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课程建设的七个问题

01.教学团队

完善课程教学规章制度,明确备课要求,强化教学研究,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增强教改意识,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主讲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团队教学实力。

02.教学理念

坚持立德树人,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构建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全力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03.教学目标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科学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04.教学设计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从整体上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合理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特别是要适度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科学“增负”,提高学生学习的挑战度。

05.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契合课程目标,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反映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够用于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06.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突出学生中心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努力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强化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杜绝单纯知识传递、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现象,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简单化、形式化现象,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

07.教学评价

加强学习管理,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尤其要注意突出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不断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一方面要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此外,还有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

荐文:卢守亭

(0)

相关推荐