解痉止痛、镇静等功效。
桂枝茯苓丸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瘀血性体质状态,同时能扩张血管,调整血液循环,促使溶血,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变血液动力学和流变学,它通过改善微循环以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对于凝固、纤溶及血小板功能有抑制作用,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于脑系统上的一系列瘀血证的反应都可以用。
1、桂枝茯苓丸原方:桂枝10g ,茯苓10g ,牡丹皮10g去心, 白芍10g ,桃仁10g去皮尖熬。
桂枝温通血脉、行气活血化瘀;茯苓健脾利水下行、与桂枝同用能入阴通阳;
丹皮消瘀血;桃仁破血结;白芍行血中之滞;全方具有活血化癖消肿散结之功。
2、大柴胡汤原方:柴胡24g、黄芩9g、芍药9g、半夏洗15g、生姜15g、枳实灸9g、大枣劈4枚、大黄6g。
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口舌干燥,要加石膏。血压高,要加石膏,石膏对血压挺起作用。
适宜使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体质:大都体质较壮实,面色多红或暗红、也有暗黄者,皮肤干燥或起鳞屑,上腹部胀痛,按之尤甚;轻则仅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压痛,肌紧张,或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头痛、便秘、腹痛腰痛、心悸等症状。
脑部疾病
中医病证临床常见的有:头痛、眩晕、呕吐、昏迷、中风、痴呆、痫证、癫狂、郁证、不寐、耳鸣、耳聋、痉证、痿证等。
现代医学可见于脑肿瘤、脑血栓、脑出血、癫痫、脑积水、脊髓灰质炎、更年期综合征、血管神经性头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脑梗见半身不遂,麻木不仁,走路不稳,口干思饮,大便干,血压高,苔腻脉弦滑者或头晕不起,烦躁不得眠,半身不遂,睡眠不佳,胸胁苦满,感觉热气上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
头痛、蛛网膜炎、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脑血管疾病,眼睛模糊不能用眼,心下气上冲感,耳鸣,发热头痛,两太阳穴法发胀,腰痛,腿外侧疼痛,手足心热,苔白脉沉弦者。
病案:
许某,男,46岁,病案号155605。
初诊日期1965年4月8日
头痛头晕已三年,哈医大腰穿诊断为:脑蛛网膜炎、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现症:每用脑则眼模糊,心下气上冲感,耳鸣,发热头痛,两太阳穴发胀,腰痛,左腿外侧痛,上楼即气短、喘息,近咳嗽、吐黄痰多已三月,手足心热,口干,舌苔白,脉沉弦。
此为少阳阳明合病挟瘀,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柴胡四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赤芍三钱,生姜三钱,桂枝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丹皮三钱,炙甘草二钱,红花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二诊4月15日,上药服三剂,头痛头晕俱减,上冲感亦轻,仍咳嗽多痰,两眼视物模糊。与半夏厚朴汤加味:半夏四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苏子三钱,橘皮五钱,生姜三钱,瓜蒌八钱,旋复花三钱,竹茹二钱,杏仁三钱,生石膏一两半。
三诊4月15日:咳嗽吐痰皆减,与4月8日去大枣、红花,加生地三钱。
四诊6月10日:经约两月宗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头痛已,头晕轻微,耳鸣只在夜间偶作,可用脑1小时,他症不明显。
按:此案又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以头痛为主诉,而兼有脑血管、支气管等多种虚实挟杂病,在治疗时因抓住了病邪、病位,故每攻必克,阅此病例,可师其法。
1、组成: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2、功用:化瘀生新,调和气血。
3、主治:妇人宿有瘕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瘕痼害。
4、方解:芍药、桂枝通调血脉,二药一凉一温,凉者益阴,温者助阳通阳,使阴阳协调,气机复常。丹皮、桃仁化瘀破癥积,用茯苓健脾利水尤有创意。因为本病属于痼疾,癥积日久,必然阻遏气机,影响津液代谢,便极有可能继发水湿停聚,如《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所述“血不利则为水”,故仲景于治血诸药中,配伍一味利水药,意在化瘀利水,既可除水邪,又可使诸治血药所化之瘀血从小便排出。
桂枝茯苓丸是古代的下死胎方,经典的活血化瘀方。
《金匮要略》第20条“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
该方在妇科疾病中应用广泛,临床经验用其治疗经闭,痛经,难产,死胎不下,产后恶露不行,败血上攻,以及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卵巢囊肿,盆腔炎块等,审属瘀血为患者,多用此方加减。
1、组成:柴胡、黄芩、大黄、枳实、半夏、白芍、大枣、生姜。
2、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服一升,日三服。
3、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4、主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5、方解:本证多由病邪已入阳明,化热成实所致,治疗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为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表明病变部位仍未离少阳;呕不止与郁郁微烦,则较小柴胡汤证之心烦喜呕为重,再与心下痞硬或满痛、便秘或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等合参,说明病邪已进入阳明,有化热成实的热结之象。
方中重用柴胡为君药,配臣药黄芩和解清热,以除少阳之邪;轻用大黄配枳实以内泻阳明热结,行气消痞,亦为臣药。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可以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半夏和胃降逆,配伍大量生姜,以治呕逆不止,共为佐药。大枣与生姜相配,能和营卫而行津液,并调和脾胃,功兼佐使。
6、加减: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7、注意:大柴胡汤运用时应根据少阳证与阳明热结的轻重,斟酌方中药量的比例。但若是单纯少阳证或阳明证不宜运用本方。
《伤寒论》
103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165条“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
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通过以上条文,
大柴胡汤的主治病位是在心下,即心下按之不适,有抵触感、饱胀感。
日本人腹诊里认为大柴胡汤腹证当从胸至脐上处实硬而有力,按之右胁下虽痞硬,但心下却不硬。
黄煌教授提出大柴胡汤体质(人):如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结石、胰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