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氏故事——匠人
何谓匠人?知乎上说: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从事这方面的工匠,就叫匠人。
平氏小镇历史悠久,各方面的匠人几乎都有。比如修锅补碗的,编框织笼的,打铁造具的,南山烧炭的,剃头理发的,做盆烧窑的,起楼盖房的等等,各个行业几乎都有精英人才。
有的手艺估计已经失传了,比如打铁造农具修锅补碗的;有的还在延续着,比如剃头理发编框织笼的。
今天,我就先说说两种匠人。
老家斜对面,大约一百米的距离,住着一个梁姓大家族,他们一家靠打铁为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年幼的我几乎每天都会看到他们几兄弟在其父亲小铁锤叮叮当当的带领下,舞动着大铁锤,赤膊轮番上阵。
由于打铁是一项体力活,又在火炉旁操作,所以,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几兄弟都是汗流浃背。
夏天尚好,光着膀子上阵,完了洗一个澡就好了;若是冬天,想必是很难受的,干活时一身汗水,干完活全身汗水又是冷冰冰的。
那年月,填饱肚子都不容易,每天又要用力抡大锤,可想,他们付出的体力是很多很辛苦的。当然,付出总有回报,红通通的炉火不但映照他们流淌的汗水,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家庭的生活水平。客观地讲,他们家在我们生产队还算可以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他们家率先买了一辆自行车,就是那种二八型的,他们家最小的儿子(我称呼宝哥)在稻场一圈又一圈的炫耀车技,一会儿单丢把,一会儿双丢把,惹得我等穷苦家的孩子内心无比羡慕。
那时我年龄尚小,一段时间特喜欢拿一块磁铁(土话吸铁石),跑到他家打铁铺,用磁铁在地上吸铁屑,回到家把铁屑摆成不同的图形,再用磁铁吸引,或者用一块木板隔着,变换不一样的花样。
在那个物质和娱乐都极度匮乏的年代,小小的一块磁铁和一把铁屑也能带来无穷的乐趣。
说到剃头理发,大家都不陌生,盖因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要经历很多次。也因此,那些曾经给我们服务过的剃头匠,就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他们一招一式都很讲究,过硬的技术以及娴熟的手法就像在塑造一件艺术品,就连洗脸时手掌抚摸下巴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都是令人愉悦的。特别是刮脸,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其舒适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星级洗浴中心提供的服务水平——虽然环境没有那么高档。
约二十年以前,在平氏派出所门口靠南侧有一间理发的,主人叫李保付。李师傅这门手艺算是祖传,据悉,其父辈始就操事这门行业,一直轮到李师傅这里。
李师傅一干就是几十年,从十几岁开始,秉承父辈先业,到现在算起约有五十年了。如今年逾花甲的李师傅,仍然宝刀不老,搬到县城租了一门面,继续为民服务发挥余热。
李师傅为人和善,爱说笑,几十年没和街坊邻里红过脸。别看李师傅平时大大咧咧乐乐呵呵的,对待剃头理发绝不含糊,其技艺精湛深受十里八乡的乡民夸奖。特别是一手“打眼”绝活,更是炉火纯青。哪位老乡如果上火不舒服,经过李师傅一番“打眼”收拾,保证手到病除,比吃药打针都有效。
不管是挥舞铁锤的打铁匠,还是手拿剃刀的剃头匠,他们都是在传承一门技艺,一种手艺。几十年沧海桑田,时间在变,但是,那份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执着专一的匠人精神却没改变。
他们从事的不单单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
以下内容,点击标题可以直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