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是非守善真——《论语》悟读【311】

饱经甘苦惜安稳;明辨是非守善真。

《论语》第十三篇第十四章:

【原文】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日:“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

冉有从办公地点回来,孔子说:“今天为何回来得这么晚呢?”冉有回答说“有政务。”孔子纠正说:你那不是有国政,是有家事。如果是国政,虽然我不参与,但我也会知道。

【悟读】

诗书成就品高远;

烛酒邀来志向投。

眼亮分真假,心明辨是非本章夫子非常明确的在批评规劝冉有

古代国家的公事叫,个人的私事叫,政务关乎每一国人,一般要告知国人。

人类历史上的文官制度起源于中国,官员有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同为官员,职能有别。在夫子看来,政务官负责国家大政的制定,即便他没参加,也定有所耳闻;而事务官负责执行,他没有听说就不足为怪。夫子这里是责怪冉有,嘲讽他政务与事务不分。

周礼:“大夫虽不治事,犹得与闻国政。”当时冉有为季氏家宰,而夫子呢,虽已不是鲁国大夫,但被尊为国老,国政还是要咨询他的。夫子都不知道的事,一定不是国政,而是季氏家政,季氏与家臣谋利于私室。夫子不给冉有面子,给他指出来,实是在敲打着冉有。 

如果把家事国事混淆,公私不分,就会混淆视听,有损国家利益。本章夫子在告诫冉有须明辨是非,也是夫子“执政必先正名”的很好注解。

东汉杨震调任东莱太守,上任时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举荐过的官员。王密听说杨震路过,为报答当年提携之情,白天空手去见了杨震,晚上则准备了十斤金子想送给杨震。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却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后很惭愧。杨震为官清廉,老友劝他为子孙购置产业,杨震说:“让以后的世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我用这个留给他们,不是也很丰厚吗?”杨震的明辨是非,是一种生命的觉悟,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明辨是非守善真。大是大非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明辨是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